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课堂改革中的几个误区

2018-03-03山西省朔州市开发区一中魏亚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改革探究

山西省朔州市开发区一中 魏亚宁

当前,课堂改革在我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的革命。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吸收的许多外来的新理念没有完全本土化,有些理论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论证,因此我区的改革也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反复地实验,不断地探索、创新。由于对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别,广大教师在课改的进一步向前推进带来阻力。

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常言道,改革需要破旧立心新,不破不立,然而也容易使人激进、走向极端。目前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主要有:

(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一味地表扬称赞,缺少批评指正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学生们在频繁的表扬和奖励面前已变得不再激动兴奋而几近麻木,究其原因,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的表扬过于泛滥、虚伪,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二是只注重表扬奖励,疏于批评指正。在课改中,许多教师唯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以致于学生的见解离题万里时,教师也会言不由衷地称赞一两句。这种做法实际上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下去只会助长学生的傲慢情绪,同时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习惯于生活在赞扬声中,接受不了来自任何一方的批评,有了错误也不愿意承认,从而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表扬和批评要真实,有针对性,要恰如其分。

(二)学习方式一味追求“探究式”完全排斥“接受式”等其他素学习方式

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等以书本为载体的知识。事实上,“探究式”学习也并非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决定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效的关键并不在于学习方式本身,而在于学习者的态度、方法、已有学习水平和学习的条件。学习方式运用的好坏,关键在于选择。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科可性质,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条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三)一味强调学生“主体”,弱化教师“主导”

课改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利,但这并不与教师的“主导”相对立。然而在课改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怕被扣上“满堂灌”的罪名,越来越少讲,越来越不敢讲,有的提出一堂课教师只讲4分钟,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过去是“什么都管”,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这种对教师作用的不断弱化,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正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对课改中的一些新理念的理解十分肤浅

课改创生了许多新的理念,其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名词,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等等,新的理念层出不穷。这些理念在向教师的传递过程中常常会被曲解变味,失去它本真的含义。

(一)把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己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求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体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并确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参与评价指标的设计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它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二)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

综观许多公开课都少不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教师往往美其名曰“合作学习”。讨论中往往都是小组长之类的“尖子生”掌握着权势话语,与其说这是“合作学习”,不如说是教师权威的转移,教师把“话语霸权”转交给了少数优秀学生。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听,完全视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于不顾,在课堂上吵成一团。这能算合作吗?

(三)把探究学习等同于在活动中学习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在活动中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于是课课必安排活动,如在语文课中安排学生表演,数学课中安排动手操作,外语课中安排舞蹈等等,认为这就是“探究”。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讲毫无探究可言,更谈不上创新。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首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推测、猜想、规划,找出可行性方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历探究的全过程,获得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和成果,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三、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严重

课堂改革无疑给沉闷的传统教育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磁能的希望。然而在课改的推进中,不少学校和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一)对课改结果的预测过于理想化

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缺乏实际的分析,加之对课改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对课改中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于是期望在新教材、新教法实施后,教学效果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试验的结果和教学的预期往往相差甚远。

(二)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表现

在实施课改的校园里我们确实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然而也有许多急功近利、追求形式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无论恰当与否,都大量使用多媒体,组织表演、游戏、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使很多课变成了观赏课、表演课、活动课、手工课,使学生的主要精力发生了偏差。表面看这些课气氛活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实际上学生既没学到知识,又没拓展思维,更没有培养能力。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要将课改的理念真正落实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新旧思想的碰撞还会不断产生新问题和矛盾,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脚踏实地地走好改革的每一步。课改中我们也需要“打假”,需要“返璞归真”,需要“诚信”,需要“平常心”,杜绝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有希望。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改革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改革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