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视域下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2018-03-03邢淑兰杨孝安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区域经济相关性

邢淑兰+杨孝安

内容摘要:流通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效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具有相关性,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发展的关系。本文将重点探讨经济学视域下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首先分析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有关理论实施分析,选取相关指标开展分析,然后结合实际生产流通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更好地发挥流通产业作用,最后给各地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建议与借鉴。

关键词:经济学视域 流通产业 区域经济 相关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流通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的基础与支柱产业。流通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速度,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如美国、日本等多数已经具有完整的开展物流研究高校及科研机构,并逐渐建立了完善的流通理论体系。对于流通研究,可以将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分成以下几方面:政府职能、政策及法律体系建设等问题;特定区域影响物流发展的有关因素及发展战略问题;物流节点在国际范围内的一体化与物流运作问题;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关关系。Talley Wayne(1999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建立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量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关系模型,并借助模型分析区域流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服务质量及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Perry A.Trunick在1999年对美国俄亥俄州地区的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而且他认为航运筹之后发展会向着全球化、高科技产业化及小规模等特点趋势发展,对这些趋势与特点在影响区域成为产业中心作用进行了分析。2001年时,Melendez O,Maria Fernanda,Ph.D研究了区域流通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影响,对流通与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Markus Hesse(2004年)选取了柏林登堡作为实验对象,分析经济变化造成的交通货运等流通问题,制定了战略性调整方案,构建专业物流及郊区货运中心,并对该区物流计划政策实施的可能结果。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在研究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互相作用方面使用了定性研究方法,并将定量研究用于系统动力学、产业经济论当中。2002年时,北京交通大学张文杰教授采取经济学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物流关系,研究得出这样观点: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也得到了显著发展,随之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使新产业形态形成,进一步优化改进了区域产业结构,加快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及发展。华蕊在2004年提出:物流、区域经济作为一个互相依存的统一体,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能为区域经济提供更好移动平台,反之区域经济则会促使区域物流更有集约性与规模性,两者是一种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关系。南开大学教授刘维林在2011年时使用系统动力学对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关系、耦合结构模型进行了设计,然后才去仿真实证,对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实例进行模拟,对其物流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预测了经济、物流供给及需求子系统等增长情况。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刘明菲、孙君军使用区位熵法测算江苏、浙江与广东三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并使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测算了三省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两者间具有密切关系。重庆大学何小洲、邓正华在2007年时将重庆市作为实例,对于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推动作用及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了分析,并实证分析了流通及区域经济的密切关系,表明了物流产业的重要性。

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理论分析

(一)流通分析

流通与物流是一个概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广泛出现并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其字面分析,可以得出:流通主要是物的流动,是物从生产向消费领域流动的一些活动。人们研究时会有不同的背景,会采取不同角度或方式理解流通这个概念,因此也有不同的流通定义。总体分析可以得出,比较有权威及代表性的流通定义可分成这两种:第一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98年提出的,为了提升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流动有效率进行计划、实施及管理,并与供应、生产及销售各部门同步协调开展,更好地符合客户需求;第二是我国定义的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运送地的流通过程,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情况,将运输、储存、装卸及配送等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流通产业分析

流通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概念及业务构成等还没有明确界定,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流通产业可以定义成:以社会分工为基础,集合具有在产品及劳务生产上有相似特征的企业单位及其活动。流通产业部门为社会、流通市场提供有关商品服务,是一种高效、高收益流动,该部门的职能活动也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与组织化方向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产业门类。流通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深化而出现,有效优化了各种流通活动要素、合理配置了資源,促使物流活动更加具有高效率与低成本。总而言之,流通产业是指给社会及市场提供专业化流通服务的企业或单位集合,其将多个行业的部分职能集于一身,如交通运输业、包装业、配送业及物流信息业等,是一个新兴产业部门。然后结合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发展规律,使用现代科技,总结物流实践,全方位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基础上,提升社会总体效率与效益。流通产业包含了我国国民经济多个领域的流通经济活动,涉及多个复杂部门,跨部门及跨行业特点非常突出,但是还不能将其划入国民经济管理的独立产业。流通产业结构的合理确定,将有利于整个产业进行合理配置与协调发展,对此应对流通产业进行分类确定。endprint

