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提升措施探讨
2018-03-03鲁丽萍李兴勇
鲁丽萍,李兴勇,郑 捷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提升措施探讨
鲁丽萍,李兴勇,郑 捷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是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省普遍存在养老护理人力资源质量与“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不匹配现象,制约着养老护理工作的发展。本文就医养结合对养老护理员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为提升我省“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提供有效借鉴。
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
相关数据显示[1],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0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8%,2026年老年人口预计突破3亿。甘肃省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省份,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底,全省60岁以上人口达40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15.0%,年均增速达5.0%,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424万,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将增至15.7%。此外,很多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老年病等疾病,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约为18%。甘肃省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需求逐年增大,而传统医疗服务和养老模式已不适应现有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成为当前的必然选择。“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推行的关键在于专业化护理队伍的建设。由于我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养老护理机构中存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体制不完善、专业素质较低、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养老护理质量和社会认同度。因此,提升“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尤为重要。
1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养要求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是将疾病治疗、康复娱乐、营养保健、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方面有机结合,解决传统医疗与养老分离状态的问题,有效利用医院和养老机构的资源,从而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新型养老护理模式。要想构建此模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且专业技能较强的养老护理员队伍,要求他们在护理过程中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与保健康复,注重精神慰藉,尊重老年人,体贴老年人,以服务的全面性、专业化和人性化,保障老年人的疾病治疗、生活质量,并给予重症老年人安宁疗护。
1.1 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要求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服务对象是残疾、患有慢性病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服务内容包括监督老年人遵循医嘱,为老年人制订康复保健方案和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等,这就要求养老护理员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具备处理老年人突发病症的能力,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而从我省“医养结合型”养老现状来看,职业养老护理员占比不高,养老护理员培训还未形成常态化,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缺乏,这与职业化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中,一定要设置准入门槛,强化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考核。
1.2 养老护理员心理学知识要求
老年人由于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能力下降,易产生失落、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出现精神疾病。老年人不仅需要生活方面的照料,更需要心理与精神上的满足,有研究指出[2],近50%的老年人因心理障碍,导致疾病加重,甚至自杀。如果在疾病治疗时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可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职业养老护理员应系统学习老年人心理学相关知识,善于与老年人沟通,及时为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如给予处于生命末期的老年人安宁疗护等。
1.3 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培养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机构中与老年人直接接触的群体,我省养老护理模式尚不成熟,养老护理工作未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传统观念使得高学历护理人才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高素质养老护理员较少。养老护理员由于职业荣誉感弱,职业认同度低,加之工作经验欠缺、精神压力过大等,导致养老护理质量较低。因此,在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中,一定要将职业认同感培养作为重点,强化职业的重要性与专业性,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养老护理员对职业的认同度。
2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提升措施
2.1 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素质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养老护理员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引导其理解老年人,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一视同仁地对待老年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诚心原则,注重服务的人性化与科学性,并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护理专业知识,使其了解老年人心理特点,将职业认同感教育贯穿于养老护理员培训中,使其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培养敬业精神[3]。同时转变观念,“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是新型的养老护理模式,养老护理也是社会需求的新型职业,要多做宣传,传播先进理念,以提高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的认可度。
2.2 提高专业知识掌握度和操作技能
老年人往往多种躯体疾病共存,并发症多、后遗症多。甘肃省养老护理员队伍中,虽有退休护理人员,但大多为专业知识缺乏、文化程度低的普通人员,因此,在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时,不可采取“一刀切”形式。可借鉴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美国的辅助所培训制度,实施分层、分类培训,确定各级别养老护理员应掌握的操作技能、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同时,辅以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培训,使其感受多学科知识的碰撞,研究多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2.3 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
及时发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了解问题出现频率并及时反馈、妥善处理,是养老护理员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重要标志之一。老年人机体代偿功能较弱,病情变化快,对疾病的反应能力较差,有些老年人甚至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病痛,且其疾病的症状表现与一般成年人相比存在差异。因此,要培养养老护理员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使其能及时发现老年人身体、心理方面的变化,准确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为老年人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提高照护的服务质量。
2.4 培养沟通技巧和协作精神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交流的润滑剂。老年人感觉功能退化,记忆、思维、行为反应速度变慢,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降低,而长期患慢性病或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面对不同病情、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员需要掌握与其沟通的技巧,耐心地与他们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培养养老护理员协作精神,使其能正确处理照护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和谐的照护环境。
2.5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
养老照护是一项任务重、难度大、时间长的工作,作为与老年人接触频率最高、时间最长的工作人员,养老护理员情绪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照护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其能否长期坚持养老护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培养养老护理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十分重要。高素养的职业养老护理员应行为举止文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遇到老年人不理解、不配合等时,能保持自身情绪稳定,会自我调节,能妥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当然,“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可制定科学合理的准入制度与免费岗位培训方法等,提高养老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
[1]许英,陈立行,王婉谕.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1(20):103-105.
[2]邓庆,甘霈,任国胜.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职业培训融一体 构筑“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J].中国科技产业,2014,21(6):42-47.
[3]张诗蒙.医养结合对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4):83-84.
R192.9
A
1671-1246(2018)01-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