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探讨
2018-03-04李好
李好
摘要:本文在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及其重要意义分析基础上,结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对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发展对策进行思考分析,以为相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 文化传承 学校 音乐教育 探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116-03
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的音乐教育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能够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扩大,对促进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提升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学校的音乐教育中,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开展,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提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下文将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与意义分析基础上,结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关系,对其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发展对策进行思考研究,以供参考。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其重要意义分析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分析
在全球化发展形势影响下,随着西方文化的流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多元化文化建设与发展局面的形成。受多元化文化发展背景影响,导致现代文化体系中,以西方文化体系为主导,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发展中逐渐应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作为其传播发展的媒介和途径。同时受到全球工业化发展形势的影响,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过程中,导致民族文化中融入的现代化元素越来越多,对其传统模式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使得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民族文化兴起与发展所依赖的土壤逐渐丧失。因此,表现在现代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发展地位与影响逐渐丧失、衰退,面临着十分迫切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形势。民族音乐来源于田间地头、来源于节庆仪式、宗教祭典等各种生活场景,与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少数民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是其生活方式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体现。而现代化发展使得少数民族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对民族音樂文化的创作环境以及传承发展等,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使其音乐文化在现代文化格局中呈现出不适应等,引起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错位与分裂表现,从而对其在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产生影响,使其面临逐渐衰退、落后的变化发展局面和形势,迫切需要结合当前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背景,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以促进我国整体文化建设与发展水平提升。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
民族音乐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与积累下形成的具有突出的民族与区域特色的文化,其中包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迹,也包含有各地区与民族人们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情感表达与精神展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保护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在丰富民族文化以及推进民族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与其他文化相比,民族音乐文化具有自己独有的鲜明特征与文化形象,其中更是展示了各民族地区的地理形态、风俗习惯等文化内容,将其通过音乐形式进行展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得作为传统文化范畴的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模式不相适应,导致其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渐减弱,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身份认同感也受到相应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促进其在多元文化发展环境下的价值影响被发掘与传承保护,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分析
学校音乐教育的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能够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文化内涵与知识的宣传教育,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从而促进与音乐有关的文化精神传播发展。因此,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音乐教育是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文化的传承是建立在对文化的学习基础上,而文化学习与教育是促进文化自信提升以及提高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基础,文化学习的最为重要与直接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开展,不仅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计划性与目标性特点,并且是围绕音乐开展,其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进而促进其音乐有关的文化素养与知识能力提升,在音乐创作及文化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学校音乐教育具有突出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规律性特征,具有社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传承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在以学校音乐教育作为阵地,通过向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递、承接,实现学生音乐母语语汇积累以及音乐母语思维培养等基础上,提高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体验、理解、传承、热爱,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发展。
其次,通过学校音乐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深度与广度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理的引进并融入民族音乐文化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提高音乐教育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并且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够通过对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文明等的学习了解,提高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掌握程度,进而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通过相应的价值体系影响,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最终推进我国精神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三、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思考
首先,应加强学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工作的有效落实。根据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学校音乐教育开展中应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与传播力度,通过有关项目资金扶持或者是特定教学环境投资、教学设备支持等方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在保护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落实。
其次,学校音乐教育开展中,要想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还应注意从内容选择上加强控制,通过合理的内容选择确保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效果。由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开展中,要想通过教育活动开展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或内容中选择适合学校音乐教育开展的内容。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内容的选择教育,以教育者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较高文化涵养、审美等,为学校音乐教育开展制定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高校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与内容学习下,实现其传承与保护发展。
此外,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专业师资力量培训,为学校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与传承提供相应的师资支持。同时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有關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部分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范围促进学生有关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提升,以达到相应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学校音乐教育中,在实现有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师资力量培养中,应重点培养哪些具有民族音乐文化钻研学习意识以及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师和学者,并加强其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责任心培养和提升,进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立,在系统性、集中化与针对性的培训开展,促进其具有较高的民族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提升,以充分投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学校音乐教育事业中,通过自身的知识能力对民族音乐风格与演唱、作曲等综合把握下,促进教学有效开展,以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推进。
四、结语
总之,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融于民族音乐文化,从而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范雨涛,刘汉文.论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以羌族传统音乐学校教育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8):220-225.
[2]肖沙.现代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8,38(11):256.
[3]王珊珊.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8,(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