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价值取向的积极导向作用分析
———以枣庄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为例
2018-03-03金莲玲
金莲玲
(枣庄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 277800)
基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价值取向的积极导向作用分析
———以枣庄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为例
金莲玲
(枣庄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 277800)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以评估促进人才培养是其精髓。本文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并就其对学院、护理专业的积极导向作用进行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价值取向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指出,职业学校要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办学宗旨,坚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字”方针,引导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其切入点是工学结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内涵建设是工作重心。2013年教育部对我院进行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进行复评。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显著、积极。现以学院护理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价值取向的积极导向作用进行分析。
1 相关概念
1.1 价值取向
本文的价值取向主要指职业价值取向,是个体对什么职业有价值或无价值的固定态度与看法,是指人们对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实际上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及目的,其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和择业行为取向方面,是人们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1]。人们通过对职业理想的追求,调动职业主体内在的各种能力[1]。
1.2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依据育人目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手段,对人才培养过程、结果进行跟踪、比较分析与评定,然后进行价值判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价值取向的把握既是评估工作最基本的也是首要的问题。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评估价值取向合理与否的关键,直接影响评估成效和教育发展方向。
2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价值取向对护理专业的导向作用
2.1 有利于转变护理教育观念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导了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的基本价值倾向、态度和立场,规范着评估客体的发展方向、活动目标[2]。我院由1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一所技工学校合并成为技师学院,然后升格为职业学院,共设有10个二级院系,包括理工农医24个专业,既有三年制高职、三年高职加两年本科的“3+2”教育模式,也有三年制中专与三年制中专加两年制专科的“3+2”教育模式。以我院护理专业为例,其经历了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护理到职业学院高职护理的演变,受既往中专护理教学、管理方法的制约和本科护理教育的双重影响,升格后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导致办学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定位模糊。为此,经过评估,把高职护理教育目标定位于高等性和职业性,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转变护理教育观念,使护理教育立足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激发潜能,向学生传授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得到持续发展。本次评估明确指出护理教育应定位于“技能、理论、素质”人才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不仅要教会人在社会上谋生的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还要使人获得精神和心灵上的满足,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3]。
2.2 促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指出,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下,与行业合作开展教育。(1)护理专业从医院或相关行业获知护理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使输出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各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各工作岗位的要求。(2)借助医院等的资源优势及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学院与临床护理无缝对接。(3)学院与医院合作,医院选派一线护理专家、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4)学院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实践锻炼,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5)采取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培养模式,经过研究,整合课程和教材,将课程分为:①通知类课程,如政治、体育、计算机、英语等课程,在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完整性;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如解剖、病原微生物、病理、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与母婴护理等课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③专业扩展课程,如护理礼仪、护理管理、护理导论等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学习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与通识类课程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由学院与医院交替进行,模拟一线护理现场,培养学生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实现院校之间零距离接轨。
2.3 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3.1 完善师资结构 学院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在结构上,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在等级标准上,按师生比(16∶2)对学院专业教师数量进行控制,调整师资队伍的专、兼职教师比例,明确规定“双师型”教师数量、学历、职称等。我院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完善师资结构,如积极引进人才、给专业教师提供在职深造机会、实行教师竞聘上岗、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充实兼职教师队伍。
2.3.2 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护理专业借着评估的东风,通过以下方式培养教师“双师”素质:(1)多渠道、多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然后对其教学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进行测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2)培养教师认知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分析教材、教学大纲,探讨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等进行评价,培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能力;(3)通过讲话艺术训练、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训练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安排、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提升教学监控能力。
2.4 有利于深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
职业院校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标准,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专业课程建设,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围绕职业活动,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指导,以情境教学为方式,构建“做、学、教、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探索工学结合、学徒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对岗位的掌控力。充分运用案例法、现场教学法、PBL教学法、模拟法等,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微课等,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5 有利于提高实践、实训教学及顶岗实习质量
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意味着实践、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据此,护理专业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并提高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学院拨专项资金用于护理实训室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共开发实习实训合作单位270余家,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凸显。
2.6 有利于构建护理专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价,也是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只有定期对教育进行教学评估,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社会实用性,这也彰显了评估价值取向的积极导向作用。护理专业可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1)建立周期性教学自查制度,使教学评估检查制度化、规范化。(2)定期把学院教学情况上传至网络平台,加强公众对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监督。(3)积极与行业专家合作,认真落实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4)内部自评与外部评估结合起来,建立保障机制。(5)成立校内评估专业委员会,由校内资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对教学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
3 结语
价值取向反映了主体对客体某一方面价值的肯定与偏好,它以自觉的、潜意识的方式引导和支配着主体的实践活动。这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价值取向的积极导向作用吻合。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理念、思路、方式、质量观等,会对被评估院校的教学质量等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1]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2-10-17.
[3]李伟.教育的根本使命:培育个体“生命自觉”[J].高等教育研究,2012(4):26.
G420
A
1671-1246(2018)01-0003-02
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JG24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