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止糊剂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2018-03-02林永庆胡水勋邓武锴郑映娟
林永庆+胡水勋+邓武锴+郑映娟
【摘要】 目的 观察胃痛止糊剂(自拟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8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痛止糊剂联合治疗, 对两组临床疗效、Hp清除情况、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97.6%、根除率9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痛止糊剂联合西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快、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阳性;西药;胃痛止糊剂;消化性溃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65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Hp感染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75%左右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现象, 其中Hp呈阳性者占比70%~90%。所以, 如何有效根除Hp根除率是提高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关键点[1]。常规西药治疗会随着治疗周期的不断延长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安全性不佳, 且复发率高。近年来,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提供了新的思路。2015年6月~2017年4月本院应用胃痛止糊剂联合西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符合《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 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其他Hp根除治疗、药物过敏者。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2例。
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8例;年龄21~64岁, 平均年龄(42.3±9.2)岁;病程4个月~7年, 平均病程(2.7±1.8)年。治疗组中男23例, 女19例;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43.5±9.3)岁;病程5个月~8年, 平均病程(2.9±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痛止糊剂联合治疗, 1. 2. 1 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患者餐前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4147, 规格:40 mg)40 mg/次, 1次/d;
口服克拉霉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376, 规格:0.25 g)500 mg/次, 2次/d;口服替硝唑(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 国药准字H44021435, 规格:0.5 g)500 mg/d, 2次/d。
1. 2. 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痛止糊剂联合治疗。将胃痛止糊剂5 g与藕粉25 g进行充分混合, 再加入100 ml水煮沸处理, 温度适中时口服给药, 3次/d。胃痛止糊剂方剂组成:厚朴、苍术、生大黄、黄芩、黄连、枳实、槟榔、柴胡、乌药各30 g, 黄芪、浙贝母、白芍各45 g, 白芨、乌贼骨各50 g, 甘草16 g;制备方法:准备好上述药材后, 留50%白芨备用, 大黄除外的其他药材进行充分混合后予以减压煮提处理, 第2次时加入生大黄, 合并2次得到的药汁, 将其浓缩成膏状后, 将备用的白芨粉末加入并拌匀, 通过减压干燥和粉碎, 过80目筛后, 获得胃痛止糊剂。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3]:胃镜检查结果显示, 活动期炎症完全消失或溃疡进入瘢痕期, 慢性炎症逐渐恢复至轻度为治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 黏膜急性炎症全部消失或溃疡进入H2期, 慢性炎症有所改善为显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缩小范围≥50%或进入H1, 炎症减轻为有效;未达到治愈、显效、有效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两组Hp清除情况和根除情况:采用13C呼气试验结果判定Hp清除情况。其中13C呼气试验结果呈阴性表示Hp清除;停药4周后再次进行13C呼气试验, 结果呈阴性表示Hp根除[4]。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Hp清除情况和根除情况比较 治疗组Hp清除率97.6%、根除率9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共出现13例不良反应, 其中血小板减少、味觉改变、头晕各2例, 皮疹3例, 腹泻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共出现3例不良反应, 其中头晕、腹泻、皮疹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206, P<0.05)。endprint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虽然是临床常见病, 但对其发病机制和病因, 临床方面还未给出明确解释, 多数学者支持胃黏膜防御因素和侵袭因素失去平衡导致并发的观点。另有研究证实, Hp感染、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节、胃酸分泌过多等也会损伤胃黏膜, 引起消化性溃疡。祖国中医将消化性溃疡纳入“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中。《医学正传·胃脘痛》:“胃脘当心而痛”, 亦有致病之由, “多由纵恣口腹, 喜好辛酸, 恣饮热酒煎煿, 复餐寒凉生冷, 朝伤暮损, 日积月深, …故胃脘疼痛”。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胃气阻滞、胃失和降, 治疗时应病程清胃泻火、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消肿生肌的基本原则[5]。
抗感染、根除Hp等是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 西医多采用以泮托拉唑为主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加以治疗, 虽然近期疗效较好, 但存在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会影响用药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胃痛止糊剂中的君药为大黄, 其可发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黄芩、黄连泻上中焦之火, 助大黄清热泻火、凉血化斑解毒之功, 大黄与黄芩, 黄连三者并用, 《本经》谓其能“推陈致新”, 因有“黄良之名”。臣药为黄芪、白芨。《本经》谓黄芪主久败疮, 亦有奇效, 为“疮家圣药”。久败疮者, 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 溃烂之处, 皆生肌排脓外出, 结疤而愈, 另外黄芪益元气壮脾胃, 黄芪配合白芨, 二者是其可发挥消肿生肌、收敛止血的作用;促进溃疡面愈合。乌贼骨的作用在于制酸止痛、收敛止血;浙贝母的作用在于清热制酸、散结解毒, 两药配伍可发挥强效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苍术作为引药, 其主要功效为强胃健脾;枳实的主要功效在于理气解郁、泄热破结;柴胡可发挥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的治疗作用;白芍不仅具有缓中止痛的功效, 还可发挥养血柔肝的作用;腹痛皆加芍药, 不待疏解而自明也。白芍配甘草缓急止痛, 甘草可对诸药进行调和, 并发挥补脾益气、泻火解毒的治疗作用。诸药合用可发挥清胃泻火、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消肿生肌的临床作用[6]。相比于与单独应用泮托拉唑的西医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Hp清除、根除率。且中医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97.6%、根除率9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7]的结果相似。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在泮托拉唑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胃痛止糊剂, 可发挥良好的综合作用, 西药起效迅速, 可加快溃疡愈合速度, 中药所具有的清胃泻火等治疗作用, 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且中医药可对西药不良反应进行缓冲, 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 中医胃痛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快、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晗, 徐仲卿, 袁凤云, 等.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2):160-162.
[2] 姜莉云, 吴文迪, 李垚, 等.胃血止糊剂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型30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6(4): 32-34.
[3] 丑丽娟.大剂量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医学信息, 2016, 29(36):308.
[4] 谭细生, 李刚, 王新仁, 等.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2):30-32.
[5] 徐戎成, 杨幸巧, 吴冬妮, 等.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9): 1373-1377.
[6] 赖跃进, 罗洪勇, 覃进, 等.泻胃化瘀止血糊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4):440-441.
[7] 赖跃进, 罗洪勇, 覃进, 等.泻胃化瘀止血糊剂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10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25(2):165-166.
[收稿日期:2017-1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