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2018-03-04王浩楠
王浩楠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营改增改革政策。营改增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减轻企业的交税压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营改增政策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不断调整现有内控制度,增加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对政策规则进行探索与分析,才能充分享受营改增政策的红利,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财务管理;税收制度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许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感受到了严峻的生存压力。对于企业以及政府而言,都在积极思考如何通过设定合理的制度来推动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背景中,我国提出了营改增政策。营改增策略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优化,才能帮助国家政策更好的落地,让各地企业都真正享受到营改增政策带来的福利,减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经济资金压力,更加科学的缴纳税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实施营改增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1.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国家为了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出了营改增政策,将营业税改成了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企业的税收公平。营业税是对企业的营业额进行税收的征收,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重复计税。例如,当甲公司将产品卖给下游乙公司时,需要进行一次缴税行为,而当乙公司将同样的产品再次卖给丙公司时,由于产生了营业额,因此还需要重复交纳一次税收。重复的交税行为会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企业经济压力,也会造成税收的压力负担,甚至可能在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过程中减少相关的投入。产品的流通环节越长,产品的出售价格也会越高,这会造成产品难以流动。而在新政策颁布后,税务机构只会对产品的增值部分进行交税,尽管表明上看起来产品的税率升高了,但其实交税的基数降低了这一改革为许多企业节约了大量税收开支。
2.加快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
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税率增加而交税的基数降低,这对于发展健康,收入构成合理的企业而言是有利的。发展良好的企业能够在改革过程中充分享受国家政策的红利,营改增政策能够为这些企业带来更小的资金压力,企业有能力结余资金,并用于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过程,也能够对现有的财务系统以及内部管理进行改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盈利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能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真实营利情况,改革之后,增值税发票也能够进行抵扣,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而对于发展较差的企业而言,将会在竞争中被不断淘汰,商品市场得到净化。
3.完善国家税收以及企业财务政策
在两税制改革后,我国实行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别征税体系,这种税收管理体系较为混乱,也对企业的正常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配套政策的编制以及落实都不够完善,地方政府的造假行为比较严重。营改增制度能够平衡中央以及地方的财政权利,推出了一整套更加合理的征税计算方式,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经济的掌控能力提高。对于企业而言,营改增制度的实施推动了成本与利润核算的分离,单独对于营业利润进行征税,简化了企业的财务环节,减少了重复计算税收的复杂流程。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
1.影响企业财务报表
营改增制度的推出将对企业财务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企业负债率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表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绝大多数企业的负债率指标将会上升,利润也会上涨,现金流随之增加。但是,对于以人力资源为主的一部分资源密集型企业而言,税收负担将会上升,因为营改增政策的变化,会导致这些企业的资金负担快速上升,利润也会随之下降。另一方面,新旧报表进行交替,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税收的计算方式也产生的变化,不仅是指标的排版格式变化,指标的解读也发生了改变。企业的运营成本的则鞥家,缴税系统也出现了变化。
2.企业发票管理形式变化
在营业税时期,发票是企业缴纳税款的主要凭证。而在增值税时期,企业的发票具有了议价的功能。对于企业而言,发票的重要性上升,企业需要对发票的保管以及整理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源,发票的保管成本增加。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需要对上游企业提供的发票进行妥善的管理,鉴定真实性,增加了财务部门的成本费用。
3.影响企业内控管理模式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以专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为基础,具有防范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监管的效果,企业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制度管理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然而,我国许多内地地区小型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在征税时需要缴纳额外的费用,并增加了征税的成本,也加大了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控制的难度,营改增政策的推行突显了企业进行良好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也增加了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开支。
4.影响企业税款计算
营改增制度的推行对于企业的税款计算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企业的税款计算方式有所变化,税款计算的难度增加,用于税款计算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企业也需要聘用专业的税收人员进行财务数据的管理与计算,增加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在普遍推行了营改增政策后,原本简单的税款计算流程变得复杂起来,税款的计算流程中容易出现资金的误算,为企业带来不必要成本开支。
四、企业适应营改增政策对策分析
1.政府完善相关政策
政府在推行营改增政策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完善具体的财务政策细则,相关的税收服务体系也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修改。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尽量加快营改增政策的推行速度,推动国际财政组织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其更多的作用,从而加强财政制度以及机构对于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一方面,政府要重点照顾中小企业,尤其是将政策向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倾斜,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传统复杂的税收流程进行简化。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财政的扶持力度,对于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企业,比如钢铁企业、汽车制造业进行扶持,减小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
2.建立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对企业而言,在进行营改增的制度推行过程中,需要对繁杂的企业流程进行重组规划,以强化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为目标,从而为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财务数据以及技术保障支持。第一,企业要积极实施流程重组以及删减冗余部门,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小不必要的交税支出。第二,明确企业的权责分配制度,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高层人员手中,设定相应的会计财务监督以及惩罚制度,从而提高经济管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度,对账目进行精准的核算。
3.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
营业税时期企业对于税收的管理比较简单,而营改增制度下,企业需要加强对于发票的管理过程。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以及精力建立专业的发票管理团队,一方面,需要对增值税发票进行核算,保证发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通过增值税发票对企业的账目进行核算,从而防止经济犯罪。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
企业应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方面,企业要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增值税的核算方法以及相关制度的基础知识,帮助财务人员学习新的交税方式,从而更好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也要积极学习营改增政策,尤其对政策倾斜的优惠行业进行了解,争取为企业谋取更多的利益。
五、结论
营改增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的转型。企业需要积极学习营改增政策的相关细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政策,享受改革的红利,降低企业营业成本,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姚望.营改增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7(15):159-160.
[2]丁以芳.“营改增”后纳税筹划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管理学家,2014.
[3]陈华.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103-103.
[4]陈颖.“营改增”对安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会计,2014(2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