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教育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018-03-03严兰花
严兰花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快速融入教学情境,进而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
一、利用导入,奠定情感教育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文章的情和意中,为进行情感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在情感教育上“润物细无声”。
如在学习《相信未来》这一课时,笔者这样导入,首先为学生朗诵了两首诗,分别为北岛的《回答》和顾城的《一代人》,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两首诗是在十年动乱中创作的,那时,人们的自由被剥夺,情绪被压抑,特别是很多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很多都处于迷茫甚至绝望的生活中,但是他们仍然执着地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进而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人们把这种通过现实思考人的本質,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自我的内心情感体现的诗歌称作是“朦胧诗”。通常,“朦胧诗”有这几方面的精神内涵:首先,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现实,其次,在黑暗现实中寻找光明,有浓烈的反思和探求意识以及英雄主义色彩,最后,强调对“人”的关注,重视人道主义精神。北岛和顾城就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外一位著名的朦胧诗诗人食指的作品《相信未来》。在这部作品中,诗人食指表达了迷茫之中的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爱,同时也通过精简的语言传达了自己的信念,并发出了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呼号。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相信未来》这首诗,仔细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通过这样的导入和情境的创设,学生一方面了解了朦胧诗的产生背景,另一方面也对诗人在诗作中传达的情感基调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课文所要传达的情感信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情感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优化方法,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情感的启蒙者,又是学生情感的播种者。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积极为学生提供体验、表达以及评价情感的条件,引导学生从体验作品的情感出发,寻求自身的艺术感悟,进而实现情感教育。
如在学习《想北平》时,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老舍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之情,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笔者利用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直接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还利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想北平》和《故都的秋》这两篇文章,分析作者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抒情散文的能力。
另外,笔者还运用了导问法和讨论法,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老舍先生想的是北平,为什么又总是提到巴黎、伦敦和罗马呢?老舍在写作过程中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等那些寻常的事物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作者一方面是为了衬托、对比,另一方面也是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再现了自己与北平的亲密关系,同时
也表达了自己对北平的热烈情怀。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出的情怀,而且还能在无形之中提高他们鉴赏文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评价水准,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创设氛围,促使学生释放情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这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有利的情感因素,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释放情感。
如在《六月我们看海去》教学结束后,为了增强学生对诗作的情感体验,释放学生的内心情感,笔者即兴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诗歌朗诵和即兴演讲。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朗读自己喜爱的有关大海的诗歌,在此基础上大胆讨论并分析这些诗中“大海”的意象特征。比如普希金的《致大海》,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人借助大海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又如臧克家借助《海》传达出了对大海、对自然壮观景色的惊喜之情。通过这个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心目中的大海有的自由奔放,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崇高宏阔,还有的则雄伟深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都能不拘泥于教师的一家之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而且还丰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独立。
总之,情感教育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就是要以情感教育为基点,努力提升学生感悟思想情感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212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