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将进酒》感受诗仙的豪放情怀
2018-03-03张铮岩
张铮岩
在灿若群星的唐代诗人中,李白与杜甫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更被后人尊为“双子星”。李白素以豪放见称,其诗歌飘逸绝伦,不同凡尘,后人尊之为“诗仙”,《将进酒》是诗仙中后期作品的代表作。瑰玮壮丽的语言和豪放不羁的气势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的读者。
一、时代背景与艺术特征
《将进酒》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具体的创作时间难以考证。李白早负文名,交友广泛,有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西游期间,李白趁机献上了《大猎赋》,展示了自己“大道匡君,示物周博”的理想。后在贺知章的汲引下,入职朝廷,颇受玄宗礼待。但由于其狂放的性格和铮铮的傲骨,得罪了很多人,最后不得不在天宝三载,赐金放还。《将进酒》的创作就是基于此背景,故而其情感基调以悲愤忧愁为主。
《将进酒》是最有李白特色的一首诗,李白诗歌中的常见元素在其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比如夸张的修辞手法。李白之诗善用夸张以描绘事物、宣泄情感,如《将进酒》开头便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黄河从天而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动人心魄。在《将进酒》中,李白的夸张多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巨额的量词是夸张的有效手段,比如“三百杯”“千金裘”“斗酒十千”“万古愁”等。除了夸张的用语以外,悲喜交加的情感状态也是本诗的重要艺术特征,在诗歌中,李白的情感极为复杂,由悲而喜,由喜而悲,悲喜交加,感人至深。
二、《将进酒》中的豪放情怀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底色,也是李白迥异于其他诗人最为显著的特征。李白豪放风格的形成是时代环境与个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李白的创作经历而言,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豪放之气势也越来越强,且多了几分沉郁的味道。
1.豪放的气势
李白的诗向来不以精雕细琢而感染读者。杜诗以格律见长,而李白的诗则以歌行、古风为优,在气势上更胜一筹,其经典作品大都为乐府歌行体。这首《将进酒》同样以豪放而闻名,起首两句便从自然与人生的角度,给读者留下了非常豪放的印象。第一句以天为视角,展示了黄河之水奔流而下、永不复返的现象,颇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却更加慷慨豪迈;第二句则以人为视角,用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了人短暂的一生,“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豪放的气势在饮酒环节表现得更为明显,开口便是“会须一饮三百杯”,喝醉了怎么办?“但愿长醉不复醒”。没酒了怎么办?“径须沽取对君酌”。正是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洞察与认知,使得李白在《将进酒》中得以营造出迥异于同侪的豪放气势。
2.张扬的个性
中国自汉武帝以来,皆以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儒家思想倡导中正平和,以中庸思想为中心。有唐一代是中国封建帝制最为强盛的时代,也是思想最为自由活跃的时代,李白更是个性分明,轮廓俨然。当别人还蝇营狗苟地在官场求生时,他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潇洒而落寞地离开了朝廷中心。尽管不再为官,李白张狂恣肆的性格却没有丝毫改变。自天宝三载赐金放还,至《将进酒》创作的天宝十一载,李白在困顿中仍然喊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最强音。李白对中国士大夫尊崇的价值观做了“批判”,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无遗是后者。
3.狂放的情感
举凡中国文人,其思想底色都脱离不了儒家与道家这两种思想的影响,“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的理念,“穷则独善其身”有道家的影子。李白的思想则非常复杂,兼有儒道,既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深受庄子思想的浸染。《将进酒》中悲喜交加的情感就是典型的反映。诗篇开头便是悲戚的情感氛围,从黄河之水的一去不复返,到人生短暂,白驹过隙,让人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感,而接下来却是及时行乐的心理,又从悲到喜,甚至于“烹羊宰牛且为乐”。但这种乐其实是无可奈何的乐,是苦中作乐,这也是作者为何在结尾说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原因。
4.洒脱的情怀
在唐代的诗人群体中,李白可以称得上是最洒脱的了。李白在生活中、创作中,全凭感情意气用事,潇洒不羁,放荡形骸。李白的洒脱情怀不仅是客观环境造成的,也是其生活经历、阅读经历所造成的。李白年幼时便喜爱道家思想,甚至曾隐居大匡山,加之仕途不顺,在面对社会人生百态时能够从容应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般人对金钱看得非常重,而李白却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饮酒才是人生应为之事。不仅如此,李白对权贵也不屑一顾,高呼“钟鼓馔玉不足贵”,并渴求“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素来有“谪仙人”的美誉,这不仅指李白的生活洒落不羁,又如仙人下凡,也指李白诗歌创作中所独有的仙气。所谓仙气,即不同于凡俗的飘逸绝伦之气。李白具有仙气的诗歌为数不少,《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姆吟留别》等都是代表作品,《将进酒》更是如此,其中蕴藏着浓厚的豪放情感,用语、气势、精神、情感,无一不是如此。
作者單位: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14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