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学科建设探索

2018-03-03王良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医学

王良君

(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由于公共卫生资金投入不足,预防医学体系发展较为缓慢,影响了公共卫生体系整体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应将预防疾病作为工作重心,但是由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尚不健全,很多医院缺乏疾病预防控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对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十分不利。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多,医疗机构应重视疾病预防工作,高等医学院校也应加强预防医学学科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预防医学人才,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卫生服务水平。

1 预防医学概述

预防医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以预防疾病、改善环境及增进健康为基本目标[1]。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不仅包括病人也包括亚健康和健康者。预防医学研究减少与控制疾病传播的方法,研究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预防疾病的策略,针对疫情暴发制定有效对策,从而保障人群健康。因此,预防医学的工作重心更侧重于人群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预防医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当今社会,传染病仍然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对社会危害极大,随着疫情的扩大,会消耗较多社会资源,甚至引起恐慌,从而出现较多不安定因素,威胁社会稳定。近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发病率逐渐升高,比如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AIDS)等;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简称慢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2];职业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比如尘肺病、职业性中毒等。这些疾病的出现与日益严重,说明我国传染病、慢病、职业病等疾病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预防医学学科建设迫在眉睫。

2 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预防医学学科建设有利于培养专业的公共卫生人才,提高我国预防医学科研核心竞争力[3]。加强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应从组织体系、学科方向、教学基地、学科队伍、学术环境、学术成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手,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培育优秀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引进先进的疾病防控技术,争取更多经费资助。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疾病预防,有时也会对个体进行临床预防,主要是为了促进患病个体功能恢复和防止伤残[1]。预防医学以疾病预防为主,其工作的重心不在于治疗,而是对未出现和即将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减少人群健康损害,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避免疫情发生,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可以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居民疾病发生率。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对临床的投入资金及资源较多,而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相对较少,说明我国卫生体制对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比较重视,忽视预防医学学科建设[4]。随着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居民的保健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医学院校也开始注重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并且增加了资金投入,着力培养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建设预防医学学科,可以带动整个疾控机构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预防医学学科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推动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3 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的设计与规划

为加强预防医学学科建设,需要确定建设的内容、任务与目标,高等医学院校更要重视对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和教学基地。各医学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方向,改善科研条件,钻研前沿课题,展开学术分析,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科研成果。为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高等医学院校还应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学校竞争力,并与科研院所、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合作,获取更多经费以及政策支持。学科建设应将重点放在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科研能力上,紧跟国际前沿,立足本土实际,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保证科研质量,而只有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才能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高等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实验技能大赛等,提高学生科研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保证学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竞争与激励,取得更多研究成果,既对学科建设产生推动力,又能吸纳更多科研资金。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卫生事业,这也是各大院校的职责所在。为了促进预防医学学科发展,高校应建立优秀的学科梯队,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为公共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保证。

为了掌握前沿知识,高等医学院校还应做好科技情报收集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信息时代,只有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站在时代前沿,提高科研的创新性,保证科研成果的价值。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科技情报信息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最及时的前沿信息,推动科研创新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为科学研究提供便捷的情报服务。

预防医学科研工作一般需要实验室研究与现场(人群、环境等)研究相结合,高等医学院校应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与平台、技术支持与软硬件支持。在学科建设工作中,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也应对高等医学院校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保证高等医学院校为预防医学学科建设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预防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4 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的实践

为了促进预防医学学科建设,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学科管理队伍建设,成立学科建设小组,落实资金与资源投入,成立专家组,从专业的角度提供决策帮助,确定学科研究方向以及研究任务等。预防医学学科研究方向可根据高等医学院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非传染性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研究等。为了满足学科建设需要,学校还可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安排一些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负责专题学科建设,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鉴定。

高等医学院校还要建立完善的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内容涉及科研立项、课题实施、科技奖励等,实现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加强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动人才培养,从而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采用高额奖励的方法激发研究人员科研热情、提高立项水平以及标书撰写水平。

科研课题立项后,还要加强对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以及实验情况进行记录,对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了解课题研究进展,从而保证课题研究质量[5]。加强过程管理能保证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加快研究进度,提高人员科研能力与水平,培养优秀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为了培养后备力量,还要鼓励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撰写学术论文等,并对其提供专业指导,给予一定报酬,提升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科研能力。

高等医学院校应明确学科建设发展目标,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根据当前学科发展要求,对学科布局进行调整,保证学科研究方向与发展战略目标一致。不同学科方向应确定不同发展目标[6]。另外,学校应规定研究人员定期自我考评。考评有利于了解学科科研能力,包括实验室条件、研究完成情况、学科发展水平等内容。在学科方向建设中,如传染病、非传染性慢性病、职业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应加强技术投入,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在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工作中,高校要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建立学术梯队,以学科建设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推动高等医学院校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有效防控疾病,降低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资源消耗,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整体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5 结语

我国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工作较落后,这是因为相关部门对预防医学学科不够重视,存在重临床、轻预防思想。当前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预防医学学科建设产生推动作用,高等医学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加强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加快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打造预防医学学术环境与科研平台,建立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及评价机制,全面促进预防医学学科发展,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医学、生命科学类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