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路径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018-03-03王秀梅
王秀梅
(吉林省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引言
严重胃部病变内科治疗无效时,会应用胃大部切除术,其创口大,导致患者长时间内无法正常进食,倘若护理不当,会诱发各类并发症[1]。现如今,护理路径逐渐被用于胃大部切除术中,加速患者康复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研究对象81 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 组40 例和B 组41 例。A 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36-75 岁,平均(55.52±3.27)岁;B 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35-72 岁,平均(53.52±4.21)岁。两组患者病历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 方法 A 组采用常规护理,从饮食、用药、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开展临床护理工作。B 组实施护理路径,如下:①成立护理路径小组:成立护理路径小组,把护理路径表确定下来。②入院当天: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介绍病房设施、规章制度、常规检查项目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③入院第2d: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疾病知识,为其提供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叮嘱患者摄入高热量、无刺激、高维生素流质食物,提醒其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睡眠。④术前1-2 d:提前告知患者手术时间,进行机体监测;让患者于术前10 h 禁食、5 h 禁水,并为患者普及手术及麻醉知识,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咳嗽、排痰技巧,并将备皮、手术部位标记、灌肠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落实到位。⑤手术当天:把吸氧用品、麻醉床、胃肠减压用品准备齐全;与手术室护理人员交接,登记围术期信息;监测患者体征,给予吸氧;评估切口、尿管、胃管、引流管通畅与否,提醒患者切勿让引流管弯曲、打折;待麻醉苏醒后,评估疼痛程度,进行镇痛处理。⑥术后:术后2 d,禁食,辅助患者移动、翻身;术后3 d: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静脉滴注止血药,补充能量;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量,评估胃肠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术后4-7 d:协助患者下床运动,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及时拔除鼻肠管、腹腔引流管,查看有无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贫血、术后出血、吻合口溃疡、倾泻综合征。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中录入实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经()、(n,%)表示,各自以t、χ2检验。如果P<0.05,提示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B 组中,贫血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A 组中,贫血3 例(7.50%),术后出血2 例(5.00%),吻合口溃疡1 例(2.50%),倾泻综合征1 例(2.50%),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B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A 组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159;P=0.023)。
3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在严重胃部疾病治疗中应用普遍,手术期间,难免存在创伤,且疼痛剧烈,因而,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2-3]。常规护理过于单一,仅从饮食、用药、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有效性不强,导致临床护理效果不佳。现如今,护理路径逐渐在胃大部切除术中推广应用,实施效果好。在胃大部切除术中应用护理路径,将临床护理路径表作为参照指标,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第2 d、术前1-2 d、手术当天、术后、出院当天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际情况,从心理、用药、健康指导等多个方面,逐条对症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具体、有效,能够实现临床护理质量及效率的双向提高,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出院。结果显示,B 组患者的贫血、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44%,明显比A 组的17.50%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提示该护理模式在胃大部切除术中适用性强,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依据胃大部切除术情况,应用护理路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说明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由于样本数量太少,以至于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后续将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