(三)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相关性分析

区域经济推动流通产业发展。一般来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情况,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规模越大,对流通产业就会提出越高的要求,也能给流通产业提供更优越的经济发展与物质条件,吸引更多资金进行交通、通讯及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结构完善,该区域的流通产业就会得到发展。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也随之完善,竞争力也随之提升,地区资源配置主要采取市场机制。地区经济结构决定其流通产品目标结构,如果该地区经济结构的第一产业是主导产业,农产品就是其主要产品结构,流通产业发展也主要是第一产业。区域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发展,资源配置主要力量是市场机制,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开展从事自己专业、有优势的核心业务,将其他辅助性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不断细化专业分工,增加物流需求,以此提升流通产业专业化程度。

流通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主要构成要素是流通产业,该产业也是区域经济系统构成及发展主导力量,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区域产业的结构也更合理化及高度化,增强产业间关联,也能有效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现代流通产业有高度专业化及社会化特点,产业关联及带动效应也非常强,能够产生大规模资源聚集及市场效应,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流通产业能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也能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减少成本,进一步提高区域内企业竞争力。此外,应积极优化改善流通运作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发展流通产业能加强产业间的联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该产业是一种复合性综合产业,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我国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均有涉及,因此能推动部门间及产业间联系,降低经济活动交易成本并提高作业效率。流通产业也是现代经济分工及专业化的产物,其能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大其占比,更加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现代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流通各环节的费用。流通费用在我国工业企业生产中的占比较大,商品直接劳动成本占比还不足10%,全社会流通费用占GDP约20%,而且流通过程在整个商品生产销售所占时间几乎为90%。

基于经济学视域分析流通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所选指标

(一)流通产业集聚指标

流通产业集聚主要是指在某特定区域范围内,若干提供流通服务企业及其有关制造、流通的企业在空间上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目的是集聚群内各企业形成一个强大产业群体,以此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研究常采取定性分析法,如对流通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等等。这里将使用定量分析法来测算某一区域流通产业集聚程度。

(二)流通产业集聚度测算

流通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具有多样化,主要有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就业集中度等,本文使用区位熵法测算流通产业集聚度,这种方法是衡量某地区要素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产业部门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区位熵的公式为:LQi=(ei/e)/(fi/f),其中的LQi是i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指数,ei流通产业在i区域从业人员数量,e是该区域总从业人数,fi是全国流通业从业人数,f是全国总从业人数。当LQi>1时,则表明i产业集聚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反之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该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反映出来。

(三)区域经济发展衡量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的衡量应使用一个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含有人力资本、GDP、工业增加值等各种衡量指标。使用数据应具有合理性与可得性,因此应选取GDP做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基于经济学视域分析流通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

(一)流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灰色关联测度

集聚形成的空间都需要流通作为媒介完成各项资料,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流通需求量极大提升,一些流通需求并没有被全部满足,解决该问题最佳方法是形成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内各项资源信息进行共享,将区域内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满足客户物流需求,以此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经济学视域分析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这里采取灰色关联测度进行分析,该分析又可以分成以下几步:首先是分析灰色关联,这种方法主要是结合两个系统不同因素间发展相似或相异程度对因素间关联度进行衡量。这里使用该方法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相关性,如果两者相关性越高,则表明其关系越密切,若计算两者关联系数为1,则表明两者有相同变化及直接相关关系。然后是灰色关联分析过程,第一步应确定参考及比较数列,这里讲GDP增长率做参考数列:x0={x(1),x(2),...,x(n)},将流通产业集聚度做比较数列:x1={x1(1),x1(2),...,x1(n)},x(n)及x1(n)指不同时刻GDP增长率数值及流通产业集聚度数值。第二步是无量纲化处理参考数列及比较数列。系统中数据量纲存在差异,不方便比较,因此不能在分析时谁用无量纲化处理,这里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用的方法是均值法,也就是将数列中每个数据除以此数列平均值,然后得出新数列:X0={x(1)/x0,x(2)/x0,...,x(n)/x0};X1={x1(1)/x1,x1(2)/x1,...,x1(n)/x1}。计算出灰色关联系数。首先求绝对差,然后将两级最小差与最大差求出来,接着计算关联系数ξi。最后一步将关联度ri计算出來,因为关联系数数值较多,信息也很分散,不好比较,因此应将关联系数集中成一个值,可以取平均值,当ri越接近1,则表明其相关性越好。

