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要求与方略

2018-03-03肖陈望

关键词: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潘 晔,肖陈望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时代决定使命,现实决定任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华民族饱受外国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国封建主义的迫害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近代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从各自立场出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宝贵探索,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征程。但由于历史和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这些探索都以不同程度的失败而告终,均未能找到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真正出路。于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就落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一、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历史使命的奋斗中取得成就并积累了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建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在这90多年的奋斗中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党在实现历史使命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首先,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外国殖民侵略以及国内封建专制统治,争取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立起来的愿望,表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了。”[1]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清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结束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与旧中国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快速前行。

其次,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继续引领着中国向前发展,实现了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两次巨变。一是通过完成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在贫穷落后的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去,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新篇章、二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这两次巨变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矢志不渝地贯穿其中,那就是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不断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以此助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再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促进中华民族“强起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奋进。“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2]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前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中国道路和经验越来越多地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全球治理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作出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继续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今天的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华民族日益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放异彩。

(二)党在实现历史使命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两个革命,即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引领两次巨变,即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进行两段探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十年探索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正是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渐强盛的新中国,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党的领导经受住了时代和人民的考验,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和顶梁柱,更是坚强的领导核心。

其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道路问题关乎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遭受重创。国际上中国面临着西方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和平演变”颠覆性战略;国内思想动荡,面对苏联解体,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产生怀疑甚至否认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再一次进行考验,对此,我们党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所处阶段、根本任务和体制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客观分析时代特征以及国际形势,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告诉我们,脱离中国实际,任何理论都将因缺少根基而破灭,解决中国问题,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其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要素。马克思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真理和科学的来源,所从事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社会变革源于社会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才能实现其作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1-2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始终坚持着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力量觉醒,为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与智力资源,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国家富强,人民群众自身更能从中受益,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四,坚持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战略,树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手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衔接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长征程决定了其梯度式发展的特点,各个阶段有相应的目标,完成前一个目标是迈向后一个目标的台阶,完成了前一个目标,才能使民族复兴站到新的起点。”[4]我党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建立新中国的目标;接着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标;实行改革开放,完成总体小康的目标;再到新时代,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50年左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完成奋斗目标。在这奋斗过程中,党总结历史,得出宝贵经验,即改革与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葆生机,兴旺发达;闭关自守和固步自封只会被历史淹没淘汰。改革开放对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能够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新要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要实现的历史使命也出现了新要求。矛盾的转化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使命,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更全面更高远,新时代对党的自身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我国逐渐成为国际焦点,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外交宗旨也提出了的更高新要求。

(一)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使命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11这说明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虽然大幅度提高,但是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这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阻碍。党必须要运用新的发展理念,使发展的成果普遍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保证人民在共建共享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此来实现质的飞跃,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二)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更全面更高远

国家层面不仅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更要建成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不仅要运用新发展理念,继续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更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相辅相成,构建起“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习总书记还规划了未来“两个十五年”的宏伟蓝图,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28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关键阶段,“两个十五年”战略目标的提出,无疑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自身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须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完成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习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17因此,加强党自身建设是重中之重。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干部及广大党员的自身素质,严惩贪污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而确保党在新时代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其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新时代对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宗旨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也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也将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3]57中国秉承着和平发展的理念,在新时代下,我国外交宗旨进一步延伸,要求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外交战略。中国一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时代中国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进一步延伸,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以自己的发展带动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虽然日益强大,但绝不称霸,绝不会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相反,我们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走和平与发展道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全球战略中的新使命,在完成这一使命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基本方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赋予了党实现历史使命的新要求,党只有立足于新时代,探索新方略,才能不辱使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实现历史使命的主线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进入发展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因此,建设符合我国发展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跨越经济发展关口和突破瓶颈的攻坚期。为跨越这一关口,增强我国经济的活力与创新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一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需要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快增长动力的转换,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加紧掌握核心技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二要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突破科技领域核心技术,打造科技强国,同时建设一支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三要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准确定位和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四要强化和优化我国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解决好经济和行政体制僵化问题;加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和物流设施建设,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制度探索,在我国区域协调优化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是实现历史使命的前提

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我党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走群众路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共享红利,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一方面,关注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就是要减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精准扶贫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必须全面实施,表里兼治,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状况,使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就业问题也是民生之本。新时代下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战略,在民生方面要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多层面多领域培养专业型人才,解决好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实现“人有事做”和“事有人做”。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教育,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相应地也要完善就业保障机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合理,使人民群众在劳动中获得合理收入,得到尊重,实现人生价值,以此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实现历史使命的保障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23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6]只有走生态发展之路,经济发展才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良好的生态资源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民获得幸福感的前提要素,要想兼得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就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一要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生产效率,着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面向绿色经济的市场需求,大力打造绿色环保产业。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树立绿色消费观,倡导人们从自身做起,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实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三要构建环境治理体系。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人是主体。需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人民大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明确环境治理中各个主体的责任与义务,规划体制改革,补上制度漏洞。同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立法,对任何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形成一种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四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营造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实现历史使命的根基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建设好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解决好国内矛盾、处理好国际关系。

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各级地方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二要抓好思想建设。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成果付诸实践,切实地解决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要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7]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挂在心上,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同时强化党性锻炼,不忘初心,始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忠诚于人民,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四要抓好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新时代要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严肃党内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自我革新力,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五)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历史使命的着力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3]56-57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日趋紧密,相互依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繁荣与进步绘制了蓝图。

一是在政治上,各个国家之间要平等对待、相互依存、共谋发展,要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不以损害他国利益来壮大自己。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处理好同美英等大国间的关系,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同时对小国也要平等相待,不恃强凌弱,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二是在经济上,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更加平等、更加互惠的良好方向发展,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是共命运,关键在于共同发展。三是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秉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思想理念,相互借鉴各自文化的优点,加强文明交流,消除隔阂,以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争端与冲突,促进文明发展进步。结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国外文化加以吸收借鉴,进行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预示着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我们党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始终和人民一起奋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