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字,学习表达,关注衔接
2018-03-02惠兰
惠兰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下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文章通篇弥漫着文字与情感的魅力,充盈着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文字的典范,情感的集聚,生命的关照”,是对这篇课文教学价值的总体定位。
“文字的典范”,文中无论是精妙的、独具特色的、无比活泼的语言,还是丰富的、意蕴悠长的、极具效果的表达方式,都值得去揣摩与感悟。“情感的集聚”,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生命的关照”,本文的阅读与学习,对于小学高年级有着一定语文素养基础与个人成长期冀的学生来说,往往超越了作为学科教材的单一作用,原著的拓展阅读,对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深入文字,感悟园子的自由快乐
面对一篇课文,学生首先读到的是文字,作者的心灵颤动与灵魂呼吸都在文字中。让学生深入文字,目的是让学生在纯粹、自由的“场”中触碰文字,触碰智慧,去真正理解语言所蕴含的情韵。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散文通过细腻的笔调,活泼的文笔,用了大量的篇幅重点写了作者在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小事,虽然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趣”字展开。于是,上课伊始,进行完复习导入之后,便提示学生找出“趣事”,并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引导他们通过“静心品读” “自主批注” “伙伴交流”等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力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意象建构的时空,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享受阅读的本真快乐,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去体会文字中所表达的一切。“趣”的背后都是萧红自由的心,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受到的“趣”,去理解园子的“自由快乐”。在充分体悟到“趣”之后,教师的教学不该戛然而止,因为文本的学习,最终是要让学生从中获益。萧红是怎样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得让人忍俊不禁,心生感动的?学生从中又能收获到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引领,让学生去品析、思考,因为萧红用孩子的视角选择了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小事,用孩子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情态和细节描写,来表达内心的快乐与自由,写出的是一个孩子的最真实的表现,具有真情实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情在事中,事言真情,通过叙事来抒情,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二、学习表达,体会园子的生命鲜活
课文的第13自然段,就像是一幅明丽、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油画,作者用了丰厚的笔墨描写了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是值得学生好好品味的段落。在这一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句话可谓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这个“活”字寓意着什么?怎样去理解?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出这份“活”的?一个“活”字就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之前让学生体会的是“自由快乐”的园子,那在这里,这份自由的味道更浓、更纯,“文字中哪些描摹透出了这份‘活?作者是怎样写出这自由自在的‘活?这样写有怎样的妙處?”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去领悟作者如何通过孩子的联想与语言,以及大量拟人、排比的运用,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如何将植物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又是如何以诗一般优美流畅的表达传递出了自由的快乐,生命的伸展,这些都需要学生潜心品读,更要让他们从中体会出所有的生命都是因为自由而“活”,这更是一个自由无限,生命鲜活的大园子。
鲁迅曾称赞萧红的作品是“一首叙事诗”,为什么这篇散文是一首诗?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够靠自己去悟得,而教学中适时地将文章重新编排,以诗歌的形式出现,以便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去关注。再如,课文中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却没有连在一起写,因为小萧红的自由,让她感受到了眼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情在景中,物中蕴情,才能由情生景,如此安排更具层次感,这也是文章表达的精妙所在。课堂的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文字所包裹的妙思,感受文本特有的语言的诗歌化与儿童化。
三、关注衔接,感受园子的爱与温暖
在这篇课文中,萧红的生活趣事发生在童年,看起来文中的小女孩与学生的年纪相仿,但其实她生活的年代已过去了近一百年,再加上家庭的特殊情况,唯一疼爱她的只有爷爷,爷爷的这份感情和现在学生的祖父之爱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候,让学生通过链接作家生平、勾连写作背景的方式获得心灵共鸣,然后再以文本为基点,找出祖孙俩在园子里相处的细节,从而引领学生去体会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寻求阅读视野的拓展,构筑立体的园子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这是一个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园子,也正是因为这份爱的润泽,才让园子更加的“自由无限,快乐无限,生命无限”,自此,学生对于“活”的感悟也愈发深刻,阅读更加多元起来。学生真正走近作者,去感悟她那寄托于家乡园子的心境与情怀。
同时,由于《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扑面而来的是散文的味道,而文章“铲地”部分是萧红对于自己与祖父相处生活的最细腻的回忆,洋溢着的又是小说的风格,强烈地表现出《呼兰河传》一书的文体特征,这里做一个适时的引导,让五年级学生对散文体小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发展奠定基础。课的尾声,将课文和原文的第1自然段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式的深入阅读。推荐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让他们从课堂中感受到的“生命的自由”出发,打开通向成长的阅读之窗,走进《呼兰河传》,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去体会更多的别样滋味。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散文体小说,因此,只有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站在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的角度,才能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实发展服务,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拔节服务。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