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良多趣味
2018-03-03刘晶晶
刘晶晶
智者,词也,从日从知,本义:聪明、智力强。趣者,疾也,从走从取,快步趋之,积极向前,必有所取。古希腊哲学家都爱将真理、智慧作为个人的毕生追求或者教育的终极目标。教书育人,教学为载体,育人方为主旨。而作为人文性特点最强的语文学科,她既要为学生解读文本、历练思维等智力型要求提供平台,更要为学生获得审美的快乐、人生的幸福愉悦等趣味性体验提供沃土。于漪老师一直感叹,我们的语文课太“淡”了。一线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也都有这样的感叹,语文课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要改变这样的状态,语文教师就必须经常在课前准备有趣的问题切入以及生成对话,让学生在积极探求真相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智力觉悟的快乐或者理趣情感体验的幸福。而笔者最经常的做法便是:示弱。老子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师、学生之间,固然不是战斗的双方,不谈攻坚。但是从教学情境的效果看,教师偶尔智慧地示弱,恰巧展示出与学生同样的答题困惑,激发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兴趣,必定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从而在热烈积极的研究中形成一场深刻有趣的思维风暴和趣味体验。如评讲一道模拟试题:
选出与“云光侵履迹”对仗工整的一项。
A.红星乱紫烟B.山翠拂人衣
C.苔痕接断棱D.远霭见帆回
一、激发兴趣
我如实地讲出了答题困惑:若仅从词性、短语结构角度,只能排除两个选项,而最后只能靠语感解题。很多学生深以为然,也几乎以为本题只能靠運气。
可也有学生附和,他跟老师一样,是靠语感猜的,他毫无理由地喜欢“山翠拂人衣”。学生们大笑,我却真诚地赞叹:思想感情之感觉的深浅千差万别,而诗人的所思所感必有常人所不能尽得之处,有时候我们根本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会造出那么突发奇想而又恰如其分的意境。这位学生真幸运,他的语感已逼近诗人了,或许有一天他的文学造诣也会有那样的成就呢。
有了我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高了。一个学生批评我考虑问题不全面。他说自己也是从比较词性的角度答题的,精准得和参考答案一样。课堂僵住了,我却高兴极了。这一定是一个有自己独特判断的智慧学生。我继续鼓励他说出想法。学生说,同样是比较词语,他发现了另一个可行的角度:履迹、人衣,都牵涉到人,人的步伐、人的衣服;而履迹和断棱的语意关联度不大。并且,断这个字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和“云光侵履迹”不一样。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我为自己的弱势而庆幸,部分学生也在沉默反思。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精神的正常发育,就是在教师传授知识教导的同时,养成自由的钻研精神和独立的判断能力。两位学生的答题过程,已能解决教师的疑惑,更让其他学生脑洞大开。于是我当即让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希望他们在各种思路的碰撞、比较中咀嚼、收获。
二、激发情趣
讨论后,语文课代表当仁不让,他依然是从“动词”这个诗句的灵魂着手。“云光侵履迹”可以理解为晚霞逐渐消退,而诗人正一步步离开,这慢慢回家的夕阳和诗人似乎成了亲昵伙伴,“亦步亦趋”,步步紧随。这种情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路灯下跟父母走路,我总是喜欢用脚踩他们前行的身影,踩中了,又分开了,再踩,这不就是“侵”吗?而“山翠拂人衣”中的“拂”是吹拂、轻抚之意。这两个动词的语境义都具有人的情态,让我想起了我美好的童年!
课堂沸腾了。那样的童年趣事几乎人人都有,原来诗句中的美好意境来自于日常生活,虽然人与人的感思不同,但是“有情人”是相通的。当时情景,现在诉诸笔端,内心仍然激动万分。我朗诵起瞿秋白的句子:“当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智慧的火花和革命的火种一样,只有历尽险阻后的灿烂星河,才真正属于学生自己。
三、激发理趣
这时,一个学生说他想到黑板上展示他的思维过程。他优雅地拿起粉笔,一挥而就,说:我不能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分析题目,但是“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给我一个完整的画面感。我们看他的速成画:山色青翠可爱,诗人一边踱步一边看缓缓西下的落日,微风拂过衣角,温柔亲昵。画面和谐而动人。课堂再次沸腾。一首诗词的高下,永远以它所感发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为评量的准绳。作者、读者在不同的时空相遇却不一定能相知。而学生能打通文学、绘画之间的通道,站在美的高台上遨游题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应该就是诗歌学习的最高层次:读懂诗人、读懂诗歌、读懂艺术。
雅尔贝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教育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是探险家。教师的教学智慧并不只体现在解析文本、解答题目的能力方面,而更多地表现在心境开放、全员探索、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上。
教师偶尔示弱,学生主动探寻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幸运的武陵人。学生在严密逻辑的理性思维中,发现解题的微光,更会在狭窄的隧道里通过直觉形象的顿悟思维的碰撞,最后豁然开朗。教师智慧地独运匠心,既唤醒了学生的智慧,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生活的情趣、艺术的理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265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