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分在动态经济学中的应用
2018-03-04王文相
王文相
【摘要】 动态分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要计算变量的时间,这就要引进时间因素来实现.本文讨论了积分和微分方程关于连续时间计算的数学方法,通过动态模型中的时间问题,根据变量的变化形式,来探讨变量的时间路程.
【关键词】 积分;动态经济学;时间序列;静态模型
动态学这个词应用于经济分析时,对不同的经济学分类,有各自不同的含义.鲍莫尔(Baumol)教授在其著作“动态经济学”中,讨论过几种动态分析方法,每一种对这个术语都赋予了不同含义.在一篇关于语义学的文章里,马契拉普教授罗列了这个术语的各种意义,其中包括这样一种含义:“通常,‘静态学就是静止的,而‘动态学是属于自己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理论.”然而,近年来,动态学这个术语已获得几乎是专门的用法:现在它是指这样的一种分析法,目的在于找出和研究变量明确的时间路程,或者是给出充分的时间来确定这些变量是否会收敛于某些(均衡)值,这种方法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显示了妨碍我们研究静态学和比较静态学的关键原因.在比较静态学中,我们总是有这样的假定:经过调整过程必然导致均衡.在动态分析中,我们分两面性地看待“可达均衡”的问题,而不是假定它必然达到.
动态分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要计算变量的时间,这就要引进时间因素来实现.一般有两种引进的方法:一种是把时间看作连续变量,另一种是把时间看作离散变量.前一种情况,在时间的每一点上变量都要发生某些变化(例如计算连续复利的情况);而后一种情况,仅在一个时期内变量发生变化(例如仅在每6个月末加利息).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时间概念较另一种也许更合适,但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当离散时间间隔变得非常短时,连续的情况通常看作离散情况的极限.我们先讨论与积分和微分方程中和数学方法有关的连续时间的情况,之后再转到离散时间的情况,并利用差分方程来进行分析.
一般说来,静态模型中的问题,是要求出问题内某些变量的值,这些内生变量满足某些规定的均衡条件.应用于最优化模型的状况,则变为求出使特殊目标函数达到极大(小)值的问题(如果二阶条件有问题,则简化为一阶条件作为均衡条件).与此相反,动态模型中的问题,通常是根据变量的已知变化形式(比方已知瞬时变化率)描述某一变量的时间路程.
举一个例子,上述描述就清楚了,假定已知人口数量H按照变化率
dH dt =t- 1 2 (1)
随着时间而变化.那么我们要问:与(1)相符合的人口时间路程H=H(t)等于什么,也就是说,函数H(t)的具体形式是什么,才使人口数量与时间t的关系满足(1)式中所规定的变化规律.大家都了解,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已经知道函数H=H(t),那么由微分法可求出 dH dt ,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相反,需要从已知的导出函数求出原函数,而不是从原函数求出导出函数,在数学上,我们需要与微分学的方法完全相反的方法,也就是积分法或积分学.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发现H=2t 1 2 的确具有形如(1)式中的导数,因而,显然它是问题的一个解.麻烦的是还存在类似的函数,例如,H=2t 1 2 +15或H=2t 1 2 +99,更一般地,
H=2t 1 2 +c(c为任意常数). (2)
它们都正好具有同样的导数(1).因此,不能确定唯一的时间路程,除非有某种方法确定常数c的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模型中加入附加信息,这种附加信息就是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如果我们知道初始人口H(0)[即t=0的H值,让我们假定H(0)=100],那么可以确定常数c的值,在(2)式中,令t=0时得到
H(0)=2(0) 1 2 +c=c.
假如H(0)=100,那么c=100,且(2)式变为
H=2t 1 2 +100.
此处常数不再是任意的.更一般地,对任意给定的初始人口H(0),时间路程将是
H=2t 1 2 +H(0).
本例中,在任意时间点上的人口数量将由初始人口H(0)与包含时间变量t的另一项之和所组成.这样的时间路程的确表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全部行程.因而,它的确形成动态模型的解.
这个人口例子虽然简单,但说明动态经济学问题的实质.已知一个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我们设法求出描述这变量的时间路程函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遇到一个或多个任意常数,但如果有足够多的以初始条件形式出现的附加信息,就总可以确定这些任意常數.在比较简单的一类问题中,例如上面所提到的例子中,可用积分学的方法求出其解.积分是研究已知导函数反求其原函数的方法.在更复杂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求助于微分方程的已知方法.微分方程是与积分学有密切关系的数学分支.因为微分方程定义为含有微分或导数表示式的方程,所以,(1)式确实可看作一个微分方程.因此,求出它的解时,我们事实上已经解出了一个微分方程,虽然它是非常简单的一个.
【参考文献】
[1]茆诗松,汤银才.贝叶斯统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46.
[2]雷晋干,陈铭俊.数值分析的泛函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