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土馍吃土不再是传说
2018-03-04宗莲籽编辑张颖
文/宗莲籽 编辑/张颖
我们经常喊着“穷到吃土”,没想到在王屋山,还真有一种美食是用土做的!关于王屋山,最著名的一个典故是“愚公移山”。当年,愚公拼命移山的时候。不知道他的邻居智叟会不会像王屋山的山民一样,用王屋山的土来制作美食——土馍。
王屋山是中条山的分支山脉,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运城市垣曲县等市县交界。历史车轮滚滚,居住在这里的一批仍以愚公后人自居,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村民经常还会到王屋山挖山抬土回家,用来“炒”着吃,这是当地的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特色小吃,其受欢迎程度就像我们吃饺子一样。经过了解发现,这里的人把王屋山的土挖回来后,用石臼捣碎,倒进大地锅里炒干,然后用筛子过滤几遍,剩下类似沙土一样细腻的土质,然后与面团一起炒制成用“土”制作的美食,这道美食在河南济源被称为土馍,山西运城则称为炒其。“土馍”和“炒其”,虽然名字不同,但却是同一种食物,一种让人感觉到“土”味的食物。它们出产在王屋山,是因为王屋山有一种白面土,其实就是观音土,土质细腻,无沙砾。
在华夏的历史上,但凡遇到饥荒年代,便会有吃观音土的现象。观音土又叫高岭土,是制作瓷器的好原料,但是它真的能做成馍吗?观音土虽然含有矿物质,但因其是无机物,不会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而且未经过提纯的观音土含有重金属、寄生虫卵和病菌等等,吃多了紊乱消化系统紊乱排不出去。食用观音土后往往口干舌燥,会喝大量的水解渴,而水入肚后观音土就变成非常粘稠的泥浆而膨胀,人体不吸收无机物观音土而只吸收水分,造成泥土在肠胃内梗塞。
现在的土馍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鸡蛋、芝麻、香油、葱花等为辅料,在白面土中烘焙而成的一种食物。首先在生面中加入鸡蛋、葱花、芝麻和一些调味料,再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发酵过的面,揉成面团,然后搓成指头粗的面条,切成如红枣大小的面块备用。白面土则需要先将土块按压成粉状,用筛子过滤出杂物。箩过的白面土,宛如白面一般,进锅加热。随着温度的增高,锅里的白面土会像油开锅一样翻滚沸腾!这才叫真正的热土。将切好的面块放入土中翻炒,在白面土的加热下,失水、干脆、变熟,出锅后用筛子筛掉浮土。在土馍的制作过程中,因白面土是一种导热物质,让土馍更加酥脆。
土馍颜色似土呈黄,香气四溢,外酥里软。吃土馍免不了吃进些土,不碍事的,土是干净的,没毒没细菌。土馍对消化系统还有好处,对于溃疡和肠胃不适有好作用。特别是对于水土不服有奇效,热土养人。土馍久放不坏,因为失水干燥的缘故,这有点像新疆的烤馕,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当干粮。
关于土馍的历史,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樊氏的祖先仲山甫被周宣王封于河内樊地(济源曲阳湖附近)之后,其子孙便以封邑为氏。仲山甫是周文王之子虞仲之后,已经掌握织麻纺布、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基本生活技能,所以,仲山甫及其子孙在樊地定居后,勤于农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人丁日益增多,而且,仲山甫还发明了一种易于携带,便于保存的食品,即:“王屋山土馍”。还有一种说法,在西晋末年,武乡人石勒带兵打仗过程中,经常没有时间安锅造饭,而蒸、煮的面食,带在身上几天吃不完就腐烂、长毛变了质。石勒就想了个办法:让人们把面和好后,擀成厚厚的饼,然后切成手指大小的面条块儿,用水煮熟了再上火烤干,这样带起来就方便多了。士兵在征战过程中,经常有水土不服的情况,石勒手下的一个火头军试着用家乡干土磨成粉,用铁锅将干土滚沸后再来炒这个面条块儿,无论打仗走到哪儿,士兵只要常常吃一点,就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而且吃起来也香脆可口。历史已如云烟,很多事情无从考证,不过土孕育万物,我们就应善待脚下的这片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