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诱因与管控体系

2018-03-04仲稳山杨成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诱因管控心理健康

仲稳山,杨成荣

(1.泰州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江苏泰州225300;2.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江苏泰州225300)

近年来,高校不断发生校园恶性事件,迫使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尽早识别高职学生发生失范行为的前兆,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消除各种不良诱因,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职学生失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

高职学生的失范行为按照偏离规范的严重程度,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但任何一种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都不是突然的、毫无征兆的。在失范行为发生之前,当事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甚至心理结构会发生较大的或剧烈的变化[1],这些变化可能会以他或她的情绪与行为的异常改变作为征兆而显露出来。

大部分行为失范的高职学生,对法律、法规、制度与规范是知晓的,在发生失范行为之前,经常会出现异常激烈的心理冲突,而这些认知层面上的矛盾与冲突会通过他们异常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言语与非言语行为表现出来,形成失范行为产生前的异常状态。只有密切关注偶然出现的异常表现,并分析、阻断这些前兆性行为举止背后的诱因,从组织和内容两个方面构建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管控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各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失范行为的发生。

1 高职学生产生失范行为的诱因

诱发高职学生产生失范行为的因素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诱因。

(1)从心理需求的角度,可以将诱因分为低级诱因和高级诱因两种类型。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都属于低级需要,由它们构成高职学生行为失范的低级诱因;而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高级需要,可以构成高级诱因。

某些高职学生的嫖娼卖淫、偷窃钱财、网络诈骗行为常由低级诱因引发,而恃强欺弱、游戏成瘾、考试作弊、自伤自残等行失范则多由高级诱因引发。

(2)从心理结构的角度,可以将诱因分为认知诱因、信念诱因、情绪诱因和意志诱因4种类型。许多行为失范的高职学生都习惯性地蔑视各种权威、规定与制度,具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如他们对高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以及所开设的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课程,没有认真地学习与思考,更没有进行内化,而是置若罔闻,或者应付了事。

信念诱因主要指行为失范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欣赏所谓的非主流文化,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美貌比品德和知识更能赚钱,希望一日暴富,羡慕歌星与影星。

情绪诱因则是指部分高职学生发生行为失范前处于某种激情状态,冲动失控,毁物伤人。

意志诱因常常与情绪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一个意志薄弱的高职学生极易在情绪失控时产生各种失范行为。

(3)从滋生空间的角度,可以将诱因划分为家庭诱因、学校诱因、社会诱因、网络诱因等类型。家庭诱因是导致高职学生行为失范的基础诱因。原生家庭决定了高职学生对违纪、违规事件的易感程度。生活在家庭氛围和美的高职学生一般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和良好的心理耐受力,对各种失范行为的诱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不易发生行为失范。通过访谈高校被处分的高职学生,发现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教育模式存在许多缺失,特别是亲子关系恶化、父母关系不良、家庭教育宽严不济的现象较为严重。

学校诱因是导致高职学生行为失范的环境诱因。不同层级的学校教育逐步形成了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伦理结构和道德结构,决定了高职学生对违纪、违规事件的评价风格。调查发现,一些学校校风不正,教学无序,引导无术,师德缺失[2]。在学校层面,造假成风,标准不一,管理不严;在教师层面,急功近利,理想信念缺失,功利化、世俗化严重,安于清贫、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匮乏。处于这种氛围中的高职学生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会形成交互感染,必然会发生认知行为的扭曲,产生各种失范行为。

社会诱因则是导致高职学生行为失范的触发诱因。腐败的社会文化能够触发高职学生内心的本能与欲望[3],而这些本能与欲望可能是违反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

网络诱因是导致高职学生行为失范的工具诱因。网络既是一个虚拟世界,人们可以以不同的面貌和身份游走其间,同时,它又是一个现实世界,网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网络的虚拟性、快捷性可以触发部分高职学生膨胀的本能与欲望,让他们成为网络中的黑客、诈骗者或者是不良言论的制造者、黄色暴力视频的传播者[4]。

2 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管控体系

2.1 管控体系的作用

一套有效的管控体系,必须具备预防性、及时性、针对性、治疗性、规范性和后效应等特征。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管控体系的作用应该包括:(1)能够事前评估在校高职学生失范行为发生的风险水平,运用各种管控策略进行预防和干预,有效降低校园失范行为的恶性程度;(2)能够科学地设计学生危机处置方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全方位建设和谐、文明与安全的大学校园;(3)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心理异常的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降低高职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概率,促进在校高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不断完善;(4)能够建立起不同类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高职学生行为规范的模式;(5)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可能会由于再社会化的失败而产生行为的失范,导致社会上各类高智商、高智能等违纪、违规、违法及犯罪案件的高发。高校构建的管控体系应该能够发挥学校心理与法制教育的后继效应,抑制和减少高职学生毕业离校后的各类失范行为。

2.2 组织体系构建

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决定了高校内设的党政机构和二级院系必须成为管控体系中的主体单位,而校外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机构及团体应该作为辅助单位被吸纳进来。组织体系的层级可分为5级:(1)学生宿舍内部的一级管控。学生宿舍既是高职学生放松、休息与睡眠的地方,也是高职学生各种思想、文化与习惯进行交流和碰撞的场所,还有可能成为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高发地。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平时在宿舍内的言谈举止,一般能够评估、预测出其可能发生失范行为的风险程度,并对直接筛查出的高风险学生,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消除失范行为发生的触发因素,降低失范行为的发生率。

(2)行政班级内部的二级管控。高校的行政班级是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根据入学时间组成的最小行政单位。在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要完成专业的学习计划及其他需要学习的课程,还要学会与任课教师和校内同学的交往,甚至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分析、研究一名学生在班级课堂和在学生会、社团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初步推断出其失范行为发生的风险程度。加强对风险水平较高的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可以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

