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表现、特征及对策
2018-03-03谢国萍
谢国萍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进行转变,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农村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消费表现以及城市与乡村间的联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但我国不平衡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各项农村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在消费水平、要素分配以及供给等方面农村落后于城市,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得不到有效开发,居民消费观念、能力、环境以及结构等方面升级缓慢。因而,本文以农村居民消费为基础,对农村消费环境和水平进行分析,而后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表现、特征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 消费升级 消费行为 表现特征
引言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实现方式,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正加大力度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将消费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导致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建设缓慢,制约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升级、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包含农村居民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后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消费等所有行为,通过在消费水平、消费层次以及消费形式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农村经济和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制度的建立、生产水平和生产关系等,因而对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对协调农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关系、协调资源分配,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起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系统分析对研究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向以内需驱动为核心,其中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开发至关重要。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消费方式多元化、消费结构多层次化、消费理念更新、消费速度和总量不断增加,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因此,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表现、特征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表现
消费升级是指社会的消费需求从较低的商品需求到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的转变,具体来讲,消费升级是各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在整体消费结构中的转换、升级的过程。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升级,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长、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低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三个方面。
(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长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家庭中所有成员的总收入减去各种必要支出后,剩余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农村家庭日常消费活动,是衡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限制其消费能力、消费行为升级的最大因素。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城镇增长速度快,农村增长慢,并且二者在收入金额上产生了较大差距。据《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6-2017》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300元,同比增长了7.5%,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一直保持在2.7左右。随着我国脱贫工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首先,在农村居民工资收入上,我国政府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切实提升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其次,在脱困扶贫工程上,我国的扶贫脱困工程专项资金增长30%左右,减少近1000万贫困人口,实现精准扶贫,并且农村居民人均净收入继续增长,2017年同比增长了12%。
(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低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直接体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在食品方面的花费越多,对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能力越差,整体消费水平较低;相反,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消费水平越高,因而,恩格尔系数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根据图1所示,2008-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显示出我国居民家庭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该图还反映了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持续低于农村,表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还具有一定差距。
同时,据《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6-2017》统计,2016年我国乡村社会消费零售额达到4.6万亿,同比增长了10.9%,且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同时,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城镇,2016年高出0.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越来越大,其比例将近15%。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其中食品支出下降0.8%,衣着支出下降5.7%,教育、文化等发展型消费支出不断增加。
(三)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理念转变,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消费,因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逐渐得到提高。表1反映的是2001-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项目构成比例,其中包括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消费项目。从表1可知,作为支出比重最大的食品、烟酒的消费下降速度较快,从2009年的45.48%降到2015年的35.41%,同时农村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也有所下降。而在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均呈现上升状态,尤其是在居住和文化教育方面,上升速度较快。因而可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活动逐渐趋于享受型和发展型,且消费形式日渐多样化,消费质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是表1也反映出食品支出仍然是我国农村居民的最大支出,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还有待提高。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特征及困境
(一)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特征
层次性。该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层次性,由于城镇和乡村经济发展不协调,使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出现不同层次的消费阶层,一般将消费阶层根据收入、职业、文化水平等因素分为五种消费层次:城市高收入阶层、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城市低收入阶层、普通农村居民以及贫困阶层,每个消费阶层的消费能力、消费行为各不相同;二是需求的层次性,即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不只是对食品、衣着的需求,同时对大型耐用消费品(如家用电器)、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形成了生存消费、享受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并存的消费结构。endprint
