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8-03-02刘程
刘程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抑郁症患者行电休克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 各35例。研究组接受电休克干预和指导, 传统组则接受常规干预和指导,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护理优良情况。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的HAMD评分为(28.14±4.01)分, 传统组为(28.56±3.89)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为(19.45±3.41)分, 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4.05±4.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优良率高于传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行电休克干预和指导, 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 电休克;抑郁症患者;护理优良率;抑郁症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43
抑郁症主要是以情绪持续低落为临床特点的一种抑郁障碍病症, 患者在患病期间通常表现为长时间的意志消沉、情绪低落, 在此期间的心理情绪是以悲观、消极、郁闷甚至伤心欲绝为主, 伴随病情的逐渐加重和发展, 患者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等过激行为,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明显的面部表情僵硬、幻听、幻视、妄想以及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等症状[1]。临床认为,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通常采取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并不会达到彻底的治疗效果, 长此以往, 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 还将会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此时, 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和干预, 配合药物治疗, 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无抽搐电休克主要是利用电流刺激患者大脑皮层, 使得患者意识丧失, 进而达到改善抑郁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目的[2]。本文选取7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给予其中35例患者电休克干预和指导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接收的70例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 各35例。研究组男25例, 女10例;年龄最小24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齡(41.54±9.67)岁;病程最短0.5年, 最长9.5年, 平均病程(5.2±3.8)年。传统组男23例, 女12例;最小年龄25岁, 最大年龄70岁, 平均年龄(41.93±10.02)岁;病程最短1.0年, 最长10.0年, 平均病程(5.9±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研究组接受电休克干预和指导。在进行电休克干预前, 禁食12 h并停止抗抑郁药物1次, 干预前使用0.5 mg阿托品进行静脉注射;随后使用浓度为2.5%的硫喷妥钠给予缓慢推注, 直到患者睫毛反应消失;最后使用50 mg浓度为0.2%的氯化琥珀酰胺胆碱进行注射, 等到患者停止肌肉震颤后进行电休克干预, 治疗6周为1个疗程。传统组则接受常规干预和指导, 需要给予患者常规的口头宣教和介绍即可。
1. 3 观察指标 利用HAMD评分[3]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 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轻微。比较两组护理优良情况, 参考文献[4]分为优、良及差,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的HAMD评分为(28.14±4.01)分, 传统组为(28.56±3.89)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 P=0.658>0.05)。干预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为(19.45±3.41)分, 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4.05±4.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40, P=0.000<0.05)。
2. 2 两组护理优良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优25例, 良7例, 差3例, 护理优良率为91.43%;传统组护理优10例, 良14例, 差11例, 护理优良率为68.57%;研究组护理优良率高于传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 P=0.017<0.05)。
3 讨论
抑郁症具有发生几率高以及难以治愈的特点, 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患者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下, 长此以往, 抑郁症状严重的患者将会出现自残或者自杀的倾向。临床研究认为, 抑郁症并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 可以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缓解患者抑郁症状, 在此期间给予患者有效而又规范的护理指导,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5]。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 对于电休克干预的认知和了解相对薄弱, 大部分患者对于电休克干预抱有怀疑态度, 此时, 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抑郁症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抑郁程度制定个性化护理指导方案, 实施对症的护理指导和干预, 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6]。首先,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指
导, 由于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电休克的干预机制, 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等心理情绪, 此时, 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讲解有关电休克的相关常识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积极缓解患者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 同时, 耐心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常规检查和治疗操作的重要意义, 每次的护理操作前向患者做出对应解释, 指导患者学会有关舒缓不安心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 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 排除患者患有其他重大疾病, 并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 如:接受干预前禁食禁水, 避免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或者窒息等现象;最后, 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在接受电休克干预期间, 需要确保患者呈现平卧体位, 并取下患者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 如:义齿、手表、发夹等, 同时, 按照医嘱严格用药, 电休克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前研究组的HAMD评分为(28.14±4.01)分, 传统组为(28.56±3.89)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为(19.45±3.41)分, 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4.05±4.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优良率高于传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 对于抑郁症患者给予电休克护理干预和指导, 能够改善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 通过采取电休克干预和指导, 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临床体征, 同时还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昊昊. 电休克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7):974-975.
[2] 吴秋鸣. 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3):114-115.
[3] 林玉玲.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0):107-108.
[4] 申红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严重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6):178.
[5] 刘琳, 江妙玲, 李雪珍. 精神科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诱导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35):165-168.
[6] 刘文娟.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7):18-19.
[7] 崔颖, 刘惠. MEC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1):246.
[收稿日期:2017-1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