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蓝染色联合乳管镜体表定位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8-03-02彭金娟张云锁池华茂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5期

彭金娟+张云锁+池华茂

【摘要】 目的 研究美蓝染色联合乳管镜体表定位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42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乳头溢液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1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美蓝染色手术进行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乳管镜体表定位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60.43±14.96)s、切除标本的体积(8.77±1.26)cm3均优于对照组的(276.67± 37.31)s、(24.83±5.95)cm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符合率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美蓝染色联合乳管镜体表定位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运用, 具有手术时间短、精确率高、创伤小的优势, 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 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美蓝染色;乳管镜;体表定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32

乳腺溢液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 绝大多数为乳房良性疾病所引起。而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主要为乳腺溢液的首发症状, 占据乳腺溢液患者的36%~52%。因此,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42例乳头溢液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美蓝染色联合乳管镜体表定位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运用效果,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乳头溢液患者42例, 均为女性, 全部患者经乳管内检查均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1例。对照组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46.57±8.48)岁, 病程6~12 d, 平均病程(9.05±1.52)d, 乳头溢液类型为单侧单孔溢液18例, 血性溢液8例, 浆液性溢液9例;研究组年龄29~70岁, 平均年龄(43.14±10.06)岁, 病程7~15 d, 平均病程(10.48±1.98)d, 乳头溢液类型为单侧单孔溢液17例, 血性溢液9例, 浆液性溢液8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行乳管镜检查并发现至少1处占位性病变;B超及临床查体未发现乳房肿块;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非病理性乳头溢液;不能同时符合入选标准;不能配合乳管镜检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乳管镜检查 采用日本Fiber Tech MS-611型超细乳管纤维内窥镜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乳管镜检查方法进行溢液乳管检查, 即: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患侧乳房, 以乳头为中心用75%酒精消毒皮肤, 并铺以洞巾, 用浸有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的棉球湿敷乳头1 min, 挤压患侧乳头, 确认溢液乳孔后, 以000-5号乳管扩张器依次扩张乳孔, 扩张完成后置入乳管镜, 注入生理盐水保持乳管扩张状态, 循序进镜并依次观察各个乳孔, 发现病灶后采集图像并分析。研究组在行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病灶后, 需进一步记录乳管镜进镜深度(即病灶到乳头表面的距离)和体表投影的位置并用记号笔于体表标记。

1. 2. 2 手术方法 研究组:探针再次确定溢液孔, 以平头针于溢液乳孔内注入0.2~0.5 ml美蓝, 捏住乳头约10 s并按摩乳房后, 排出多余美蓝, 取乳管镜体表定位方向沿乳晕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电刀向乳头方向游离皮下组织至乳头下方蓝染的乳管并离断, 血管钳固定乳管断端, 电刀沿蓝染乳管游离至乳管镜体表定位位置并离断, 切除标本送术中冰冻及石蜡病理。对照组:挤压乳头周围, 确定溢液乳管在乳房内的方向, 探针确定溢液孔并注入美藍(同研究组)后, 循蓝染的乳管将溢液乳孔周围乳腺组织区段切除。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标本体积和术后病理与乳管镜的诊断符合率, 同时做好详细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切除标本的体积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160.43±14.96)s、切除标本体积(8.77±1.26)cm3均优于对照组的(276.67±37.31)s、(24.83±5.95)cm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与乳管镜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前乳管镜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 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癌变, 诊断符合率为90.48%(19/21);对照组术前乳管镜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 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腺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和乳腺腺病5例, 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61.90%(13/21)。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 乳腺溢液的诊断方法很多, 最为常见的就是采用美蓝染色手术, 但是该法难以发现乳管内的微小病变, 导致诊断率不高[2-5]。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乳管镜作为一项新的内镜技术, 具有微创、直观的优点, 可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 特别是对于超声不能发现的病变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在乳头溢液患者中, 发生乳腺癌的几率大约为10%, 而对于单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癌变的几率虽然小, 但是据相关报道显示仍然存在癌变的发生[6-10]。因此, 一旦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 应进行手术活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后, 在病变乳孔内注入美蓝以染色的方法来确定病变乳管的范围, 但是这种手术范围大, 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比较大, 且效果不理想。而在本次研究中, 主要是在乳管镜检查的同时记录乳管内病变到乳头的距离, 然后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做好标记后, 再行美蓝染色后手术, 这种方法和传统的手术比较, 手术时间短, 能够精准地定位病变位置, 缩小手术切除范围, 损伤较小, 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endprint

本次研究显示, 研究组手术时间(160.43±14.96)s、切除标本体积(8.77±1.26)cm3均优于对照组的(276.67±37.31)s、(24.83±5.95)cm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符合率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临床上美蓝染色联合乳管镜体表定位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运用, 具有手术时间短、诊断符合率高、创伤小的优势, 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建, 陶爽, 刘尧邦, 等. 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美蓝.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6, 8(1):4-7.

[2] 屈翔, 苑著, 张忠涛, 等. 乳管镜下置定位针结合亚甲蓝染色在引导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中的应用美蓝. 中华外科杂志, 2009, 47(20):1592-1593.

[3] 黄自明, 陈波, 叶春梅, 等. 乳管镜结合美蓝染色在乳管内隆起性病變手术中的应用美蓝. 临床外科杂志, 2007, 15(12): 869-870.

[4] 张乐, 张利群, 徐胜昔, 等. 乳管镜引导下定位针定位联合美蓝染色切除病变乳管的临床应用美蓝.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3):97-98.

[5] 王文慧, 朱宝华, 张术波, 等. 乳管镜联合定位针在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美蓝.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362.

[6] 雷玉涛, 赵红梅, 曹威, 等. 乳管镜辅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美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4):348-349.

[7] 李胜杰. 乳管镜下置定位导丝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治疗价值的研究. 大连医科大学, 2012.

[8] 赵天永, 张生彬, 王瑞军, 等. 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中的应用分析美蓝. 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9(3):321-323.

[9] 吴唯, 李小荣, 杨开焰, 等. 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美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3(1): 81-84.

[10] 陈彩萍, 韩文兰, 许锦华, 等. 乳管镜定位结合亚甲蓝染色在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美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1):61-62.

[收稿日期:2017-1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