整体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整体性提高,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能够对各项消费活动进行平衡、合理的支出,不再只注重某一项消费活动,实现生存资料消费与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结构的优化整合;二是注重商品或服务的整体性,农村居民不断追求高品质的消费行为,如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价格,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性能、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实现商品质和量的协调平衡。
渐进性。消费升级是从低层次阶段向高层次阶段渐进的过程。首先,由于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我国经济呈现出较强地域性,并且消费结构也呈现出较强层次性,因而,不同的地区经济环境、不同消费阶层的消费引导方式需要分层次;其次,不同消费阶层有着不同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差异性较大,在同一经济发展阶段,满足各个消费阶层需求呈现渐进性的特点;最后,由于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改善不同地区的消费环境和转变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点。
(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困境
虽然农村消费的规模数量和增长速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遇到较大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升级规模相对缓慢。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升级较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水平较低,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市场和资源等要素的不均匀分配,使得我国农村经济水平与城乡相比差距较大,水平偏低;二是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较慢,受到收入、消费观念等制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经济作物,方式单一,使得其收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农村居民长期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如高储蓄观念、消费选择务实的观念、重视后代轻视自身消费观念等,严重影响其消费行为,进而導致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升级速度偏低。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消费行为的升级直接决定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活动,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依然偏低,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体现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依然偏高,还处在贫困阶段;二是消费结构升级不协调,与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对应,而我国农村消费结构不协调体现在只片面强调某些消费活动,即消费结构升级缓慢,其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的居住支出比重较大,而对衣着支出比重较小等方面。
农村消费环境优化升级困境。消费环境是消费行为升级的客观条件,消费环境的优化对消费行为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农村消费环境的优化升级主要是指将阻碍农村居民消费品质提高的因素转化,使其成为有助于居民消费品质提高的条件。其中消费环境的优化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优化。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优化升级仍然面临着较多问题:一是我国农村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如河流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二是我国农村地区的物质生活有待改进,农村居民在精神追求、文化程度等方面要求较低,农村消费环境仍处在安全系数低、繁杂冗乱的环境中,进而影响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对策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是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核心因素,因而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必须加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力度,并注重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精神追求的培养。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建设完善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为农村家庭进行农业经营提供保障,并促进农村家庭在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等方面收入持续稳定的提高;二是推动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农民就业,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收入;三是政府应积极调整农村与城市间关系的政策,一方面,实行以农村发展为重点的政策,通过农业财政补贴、建立乡村企业、完善教育制度等方式鼓励农村居民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实行城市与农村联动等方式,城市在资金、市场等方面为农村市场的开发提供有利条件,增大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二)合理调节城乡分配关系
合理调节城乡分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资本、信息、市场等要素的合理分配,加快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进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减少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快速发展农村经营产业,工业带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采用科学的方式促进农民工就业,消除歧视,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二是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减小城镇与农村在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差距,主要包含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农村扶贫体系以及农业生产保险体系等。三是降低城镇与农村在资金贷款等方面分配的不协调,建设完善的农村信用贷款制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实施规范化的农村信贷制度,大力构建农村居民个人信贷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政策、资本的支持,建立一定数量的金融网点,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合的金融信贷产品。
(三)优化农村消费供给环境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优化农村消费环境。首先,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低碳农业、科技农业以及生态农业,通过减低农业生产对化工产品(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整合工业产品结构,通过对进入农村的企业进行政策、财政的支持,开发农村市场,进而引导农村居民消费走向以需求为动力的供需体系。二是通过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财政的大力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经济发展方面,实施以工助农的战略,坚持公共财政在推动农村发展的灵活应用。三是完善的农村市场必须以建立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为基础,可发展健全的农村供销社、第三方流通组织。
结论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扩大内需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战略。而农村居民在我国人口总量比重最大,对其消费行为的升级进行研究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对城乡居民权利的平衡,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协调城镇与农村的资源分配,建设完善的农村消费品流通系统,加快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总而言之,对农村居民升级的表现、特征以及对策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改善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皓,胡鞍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增长效应分析[J].财政研究,2013(7)
2.李亚娟.农村居民消费不均衡的表现、原因与财政对策[J].商业时代,2013(5)
3.孙立刚,张中为.县域消费升级趋势及其金融机遇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12)
4.温涛,孟兆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7)
5.朱长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