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实践初探
2018-03-03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
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 奚 立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整本书阅读是提高阅读量的好方法之一。当下初中生的阅读普遍不高,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指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字。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初中阶段要进行整本书阅读?
一是阅读习惯不佳与专注力的不断下降。
由于本学期担任的是初中预备年级的教学,观察学生阅读习惯不佳。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会开小差,很少学生能够做到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曾经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单片断章容易让学生眼花缭乱,并且容易使得学生的阅读思维格局变小。使用整本的书,可以专一心志,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整本的书都可以读完,何谈单片断章了!
我非常膜拜叶老的此观点。随着年级的上升,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也是不断提升。如果让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认真读完一本书,那么他们的心志自然会专一,习惯逐渐养成,何苦读不了短小精悍的文章呢?
二是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逐渐低下。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形成思想认知的关键时刻。在社会快速生活的大背景下,碎片化阅读慢慢地占领着学生的生活,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长篇文章之时,根本读不懂文章的意思。
学生阅读能力的日益下降,甚至有些学生连题干都没法读懂。阅读能力的下降不仅影响着学生对文学的追求与喜爱,也影响了学生对考试题目的琢磨不透。
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短,但教师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学生越学越傻了,主要原因可能是电子产品。导致如今的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文化刺激导致常识了解与自己独立的思考、见解少之甚少。所以,学生应该多阅读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维,
因此,整本书阅读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在阅读整本书中不断思考,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对于学生最高境界的要求。
实施整本书阅读困难重重,通过我一学年的摸索实践,以下是我不成熟的实践雏形:
一、我对专题学习的“整本的书”进行了预热选书并分类
据初中预备阶段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教材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阅读书目的选择,最后形成了以下书目分类:
第一类是教材中出现的名家名篇,如《呼兰河传》《朝花夕拾》《城南旧事》;
第二类是经典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第三类是符合当下学生心理的中外著作,如《草房子》《绿山墙的安妮》。
我们的语文教材一般对经典作品都是摘选精彩片段。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书目,让阅读变成学生乐于做的一件事。
二、制定并实施阅读计划
基于积累知识,培养习惯与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中须包括:阅读计划(细化到时间与小说篇章一一对应)、摘抄经典语录、选择小说中某一个人物进行思维导图。
阅读计划是为了督促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但是我会划定一个最后期限,防止
部分能力较薄弱的学生偷懒。并做好每日摘录,同时完成每一章节人物的思维导图。
以《草房子》为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锁定自己喜爱的人物,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小说中该人物的人物形象。
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为了让学生生成自己的思考。学生的思考、思想是个性化和开放性的,教师要做到是给学生一个允许自我发展的平台。全班43位学生,思考与思想往往是不同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借小说中的人物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思考。
所以,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教的是阅读方法而非纯粹的知识。阅读计划意在告诉学生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每日不可缺,从而培养每日阅读的好习惯;设计思维导图意在帮助学生培养严谨的逻辑观,把“读与思”有机结合。
三、撰写读书心得并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后,要求每一学生撰写一篇阅读心得。我们班丁艳沛在《整本书阅读的感悟》中写道:我以前从来没有那么细致地去读过一本书。这个活动中读的《草房子》,《绿山墙的安妮》等一些名著,我以前也读过一些,但是真正用心去读了以后感受出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可能以前书本吸引我的是故事情节,现在可能会是小说的中心。
阅读心得的撰写,是学生对此次阅读的思考。有的学生如丁艳沛同学那样就整本书阅读而谈,有的学生就小说人物而议如王孝莉同学的《我眼中可爱的桑桑》:桑桑虽然调皮但也有别的男孩子身上少有的艺术气质。桑桑的老师蒋一轮爱好吹竹笛,当蒋老师开始吹起笛子的时候,桑桑总是会听得入迷。
撰写一篇阅读心得,是学生对这段时间阅读的思考。整本书的阅读,不仅是指阅读量,更是阅读量背后的思考。这样的学习过程,实现了“读与写,写与思”的目标。
同时,班级内会开展一次阅读交流会,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现我的思维漏洞在哪里,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同事,在全班面前的表达,可以提升表达能力。
四、老师解惑答疑使学生再次进入文本
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PPT进行一些提问,如:为什么从这一情节中可以分析该人物有这样的性格?小说前后人物在情节上的矛盾冲突展现了怎样的复杂形象?
并与学生一同再次进入文本,通过仔细研读小说情节,深入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读、研读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其明白小说的核心是什么。
通过这一学年的摸索实践,虽实践设计存有不成熟,但可喜地发现,我的学生们基本人人都把这本书带在身边,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互相讨论小说内容与人物,也能安安静静地阅读。
综上所述,整本书的阅读不单是一个语言文字或者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借此养成好习惯,读懂作者的用意。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漫长”的读书之旅,整本书的阅读会让学生们爱上文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凭己之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