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中药教育密不可分

2018-03-03王若涵牟美昱王建强宋军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中药学中医学

王若涵,牟美昱,杨 森,王建强,王 乾,宋军娜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医、中药教育密不可分

王若涵,牟美昱,杨 森,王建强,王 乾,宋军娜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现代化已成为主流。但目前中医、中药已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因此,应加强两者的联系,使现代循证医学融入传统中医药体系,发挥中医、中药的价值。

中医教育;中药教育;现代医学

中医和中药虽有关联,但不是一体。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一系列天然或者人工加工的物质,而中医则是一种理论体系,带领我们认识人体、认识疾病。能够当作药物的植物、动物、矿物很多,但是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才能称之为中药,否则,只能称其为天然药物。现代中医药发展中,中医和中药分开发展了。在古代,中医和中药是不分家的,行医者一定是认识中药的。但如今,懂医的不懂药,懂药的不懂医。

1 中医药教育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代中医药教育以学院教育为主,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中医药人才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区别,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中药学专业的课程则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高数、药用植物学、中医基础、中药学、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统计分析、文献检索、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制剂设备与原理、中药新剂型等。中药学只研究药物的各种化学成分却忽视其在临床上的运用,而中医学专业只有一门中药学是真正让学生学习中药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学专业学生不仅很难建立中医思维,而且对中药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很多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连常用中药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1.2 中医药的学习脱离其文化根基

中医学体系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例如,中医的阴阳、精气、五行学说。此外还受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植物学、农学、军事学、酿酒技术、冶炼技术等的影响。例如,气象学知识促进了六淫病因(风寒暑湿燥火)理论的产生,对四时物候变化的认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兵法知识奠定了中医治则治法的确定(用药如用兵)等。如今,中医药的学习不再注重研究古代经典,而是强行套用现代医学模式,丢掉了中医的“灵魂”。

2 思考与建议

2.1 中医、中药协同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废医存药”导致日本汉方医废药亡的历史教训证明,不能脱离中医理论孤立地进行中药研究,应防止“方证相对”与“方病相对”。

笔者无意全盘否定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的活性成分、体内代谢过程、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也承认这种研究对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不应当成为中医药研究的主流,更不能成为中医药研究的全部。中药学不应当强行被纳入现代医学体系,中药的研究应与中医临床疗效紧密结合,设计严密科学的试验方法,不走中药西制的路子,这样才能守住中医药研究的尊严[1]。

2.2 重新设计药园

笔者重新设计本校药园,使其不仅能为中药学专业学生服务,还能为中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学习素材。之前的药园一直以中药的植物学分类顺序进行种植,如今我们以经方为单位,将一个经方中的药物种在一块畦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经方的记忆更加深刻,而且能让学生对中药的外观、生长习性有一定的了解,对中药的使用、功效形成新的认识。

2.3 增加课外学习机会

中医学习应该回归自然,中医本就来自自然,中药同样来自自然,应让学生在天地间感受五行阴阳的增长变化。学校在每个学年安排实践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药物生长的环境及习性;还可以去本地药材市场或中药种植基地,亲身参与中药炮制;增设中药辨识课,让学生对中药材形成感性认识,进一步形成理性认识。中医思维中很重要的“象”思维就是将中药与人体类比,这就需要学生对中药的外观有一定了解。

2.4 将循证医学融入中医药教育

循证医学(EBM)是指临床医师在获得准确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作出诊治决策。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有其鲜明的特点。中医疗法强调个体化干预,对医师要求高,使疗效评价困难重重,不利于EBM的应用。目前,国内已有关于中医药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探索[2]。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应充当可靠证据的提供者,看到中医药EBM发展的不足之处,运用科学的工具、方法和创新思维,探索解决现代医学标准化模式与中医传统诊疗模式之间矛盾的方法。重视中医药学自身特点,与EBM相结合,这对引导研究生客观理性地看待传统经验医学与EBM的辩证关系是有益的[3]。

3 结语

中医发展了几千年,蕴含无数先贤的智慧与心血,笔者希望我国的中医之路不要像日本一样走到穷途末路。中药治病的原理是利用其偏性来治疗人体的偏性,即大寒治大热、大热治大寒。对于中药不仅要研究其药物成分、药效毒理,还应研究其性味归经理论。当今的中药学向着药用植物学的方向发展,将现代医学理论强加在中医药头上是错误的,对于中药应当保留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本质进行学习。

[1]李浩娜,马承严,张正光.日本汉方医药的历史教训与中医药现代化问题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6-7.

[2]刘志顺,彭唯娜,毛湄,等.《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文献质量评价标准[J].中国针灸,2009,29(1):81-84.

[3]湛韬,戴幸平.循证医学与中医研究生教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102-103.

G420

A

1671-1246(2018)01-0034-02

注:本文系“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委员会项目(201714432031)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中药学中医学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