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
2018-03-03闫晴朱亚成杨璐
闫晴 朱亚成 杨璐
(1.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1000;2.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82)
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过程
1.1、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鸦片战争之前就有一些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在我国传播外国的教育思想,鸦片战争之后,外国教会学校的数目大幅提高,也有国民进入教会学校进行学习,教会学校也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甲午战争后,严复提出了通过发展德智体来富强民族,振兴保种,这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和匮乏的体育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是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确立的标志。
1.2、自然体育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然体育思想逐渐在学校体育中传播,并在“五四”运动后成为了学校体育的主要思想。这种新思想对我国的体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我国国民参与的体育的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开始增加了体育课程,并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课程、从最初的“体操课”改为了现在的“体育课”,体育运动的活动项目也增加了许多。
1.3、凯洛夫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
苏联学者凯洛夫提倡注重体育精神和道德的培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凯洛夫的体思想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因此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对某些西方体育思想理论产生了排斥态度,使学校体育教育变得片面,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价值所在
2.1、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体育教育课程是在学校教学范围内,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传授学生体育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体育课程设立的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学生在参与这些体育活动的时候,也会在和谐、友爱的课堂运动环境中体验集体学习的乐趣,消除大脑疲劳;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不服输精神;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继续学习的动力,进而形成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更多保持身体健康的相关的知识,帮助其用科学的方法促进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
2.2、增强学生运动参与意识
体育课程是一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其实践性较强,以身体活动的形式使受教者参与其中。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主动参与意识,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氛围,促进参与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2.3、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
体育课程内容开设的项目较为多样,如球类运动、徒手操、田径项目等,为学生了解和习得更多运动项目提供了机会。动作技术水平是通过反复练习而提高的,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多次练习,可以达到对某项动作技术水平熟练、巩固的作用。学生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在身体素质、心理能力、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2.4、助于师生良好沟通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动作、示范动作、纠正学生错误等环节,面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及时发现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仅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提高,还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能让教师对学生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促进师生关系之间的和谐发展。
3、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开展的情况
体育教育是在体育课程上针对学生的身体情况展开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教育过程。高校体育教育是小学、中学体育教育的延续,在培养全方位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学术知识研究,却很少建议或鼓励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学生也往往忽略了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强,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能应对工作强度的需要和闲暇生活的体力劳动。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以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为主,更多的是强调某个侧面,因此我国高校教育还存在着些许不足。当今社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是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的集散地,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被各大高校重视起来。习近平主席说:“体育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在我国未来的发展问题中,体育事业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
4、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开展中的常见问题
4.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主要是继承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思想,在教师严格管理下传授体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基本模式,还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桎梏。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片面强调运动负荷的提升,忽略了对于运动兴趣的培养。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参与程度也不高,这一现象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
4.2、课程设计略显单调
课程设计本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系统化课程安排活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课程设计界定为一种计划或方案。它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经验的计划。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差异不明显,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与中学体育大同小异,教学模式陈旧,不能体现出高校体育教育特色。忽略了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是体育实效性、趣味性的缺失。
4.3、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匮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构建良好学习环境的设计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提升,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的素质包括基出知识储备和运动实践能力。但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还不够壮大,表现为本科生教本科生的现象,这一现象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在上室外体育课时管理过于松散,对于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不够;随着逐年扩招的学生人数,体育教师的数量相对学生来讲较为不足,繁重的教学任务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又一因素。
4.4、学生考评制度有待完善
以分数为标准是大多数高校考核学生的方式,考试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途径,但在大多数院校的考评制度当中扔存在着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在这一方面,各高校应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能用一方面的不足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全面,避免以偏概全。
5、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
5.1、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国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文化知识的培养一直占据主要作用,而关于学生体质的体育课程一次又一次的被取代,学生的文化成绩虽有提高,但再体质上却相应的失去了很多。另外我国教师一直处于一个严厉而不可侵犯的地位,学生对老师也是敬而远之,在体育课程当中,学生回去回避老师自行进行相关活动,而学生也被动的在老师督促下去完成课程任务,缺乏乐趣。转变我国的教学观念,教师在课程中转换角色,参与学生的运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有了爱好,自然而然的去参与其中了,学会的体质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5.2、多样课程编排 培养全方面发展型人才
在体育课程的编排方面,应该去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合学生参与的体育课程,而不是单一的体能训练,不能错误的去把体育课安排成为学生的体能训练课,体育的内容很广泛,体育课程的设计也应该在体育定义的范围之内安排学生的体育课程,可以有户外的身体锻炼,可以有室内的瑜伽练习,也可以有网络上的比赛竞技。在体育课程的编排之前,应充分的去了解学校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热衷的体育类型,再去做体育课程的编排工作。在这一方面,很多私立学校做的很好,为学会开展了机器人课程、舞蹈课程、各种球类课程,充分的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给了学生更好的参与机会,而我国公办学校的体育课程开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不能单一的去抓学生的体能训练,应做到因材施教,寻找每一个学生的发光点。
5.3、扩大师资队伍 完善教师行业自身修养
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问题,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是对体育老师的素质的培养,对于体育运动即便不能做到样样精通,也要做到大体掌握。其次是对体育老师思想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不仅能从容的人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而且还能将体育课程发展成为学生的学习课程,不仅能学会体育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更有自信。另外,作为一名体育合格的体育教师,也要十分重视的自己的谈吐举止,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因为老师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老师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5.4、完善考核制度 寓教于乐多角度创佳绩
考核制度的完善是对学生能力的发现过程,体育课程上学生单科课程的不优秀不代表其他方面的欠缺,不能以偏概全的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在已开发的体育课程中根据学生参与的课程的表现去评定改课程学生学习的好坏,而不是单一的根据一个课程去决定学生技能掌握的多少。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课程,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做到心理、身体的双面发展,在运动中学习,在运动中快乐。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问题始终我国体育事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的不断深化进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用哪个应该得到相应的提升。在全民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绝对不能忽略了我国学生的身体发展问题。与此同时,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问题应立足实际,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注重我国高校学生的全民协调发展,加强教师的引导工作,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改变我国教师行业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古老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