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2018-03-02刘英江
刘英江
【摘要】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100例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药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 P>0.05)。结论 抑郁症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 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针灸;抑郁症;临床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76
抑郁症(depression)也称抑郁障碍, 是一种精神疾病, 发病率高, 且容易复发, 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如今, 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们, 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加重, 导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升高, 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研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2](CCMD-3)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31~59岁, 平均年龄(45.1±6.9)岁, 平均病程(19.30±2.84)个月;抑郁程度:31例轻度抑郁, 12例中度抑郁, 7例重度抑郁。观察组男29例, 女21例, 年龄26~60岁, 平均年龄(44.3±5.8)岁, 平均病程(20.50±2.49)个月;抑郁程度:30例轻度抑郁, 13例中度抑郁, 7例重度抑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口服氟西汀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139), 20 mg/d, 7 d为1个疗程, 持续用药5个疗程。观察组给予西药联合针灸治疗, 其中, 西药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给予针灸治疗, 主穴:百会穴与内关穴, 针刺1.0~1.5寸, 缓慢捻转刺针, 继而针刺双侧内关, 0.5~1.0寸, 旋转提插。取太阳、印堂、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照海与太溪进行针刺, 行针后停留20 min,1次/d, 持续治疗5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HAMD[3]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 HAMD评分>17分, 表示抑郁, 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2例皮下血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 对照组发生1例恶心, 2例失眠,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 P>0.05)。
3 讨论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 关于其病因, 至今尚不明确, 但学术界认为其可能与遗传、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有关。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 部分患者可伴有躯体症状, 如乏力、睡眠障碍、便秘、食欲下降等。
神经递质学说提出:抑郁症是大脑神经递质于神经突触间浓度相对不足, 或絕对不足的情况下, 引起整体精神活动及心理功能低下状态。抗抑郁药长期服用, 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狂躁及失眠等症状。中医认为:抑郁症关键病因在于情志所伤、心神失常, 加之肝气郁结, 引起肺腑阴阳失调, 治疗过程中, 应坚持安神静心、健脾益气、解郁开窍、疏肝理气的基本原则[4]。
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的总称, 针法指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 按照一定角度, 将针具(一般指毫针)刺入至患者体内, 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 刺激人体特定部位, 从而治疗疾病。灸法指使用预制的灸炷或灸草, 于体表一定穴位上, 进行烧灼、熏熨, 借助热的刺激, 预防治疗疾病[5-7]。近些年, 中医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 其价值得到肯定, 被广泛用于临床, 包括抑郁症。
针灸根据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选择穴位, 达到化痰、疏肝、开郁的目的, 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其中, 百会位于肝经与督脉交会处, 取百会穴, 不仅可疏肝理气、醒神开窍, 而且具有督脉经气的功效, 从而改善督脉经气状态。同时配合内关、印堂等穴位, 一方面可安神理气、醒神疏肝;另一方面有调理气血的功效, 改善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综合治疗抑郁症[8-10]。本研究,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组给予西药联合针灸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 P>0.05)。
综上所述, 抑郁症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 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玲玲, 刘儒鹏, 高昕妍, 等.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化学机制研究进展. 针刺研究, 2011, 36(5):383-387.
[2] 胡妮娜, 刘春红, 杨松堤. 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2):67-70.
[3] 樊凌, 符文彬, 许能贵, 等. 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4):841-846.
[4] 聂容荣, 黄春华.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中国针灸, 2013, 33(6):490-494.
[5] 刘上上, 赵红, 毕爽丽.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1):119-122.
[6] 杨秀. 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2):156.
[7] 范有强. 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分析. 医药前沿, 2014(33):29-30.
[8] 周金平.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国医刊, 2013, 48(2):90-91.
[9] 段松会.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9):1302-1304.
[10] 吴继新, 李晶晶.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10):128.
[收稿日期:2018-12-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