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德育教育于生物课教学

2018-03-04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寨里河镇中心初中项永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物体生物课保护环境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寨里河镇中心初中 项永生

一.结合生物课教学,参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生物学基本观点,帮助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1.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与生物界。在生物课教学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使学生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1)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的调解下由各种系统共同完成。

(2)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如小肠特别长,具绒毛结构,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并于胰腺肝脏相连,这与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是相适应的。

(3)生物体与其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也是统一的。如寄生虫消化系统的退化和生殖系统的发达,是对它寄生生活的适应,还有各种动物的保护色,拟态等也是对环境的适应。

2.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和与生物界

任何生物个体都有其发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始终在进行着自我更新。就生物界而言则存在着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过程,其总的趋势是有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咋由水生到路生。

3.帮助学生树立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通过生物课本教学,要让学生懂得,任何生物体内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均充满矛盾,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呼吸作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生物体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生物体既能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正是这种既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矛盾中,生物体才能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就生物界而言,如群落的演替,生态平衡,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等,也无不充满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才推动了整个生物界的不断发展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和生物学家在生物科学上从古到今所做的贡献,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同学人的爱国热情。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植物个国家,浙江河姆遗址发现的碳化稻,说明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就已经种植水稻了。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更是举世瞩目。我国人民在中医中药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我国不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建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丶爱科学的思想及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在生物课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

2.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污染现象也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们具有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在课堂中注重了结合教材内容及时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如在讲食物链时,讲到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积累,及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思考:某工厂把污水排到锦秋湖中,会有什么后果?学生们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得出结论:途径一:有毒物质→浮游生物→鱼、虾→人;途径二:有毒物质→植物→人,最终人类都要为自己的不负责而付出代价。由此又引申,洗衣服时,提倡用无磷洗衣粉,也有其环保意义,减少氮、磷的排放,可以有效预防水华和赤潮的发生。这种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了环保意识。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环境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保护环境自然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作为当代的一名中学生,究竟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应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快餐盒”“拒食野生动物”“提倡观鸟,反对关鸟”“提倡垃圾分类投放”……小事随手可做,但这些小事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由于可塑性强,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特别的事,只要我们有心去做,一定能为实现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从选择善待自然的生活方式做起,我们生存的土地也才能生命之水长流,青山绿野常在。在生物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四、结合生理卫生课,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道德观念

我们在教学性生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将其与性心理学知识和性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注重性道德观念教育。要利用各种途径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文明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自律能力。

五、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爱心教育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知识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水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拥有爱心是人类的天性。可以说,我们的社会被各种各样的爱维系着、支撑着。如果没有了爱,生命将失去生机,甚至蔓生“恶草”。对于青少年来说,爱需要给予,爱心更需要培养,而我们教师对爱心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讲初二课本中“肾透析和肾移植”时,先给学生讲了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从孝心的感召开始,过渡到全社会范围内的有关寻找肾源、捐肾的感人故事。还有初三教材中的“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也是进行爱心教育的良好契机。

总之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而言,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不同于政治课,它是与生物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而且能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具有创新和合作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因此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日常的备课中,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

猜你喜欢

生物体生物课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生物体的氧感受与适应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高中生物课教学生活化探寻
生物课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