(3)二级院系内部的三级管控。二级院系的党团组织、学生管理科室是管控高职学生失范行为发生的直接主体。通过访谈班级的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干部、社团负责人、班级心理委员,筛查出发生违规、违纪、违法风险度较高的个体,及时与学生家庭进行有效沟通并积极开展各种事前干预,可以降低恶性程度较高的失范行为的发生率。

(4)学校内部的四级管控。高校的党委、团委、学生管理部门、教务部门、保卫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等是管控高职学生失范行为发生的第一主体。形成风清气正的党风、诲人不倦的教风、好学笃思的学风是学校顶层领导和学校各个部门的职责。学校领导联系院系的行政班级,并真正直接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就有机会发现少数学生发生轻度、中度甚至恶性失范行为的诱发因素,就能够从学校层面,对校园文化、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心理教育、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做出调整,联合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加强学校各类制度的建设和高职学生行为规范的建设,有效地控制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

(5)政府机构与社会团体的五级管控。许多高校主张“家丑不可外扬”,一旦学生发生严重的失范行为,立即封锁消息,这些做法虽然暂时保住了学校的名声,却助长了部分学生行为失范的冲动,引发更多的失范行为。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及时介入高职学生恶性失范行为的调查、处理与矫正,可以对其他有违纪、违法甚至犯罪念头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也可以减少高职学生毕业离校后的违法、犯罪行为。

2.3 内容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的行为失范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到网络诈骗、打架伤人等都有可能在校园内外发生,而要矫正和预防这些失范行为,就必须在各个领域内建构起各种管控体系。

(1)规范的建设。高职学生的行为失范是相对于高职学生的行为规范而言的。许多高校通过颁布《学生管理规定》,从否定和禁止失范行为的角度提出了高职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但是,研究发现,《学生管理规定》中的规章制度,仅仅是约束高职学生行为的底线,是最低层次的行为规范要求,而作为国家与社会未来建设者和引领者的高职学生,仅仅做到不违背学校管理的若干规定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接受更高层次规范与标准的指导与约束。当然,高校在制定高职学生行为规范时,要确保规范的内容具备如下特征:①能够遵循整个人类的普世价值;②能够符合本地区、本民族的公序良俗;③能够适合高职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强的引领性;④能够针对现代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国家与社会未来建设者的角度,从正面提出可操作、可执行、可评估的具体做法;⑤具有本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2)法制的建设。近年来,部分高校的法制工作非常注重外部的宣传形式,而忽视了高职学生内在的心理体验,造就了许多高智商的法盲高职学生,也使得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个案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司法实践已经证明,加强法制建设,是遏制高职学生行为失范的有效措施[5]。法制建设应该包括法制类课程的建设和法制类实践的建设。法制类课程的内容设置,不仅仅要让高职学生能够熟悉或掌握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试卷考试获得好的成绩,更要让高职学生在分析贴近自己学习与生活的各种案例的过程中,从认知上改变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离自己很远的习惯性思维。法制类的实践,则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让高职学生到相关的司法机构,近距离地了解各种违法、犯罪的后果,产生警示效应。

(3)师德的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是,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的部分领导和教师在品德上却发生了滑坡甚至塌方。他们在权力上的倾轧、在学术上的腐败、在教学上的无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个个具有强烈求知欲而又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一个师德师风水平不高的高校,培养出的高职学生非常容易发生行为失范,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是成为利己主义者,就是变成了损人不利己的人。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从顶层设置学校的人事规范、学术规范、教学规范、财务规范,弘扬诚实、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维护德才兼备教师的切身利益,营造学术自由的科研氛围,让更多的学者、教授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潜心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创造出人类的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高职学生。

(4)心理的建设。高职学生的许多失范行为是由于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诱发的,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建设,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阻止这些失范行为的发生。高职学生心理建设的内涵很丰富,途径也很多,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分年级实施心理健康知识的课堂教育,分群体举行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在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后,能够进行自我保健和自我发展;②集中实施团体辅导和分散开展个别咨询。对同质性的高职学生团体实施团体辅导,可以让具有相近心理问题的高职学生在团体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而对于异质性的高职学生个体则要采取个别心理咨询,帮助其恰当处理所面对的特殊问题;③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需要关注的对象。许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会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普查,但此后高职学生就很少接受此类的普查了。心理学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入学时的身心健康并不表示以后不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所以,在资金和能力许可的情况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普查至少每学年开展一次而不只是入学时的唯一一次。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学校可以筛选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对其进行分类,及时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措施,并根据个案的特殊情况调整其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④现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属于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当心理危机爆发时,他们既可能攻击和伤害别人,也可能进行自伤或自残,因此,及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阻止恶性的、重度的失范行为发生[6];⑤做好心理疾病学生复学后的护理。许多高校难以处理患病学生的复学问题,往往采取不接纳的方式拒绝患病学生的复学。但是,从心理疾病护理的角度来看,回归大学校园的学习与生活有利于这些学生尽快康复。对于经过正规心理治疗机构评估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患病学生,学校可以安排校内心理咨询师全程跟踪护理,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立即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模式,防止失范行为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明光.转型期我国大学生行为失范研究评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61.

[2]胡全裕,路晓丽.大学生失范行为预防与纠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30-31.

[3]王禹,孙宝成.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前沿,2013(22):193-194.

[4]朱琳.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类型、成因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88-95.

[5]韦志兆.大学生犯罪心理防控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7):73-75.

[6]陶若铭,刘奇欣.基于个体危机视角的大学生危机管理体系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3(1):87-89.

猜你喜欢

诱因管控心理健康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部位·+·症状· 让你准确判断头痛类型及诱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