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卓越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8-03-03重庆市石柱县华夏民族小学谭书琴
重庆市石柱县华夏民族小学 谭书琴
教师有效的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提问的质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质量的高低。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提问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但透过热热闹闹的问答,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教师提问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但问要问得到位,有些老师上课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主要表现在:(1)目的不明确;(2)提问的人选有倾向性,会产生消极影响;(3)零碎不系统;(4)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5)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6)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
(二)关于学生提问老师
有的教师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干脆视而不见,不给学生举手提问的机会,或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理不睬或搪塞过去;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回应,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难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落实;更有个别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强,教师随着学生的问题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探讨的问题越来越与本节课的知识不相干。
二、解决策略
(一)针对教师提问学生
1.明确目的
课堂上教师提问的目的,一个是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一个是启迪和训练学生思维。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只是要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得到问题的答案,还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活动的训练,应该说不管学生思维活动后得到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进行和展开,是课堂提问的出发点和归宿。
2.提问对象的合理分配
事实上,为实现有效课堂提问,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的提问分配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认为,合理分配答问对象这种技巧的关键点有三点:一是支持一些学习后进生;二是鼓励那些尝试回答的学生;三是重视学习优等生,因为他们对课堂教学进程很有帮助。
3.提出理解性的问题
理解性问题的提问既能够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够促成学生思维的展开、活动和训练,二者是有机的统一。因此,课堂上要避免学生直来直往回答问题的提问,要从理解的角度去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从而通过提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的活动和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提问效益。
4.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
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为什么有经验的老师提问,总能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难度,最后圆满地完成任务?他们则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5.适当增加课堂集体讨论
对课堂上师生所提出的问题,在师生个体回答问题的同时,既可以让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或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辩论交流,也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交流,这种个体回答与互相辩论相结合的课堂答问方式,不但通过辩论使问题清楚、明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从而通过辩论提高了课堂提问效益。总之,课堂提问无论是提问的形式,还是所提问题的质量,对保证课堂提问的高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针对学生提问老师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因此,教师既要分析自己提问的质量和效果,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质疑问难的精神和态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质疑问难、敢提问、会提问的具体策略。
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回应,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判断学生问题的价值,依据价值性大小给与回应。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学生提问的意图看,一类是为了自己更深入地了解知识而提问的问题(视为“良性问题”),一类是有捣乱嫌疑的问题(视为“不良问题”);从提出问题的内容看,可以分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相关和不相关两类,学生提出的“正问题”,不管是良性的还是不良的,是深层次的还是浅层次的,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教师都应给与积极回应。对学生提出的“负问题”,教师一方面可以启发引导,将其转化成“正问题”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
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要合理处理好提问与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关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进行经验的积累。
总之,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教师,要能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获悉学生认识的模糊点肤浅处,并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