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2018-03-04胡中园

艺术评鉴 2018年23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学生

胡中园

摘要:乐感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及新课标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觉能力、因材施教、乐感培养与音乐欣赏相结合、乐感培养与表现过程相结合、适当交流等六个方面研究如何培养学生乐感。

关键词:学生   音乐乐感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122-03

声乐是一种技巧与情感表达比较明显的舞台表演艺术,想要完美的展现一首声乐作品需要全面发展,有好的乐感可以让声乐演唱展现的效果事半功倍。通过声音技巧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歌者锻炼乐感,拥有好的乐感可以更容易清楚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许多音乐教育过于注重演唱技巧,而忽视了乐感的培养,致使音乐基础教育一直处于形像意不像,这便凸显了乐感对于演唱的重要作用。以培养乐感的形式开展高校音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音乐素养的良好方式,通过该种方式促使大学生用肢体去感受音乐,用心去贴近音乐,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认知音乐。

一、学生音乐乐感培养的意义

(一)乐感的概念

“乐感”就是音乐感染力,乐感包括了许多东西,比如音高、音色、节奏、情感等。对于音高、音色、节奏和情感敏感的人乐感就好,对于音高、音色、节奏和情感不敏感的乐感就差。由于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敏感度不同,从而每个人的乐感不同,对演唱的把握和展现效果也不一样。“未成曲调先有情”和“以情带声”讲的都是情感,而有技巧有情感的是什么,就是乐感。乐感是声乐表演中的灵魂,没有了乐感,高超的技巧和完美的音色只是一个个模式化的东西。赋予了歌者乐感就是赋予了歌曲生命,那是一个个娓娓动人的故事,而不是同样模式下来的歌曲,没有灵魂只有躯壳的套歌。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业余的人评价一个人唱歌好就会说“唱得真好”“唱得有感情”而不跑调、唱得有感情就是乐感好的表现。

乐感不仅仅是唱得不跑调,而是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说旋律、节奏、技巧、情感还有不同的人对音乐不同的理解能力。

一个乐感好的人不仅需要丰富的音乐修养还需要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而乐感还具有时代性,所表达的内涵要符合听众的审美和价值取向。

(二)乐感对演唱的作用

乐感好的歌者不仅对旋律、节奏把握准确,对歌曲内涵也表达得很清楚,而乐感差的歌者不仅旋律、节奏把握不准确,还容易唱得模式化,整首歌曲表达很“硬”,而且情感这一方面也很欠缺。通过乐感才能表现出音乐的美感,只有通过了乐感这道门槛美与艺术的创造与表现才能得到升腾。如果没有乐感的声乐作品,那就只是一个个音符的组合而已。

二、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

(一)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可以反映生活,声乐作品是音乐中的一部分,声乐可以促进人们的交流,增加人们的情感表达。欣赏声乐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提高音乐审美,放松身心,而对歌者来说不仅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还可以通过欣赏声乐作品提高声乐的鉴赏力,能通过不同的声乐作品来学习其他比较成熟的歌者对歌曲的处理方式,从技巧方面和情感各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培养歌者的音乐感知力是刻不容缓的,想要把歌曲演绎完美,就要做到整体把握歌曲,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感方面做到面面俱到齐頭并进是不容易的,所以要大量的欣赏声乐作品,学习他人所长,补己之短。

歌者在声乐欣赏中不仅仅要学习技巧和对歌曲的处理方式,更要加强歌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不同,不同地点的音乐也不尽相同,歌者不仅需要唱出好听的歌曲,还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艺术形式和演唱特点,从而达到声与情的和谐统一,还要从中吸取其表演形象,突出其艺术形象。使得听众感受到声乐之美。

(二)熟练运用情感

什么是情感,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而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培养丰富的情感,我们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1.对旋律的起伏要有情感体验

在演唱前需要仔细研究歌谱,根据旋律特征来进行情感训练,或轻或重或缓或急,这都是对于旋律的情感表达的处理方式。能充分地发挥内心的情感和歌曲的内涵是表演能力的体现。

2.对歌词要有情感体验

所选歌曲歌词质朴、表达明确、立意清晰,反复朗读歌词便仿佛置身于其中,演唱时便可情真意切。由此可见声乐作品必须要有文字的辅助才会有中心思想,才会有内涵和意义,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3.树立自信心,勇于表达

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同,音色不同,所以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训练方法。首先,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不恰当的训练只会挫败演唱者的自信心,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

要培养学习声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声乐的兴趣和恰当的训练方法接下来要做到的就是勇于表达,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激发表演欲,调整心态,激发情感共鸣。

(三)歌唱技巧和寻找歌曲的感觉

1.技巧

当然,要唱好一首声乐作品仅仅有“情”是远远不够的,首先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声乐作品演绎完美需要长时间的、系统的科学训练,才能学有所成。

演唱技巧包括许多方面:呼吸、位置、姿势、咬字吐字、共鸣等方面,还有各种声音技巧:颤音、延音、切分音、跳音等技巧。

呼吸:学会了呼吸就等于学会了一半的声乐。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演唱技巧,在演唱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气息,但是不能僵住,气息要流动起来,这样才能保持灵活性。

位置:在声乐演唱中要打开喉咙,气息在小腹处拉住,把身体想象成一个通道,匀速的吐气,在演唱过程中抬起笑肌、软腭,保持住声音不乱动,放松下巴和舌根,避免声音僵硬。

共鸣:共鸣分为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几个共鸣腔体。共鸣可以放大音量,使声音变得比较立体。

歌唱技巧可以表现演唱风格,可以连续唱跳音的女高音是花腔女高音,声音比较连贯抒情的则是抒情女高音。而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也是通过演唱技巧来表现的,北方歌曲大多明朗开阔、干净利落,南方歌曲则是细腻婉转、温柔舒缓,西北歌曲大多豪迈奔放。

2.寻找歌曲的感觉

研究所唱歌曲的背景,根据歌曲的背景体会其中内涵,寻找适合自己和歌曲的最合适的音色。有时歌曲的情感表达比较委婉,则需要改变音色来表达情感。然后要注意咬字吐字,中文讲究字正腔圆,演唱者如果吐字不清就会使歌曲的含义表达不清楚,观众听不清楚歌词的表达,从而使歌曲失去感染力。

熟练的运用歌唱技巧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容易,而以情带声也可以使演唱效果事半功倍。由此可见演唱技巧和情感相结合可以完美的表达歌曲内容,达到比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对乐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了乐感对演唱的重要作用,知道了忽略乐感和情感培养会使得音乐失去灵魂,也知道了声与情缺一不可,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唱功,还需要情感的表达,二者相辅相成,通过二者的结合,达到一首歌曲的最佳状态并且由歌者更完美的演绎出来。同时,想要唱好一首歌,需要在内容、歌曲背景、风格、语言、力度、速度等多方面的了解歌曲,体会其中意境。所以,我們要不断地进取,学习世界各地先进的知识,不断反省自己,才能使我们的音乐素质不断提高,歌者对于声乐作品的表达更加的透彻,使我们的声乐事业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四、结语

音乐能给大学生带来愉悦和满足,促进大学生认知以及情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将音乐与乐感关联地恰到好处,学生对音乐的画面感和想象力将会不断提升,也有利于大学生对学习音乐的信心的建立,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通过笔者对相关文献分析和文件研究,以及结合观摩学习了多个课例,总结出现今我国音乐教育乐感培养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当然,由于笔者在分析水平,自身能力总结等方面的不足,本研究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本人一定针对自己不足之处加以弥补,提高自己的专业认识与修养,保证研究学术的严谨性,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罗依琪.声乐艺术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