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2018-03-03陈玉芬
陈玉芬
(吉林省舒兰精神病医院 吉林 舒兰 132600)
引言
随着近年来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焦虑症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这种病症在发生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病情难以控制[1]。焦虑症患者在发病后,患者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导致情绪难以正常控制,容易出现焦虑的状况。究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在发病后,其焦虑症状难以通过自身进行有效的情绪控制。故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重视患者的病情状态,并了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将亲情护理操作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2]。本次研究探讨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依从性造成的影响,现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 月至2018 年4 月来我院就诊74 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7 例与实验组37 例。实验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25-71 岁,平均(46.2±4.5)岁。对照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23-74 岁,平均(47.8±4.9)岁。各患者在入院时基本资料录入Excel 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确认患者资料可比性良好(P>0.05)。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接受本次研究指导并资源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家属可代签。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包含告知患者治疗需要注意的事宜,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等。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实施亲情护理,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在确诊后,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家庭状况、性格特点以及文化程度等根据收集资料结果对患者进行分析,在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的状况下,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方式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告知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建立完善的情感基础,使患者获得足够的家庭支持,建立有效的亲情连接。
由于焦虑症病症较为严重,在亲情护理操作的方向中,护理人员需要要求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连接,而能够由患者家属进行的各项护理操作应当均交由家属,由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在这种状况下,能够强化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情连接,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沟通,要求患者尽可能将心中的诉求告知患者家属和家庭成员。而在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获得患者的心理诉求后,做好患者的人文关怀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所以患者家属应当站在患者的角度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以保证亲情护理的效果。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自我效能合格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数据记录于excel 表格中,数据分析工作于实验完成后进行,统计软件选择SPSS 22.0,计量资料选择t 值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若P<0.05 则存在统计学意义,借此判断实验数据关系。
2 结果
在开展本次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对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低于对照组,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3 讨论
亲情护理是一种建立在心理护理和家庭护理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性[3]。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这种护理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家庭支持的方式,使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够获得家人乃至社会的关爱,使患者在康复期间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良好的情绪支持不仅有助于使患者的治疗工作更为顺利的进行,也能够保证患者的情绪状态稳定,使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交流更为深刻。而护理人员也可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要求患者将自身的诉求告知护理人员以及家属,这样能够使亲情护理在运用时更为深刻。
综上所述,在开展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时,选择亲情护理方案进行配合,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高度的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