APP下载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发酵工程课程改革

2018-03-04郭艾英蔡爱军李红强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改革

郭艾英 蔡爱军 李红强

摘 要:发酵工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论文结合发酵工程课程特点和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考研和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发酵工程;改革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发酵工程课程,培养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我校开设的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即目的菌株的选育、菌株的发酵培养和发酵工艺控制、产品分离纯化,各环节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根据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生物技术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特点,在授课中如何使理学学生把这门理工结合的课程学好,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是授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授课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教学改革中,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我校选用李艳教授主编的《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该教材归纳了发酵工程领域各产品生产的共性原理与技术,按照发酵生产过程进行编排,即菌株选育—种子扩大培养—培养基制备—发酵工艺控制—产品分离纯化一条主线。这种编排使得发酵生产过程一目了然,适合理学学生学习。在第一章绪论讲授中将这条发酵主线介绍给学生,此后的授课都是以这条主线为基础,加深学生对发酵主线的认识。在备课时也参考其他优秀教材,如俞俊棠主编的《新编生物工艺学》、余龙江主编的《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等,以完善授课内容。此外,课本并不能全面反映最新技术,在备课时,我们经常查阅近几年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借助网络搜索相关发酵内容,补充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以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二、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随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发酵工程课程的理论学时从40学时减为36学时,到现在的24学时。为了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发酵主线讲清讲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很有必要。由此,除了授课外,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且在授课中引入典型案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授发酵工艺控制时,引入谷氨酸和抗生素发酵生产过程。由学生自行查找相关生产的关键控制点,例如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对发酵生产的影响。在授课中教师对有关内容进行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也能够系统了解相关产品的发酵工艺过程,为今后工作或科研奠定基础。

三、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思想品行端、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开设的“生物技术专业综合实习”与本课程同期授课。在发酵工程课程授课期间,我们安排学生就近参观不同类型的发酵工厂或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科研院所,如柠檬酸厂、味精厂、葡萄酒厂等。在参观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企事业单位,并将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抛给学生,促使其带着问题去参观。参观结束后,学生进入学校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全自动发酵罐,模拟工厂发酵,进行淀粉酶发酵生产。这样的安排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从书面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学好发酵工程课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考研和就业。在我校推进现有学科与海洋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多學科协调发展、体现应用型大学特色的学科体系的背景下,发酵工程课程对于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优化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氛围、重视实践教学,切实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满足企事业单位所需优秀毕业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云超.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7(2):324-325.

[2]周小凡,陈英.多媒体教学方法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104-105.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YYB201812)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