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晋太131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3-03程天灵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
程天灵,李 雪,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朱 玫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但是土地瘠薄、干旱缺水,一直是困扰山西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山西小麦生产水平提高的关键制约因素,而且,降水时空分配很不均衡,冬春季持续干旱,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因此,选育水分高效利用型小麦显得尤为重要[1]。晋太131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长6878为母本、轮选98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方法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6010。
1 亲本组配及选育经过
长 6878(晋审麦 2002009,组合:临旱 5175/晋麦63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2002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轮选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采用轮回选择法和系谱法相结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3-4],2003年2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优质小麦课题组于2005年开始配制杂交组合长6878/轮选987,2006年从F1中选出2个优良单穗播种,2007年从F2中选出33个优良单穗播种,2008年从F3中选出17个优良单穗播种,2009年从F4中选择1个株行20穗并混收,2010年F5出圃,同年F6进入观察测产试验。2011—2013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优质小麦课题鉴定圃和品比圃进行试验。2014—2015,2015—2016年度2个年度参加山西省晚熟冬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选育系谱如图1所示。
2 主要特征特性
幼苗半直立,芽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80.6cm,叶片深绿色,无蜡质,成熟期茎秆呈黄色,穗型纺锤型,穗长7.3 cm左右,芒长,芒白色,白壳。护颖为卵形,颖肩呈方肩,颖嘴锐形,小穗密度呈中等。籽粒椭圆,白粒,粒质硬,饱满度好。一般每公顷510.0万穗以上,穗粒数33.6个,千粒质量40.2 g。抗冻性强,抗倒性中等,抗旱性较强,抗青干,成熟落黄好,熟期比对照长6878早1 d。
2014—2015年度,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晋太1310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为中感。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晋太1310容重794 g/L,粗蛋白(干基)14.68%,湿面筋31.4%,稳定时间1.4 min。
3 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单产为5 599.5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6.8%,12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其中,2014年,平均单产为5 304.0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6.2%;2015年,平均单产为5 895.0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7.3%(表1)。
表1 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产量表现 kg/hm2
2015—2016年度参加了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5 085.0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8.3%,4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率为100%。
4 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
晋太1310小麦适合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和类似地区推广种植。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4.1 整地与施肥
为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精细整地并根据产量水平确定施肥量,同时增施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通过提高整地质量能增加土壤蓄水及保肥能力,从而使耕层的土壤加厚,土壤松紧适度,地面平整,为小麦播种高产提供有利条件。旱地空闲田应在8月初深耕翻或深松一次;连续旋耕田块,应每隔2~3 a深耕一次。复播麦田,应在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秸秆粉碎还田[5-6]。
根据土壤基础肥力不同,在施肥时应遵循薄地多施,肥地少施,施肥量及方法采用播前1/2 N肥和全部P肥配合农家肥一次性施入;另外的1/2 N肥作追肥,平均分成2份分别于拔节前后及孕穗期趁墒追施[7-8]。
4.2 种子、土壤处理
播前种子用粉锈宁或拌种双拌种,或用咯菌腈(适乐时)杀菌种衣剂进行拌种,或选与此相近的药剂进行药剂拌种[9-10],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及小麦腥黑穗病。拌种后堆闷3~4 h,等麦种晾干后才可播种。
播前地下害虫比较重的田块,尤其是施过未完全腐熟农家肥的麦田,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7.5~45.0 kg于耕地前随底肥一起撒施[11-12]。
随着秸秆还田的普及,在秸秆粉碎过程中秸秆上的病菌和虫卵依旧存活,病虫害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危害。因此,小麦播种前必须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拌种时应先拌杀虫剂,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堆闷,拌种后要及时播种。地下害虫多的麦田,拌种与土壤处理要结合使用。
4.3 适期适量播种
适期播种可使小麦苗期处于最佳的温度、光照、水分条件下,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土资源,为冬前壮苗创造有利的自然条件,健壮的大分蘖和发达根系的形成可制造和积累更多的养分,增强幼苗抗逆性,为来年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山西中部麦区旱地的播期在9月20—30日,水地在9月25日至10月5日[13-14]。
通过适量播种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适播期内,水地小麦按照每公顷450.0万株基本苗播种;旱地小麦按照每公顷300.0万株基本苗播种[15]。
适墒播种要求小麦播种时耕层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适墒播种能保证一播全苗,促进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发生,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
4.4 防治病虫害,确保增产
抽穗至灌浆期每公顷用40%氧乐果乳油750.0~1 125.0 mL或25%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40.0~300.0g等杀虫剂,对水600.0~750.0kg,均匀喷雾,防治麦蚜[16-17]。生育后期进行“一喷三防”,提高后期抗旱力、防止干热风,增加粒质量[18-19]。及时收获,以减少暴雨等不良气候造成的影响,保证品质[20]。
[1]李雪,温辉芹,裴自友,等.小麦抗旱水分高效表型指标分析与新种质筛选鉴定[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3):249-253.
[2]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等.晋太系列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体会[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6):648-650.
[3]李岩华,孙美荣,张俊灵,等.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长6878[J].中国种业,2003(5):57.
[4]程天灵,温辉芹,张立生,等.丰产冬小麦新品种晋太1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5):10-13.
[5]杨丽,王山荭,刘秉华.小麦新品种轮选987的选育及性状表现[J].作物杂志,2003(3):53.
[6]张立生,常云龙,温辉芹,等.山西省中部水地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88-190.
[7]李金才,尹钧,魏凤珍.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5,31(5):662-666.
[8]张立生,裴自友,王宏兵,等.播期和播种密度对晋太182植株高度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7):957-961.
[9]焦竹青,宋世宗,李芳,等.怀川916小麦超高产最适播期与播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5):12-13.
[10]郭美芳,温辉芹,裴自友,等.山西省近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17(2):108-111.
[11]郑海泽,张红芳,梁志刚.晋南旱地小麦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1(2):3-6.
[12]刘兆晔,于经川,辛庆国.小麦株高问题的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3):130-134.
[13]陈素英,张喜英,毛任钊.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4):681-685.
[14]于凯,王廷利,曲日涛,等.冬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播期播量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53-57.
[15]崔兆韵,杨宗波,邹俊丽,等.泰安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J].山东气象,2010,30(3):29-33.
[16]李宁,翟志席.播种期和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24(Z2):199-204.
[17]吴燕,杨荣明,朱先敏,等.近年来江苏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38(4):119-121.
[18]许秀,吴逸群.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17(6):136-137.
[19]贾育恒,郑峰,张亚素,等.“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西北农业学报,2015,24(7):131-135.
[20]张立生,程天灵,温辉芹,等.优质中筋小麦晋太18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