(二)算例分析

本文选取安徽省、经济较发达省份浙江、江苏及与安徽省情相似的河南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测算出它们流通产业集聚度及灰色关联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四省份流通产业聚集及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分析。首先测算四省流通产业集聚度,流通产业是从传统储运业发展来的,因此流通产业就业人口数据资料选取统计年鉴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就业人口”统计。使用区位熵指数公式将各个省份在2001-2012年流通产业集聚度测算出来,详情如表1所示。endprint

结合表1可以分析出:这几个省份流通产业集聚度有一定差异,其中集聚度第一的是江苏省,安徽省次之,然后是河南省与浙江省。江苏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流通产业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安徽集聚程度略高于河南,有一定的产业集聚优势。但是安徽与河南流通产业集聚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的流通产业集聚度有一定波动性,2001-2003年时集聚水平较高,之后则逐渐降低,这主要是因为该省制造业主要是小商品领域,集聚单位是村镇,因此集聚范围较小,流通产业需求也较难形成规模,该省在2009年后集聚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

接着测算四省流通产业集聚度及区域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结合四省GDP数据计算各省份在2001-2012年的GDP增长率。使用均值法无量纲化处理各省份的x0与x1,计算四省两数列绝对差,得出四省份的最大绝对差与最小绝对差,详情如表2所示。结合关联系数公式计算出ξi,详细结果如表3所示。

结合上述公式计算出关联度ri,得出结果如表4所示。四省的流通产业集聚与GDP关联度都大于0.6,这表明四省流通产业集聚度与将GDP作为指标的区域經济发展水平间的关联性较高,流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结合表4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安徽省流通产业集聚度与GDP关联度是最高的,两者有很好的同步性,这显示出安徽流通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最显著,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高于其余三个省份;安徽经济发展也能有效促进流通产业集聚,促使流通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其余三省份流通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比较低,但是总的来说还有较高的相关性,也有较高的依存度,三省份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在其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影响。

结论

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有长期均衡关系,而且流通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原因与因素。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部门间有显著的关联及波及效应,属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区域经济各部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其专业化及社会化水平都会提高,由此扩大对流通产业的需求,流通产业对其他部门消耗由此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其不仅有直接贡献,对区域经济增长也有间接贡献。本文从国外关于此话题的研究现状分析,然后在其关系分析中加入理论知识,选取分析需要的指标数据及计算公式,最后在经济学领域视角下分析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与流通产业应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由此推动流通产业专业化程度提高及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米辉.现代流通产业组织演化机理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4)

2.胡永仕,许明星.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

3.马勇.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流通经济学理论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4.佘时飞.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相冲突—一个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31(4)

5.王海兰,李燕飞,梁燕等.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产学研视角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

6.何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3)

7.赵焘.地域差别、区域金融差异与经济发展失衡—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5(3)

8.刘象俭.农业产业化经营:基于制度经济学视域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9(7)

9.袁一心.基于语言经济学视域的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金融经济,2017(1)

10.马伟.论商贸流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共生理论视域下[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11.石莹,何爱平.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看待生态文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域[J].当代经济研究,2015(4)

12.沈锡远.从网络经济学视域对比分析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6(23)

13.叶坦.经济史学及其学理关联—基于史实与逻辑的视域[J].经济学动态,2013(10)

14.何涛.经济学视域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9)

15.张予倩.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法创新思考[J].商业时代,201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区域经济相关性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