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8-03-03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8期
关键词:香格里拉生源学习成绩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 邓 旭

一、小学学困生的大致分类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后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也称为“问题儿童”。习惯上后进生也叫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双差生最难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和烦恼。到了近年来,新的教育改革大纲又不再使用后进生的概念,从公平教育的角度出发,又改称为学困生。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超过十载,无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里,笔者每每都能遇到一些学困生,有的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集中、上课调皮捣蛋、专跟老师作对,有的则是性格内向乃至到木纳的地步,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差、成绩也是一塌糊涂。总之,这些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成绩糟糕,如若遇到学习成绩不行品德操行也有诟病的孩子,那更是头疼不已。

综合以上表现,后进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单一型学困生;一类是学习不好,思想品德也不佳的复合型学困生。

二、新形势下后进生转化的困难和挑战

之所以说新形势,是较之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之前的变化。就本人从事的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来说,作为一所市直属小学,在2000年前,学生生源还较为单一,基本上就只是单一的城镇户籍学生,学校规模也还不算大;但2000年之后,不仅学校生源逐步多元化,不仅有城镇的,更多的则来有城市周边农村的以及农民工和外来务工经商子女;同时,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比如互联网以及手机兴起后的电子游戏等,还有在迪庆藏区泛渣沉起的新“读书无用论”等等。历史的原因加上现实的负能量汇聚,给目前的学困生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1. 城郊结合部生源基础差给学困生转化带来困难和挑战

在2000年以前,红旗小学生源大致只是单一的城镇户籍,说白了也就是学生家长大都在机关单位,学生入学前已经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且家长素质较高,家庭教育也很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会太差,思想品德表现也较为优异,这时期所谓的学困生较少。而到2000年之后,特别是2005年香格里拉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尤其是在强大的宣传教育和实施法律手段后,城区周边学生开始大量涌入,后进生现象也开始日趋突出,主要原因是周边农村学生基础差,入学前大多都没上过幼儿园,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几乎从零起步,甚至有的学生在入学时说汉语都还很困难。

2. 农民工及外来务工经商子女增多给学困生转化带来困难和挑战

1999年后,特别是原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后,在香格里拉这一国际知名品牌的带动下,香格里拉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尤其是旅游业迅猛发展,城市发展也十分迅速,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香格里拉城区规模由原来的不足10平方公里扩展到23平方公里,外来流动人口快速增长。这其中既有大量来自本市其他乡镇的务工农民,也有来自省内大理、丽江以及湖南、浙江、福建、四川、贵州等地的务工农民及个体工商户。这些流动人口中,有不少将孩子留在了家乡,但仍然有不少人将孩子送到了当地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以致在学习中表现各异,良莠不齐。

3. 家庭教育弱化给学困生转化带来困难和挑战

城市周边农村的孩子,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就不高。在2006年“普九”之前,香格里拉城市周边农村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不到30%,以至于成为当年县里“普九”的攻坚地区。大多数农村孩子只上过小学,有的到小学三年级就回家了,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不闻不问,只当学校是帮忙管一下孩子,不出事就行,而有的家长尽管有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期望,但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也只能是爱莫能助。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由于大部分孩子家长家长上素质不高,甚至公然在孩子面前打麻将、爆粗口等,这些不端行为在无形中滋生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4. 社会影响,特别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给学困生转化带来困难和挑战

1997年实行的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后,出现了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再加上当前职业教育的弊端,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后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以至于造成部分家庭认为学上得再多也无用的错误认识;再者,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张,原来的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村家庭通过土地征收征用等渠道,在短时间内就成为“暴发户”、“土豪”,这些家庭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就低,由于致富成本太低,在无形中也让有的家庭或者孩子产生读书再多也无用的错觉。还有的家长在暴富后不拘小节,肆意挥霍,动辄拉着孩子一起去饭店、KTV、桑拿等高档娱乐场所,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困生转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谈到学困生转化,首先要必须端正对学困生的态度。必须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生源的多元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学困生现象必将成为一种常态化。当然,遇到学困生,不免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也只能发发牢骚。既然矛盾避免不了,那就要勇于面对矛盾,化解矛盾。

如何化解矛盾,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本人根据自身10多年的亲身体验,无外乎有这么几种方法。

一是亲情感化法。二是发现闪光点鼓励法。三是家校密切配合法。四是因材施教法。五是“咬定青山不放松”,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诚然,以上归纳的五种方法,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其实,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并非是单纯的方法就能奏效,更多的时候是几种方法都要用到,打的是“组合拳”。当然,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曾遇到多种“组合拳”都失效的个例,令自己感到十分难受。但我坚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只要我们胸怀爱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孩子们成长的翅膀一定能越飞越高,翱翔的天空一定能越来越辽阔。

猜你喜欢

香格里拉生源学习成绩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香格里拉行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名落孙山
寻找香格里拉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迷行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