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8-03-02刘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神经阻滞肩周炎

刘冬梅

【摘要】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34例肩周炎患者, 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物理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与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05±0.17)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66±1.5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9.44±3.59)分, 高于对照组患者 (11.27±2.8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肩周炎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神经阻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26

肩周炎也叫做肩关节周围炎, 俗称五十肩、凝肩, 主要症状是肩部逐渐疼痛, 夜间疼痛加剧, 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病症不断进展, 达到一定程度后, 开始逐渐缓解, 最后完全恢复。该病是一种发生在肩关节囊、周围韧带、肌腱、滑囊等位置的慢性特异性炎症[1]。该病通常发生在50岁左右, 且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肩关节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 疼痛逐渐向肘部、颈部蔓延, 还有可能发生三角肌萎缩等症状。神经阻滞是治疗该病缓解疼痛的主要手段, 但单独应用效果一般。对此, 利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 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34例, 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 女36例, 年龄41~74岁, 平均年龄(51.6±8.5)岁, 病程1~5个月, 平均病程(4.3±1.1)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 女38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2.1±8.3)岁, 病程2~6个月, 平均病程(4.4±1.3)个月。纳入标准:均符合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有骨折手术史的患者, 有认知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神经阻滞疗法, 分别选择腋神经、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第1穿刺点选择四边孔中点, 第2穿刺点为四边孔中点水平向外3 cm, 第3穿刺点为三角肌后缘中下1/3位置交点处。通过这3个穿刺点, 分别对腋神经主干、腋神经前支、腋神经后支进行阻断。肩胛上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第1穿刺点为肩胛横韧带中点稍向上位置, 第2穿刺点为肩胛冈上缘中点、肩胛横韧带中点连线中点旁1 cm, 第3穿刺点为肩胛冈下缘中点下3.5 cm。通过这3个穿刺点, 分别对肩胛上神经干末端、冈上肌支、冈下肌支进行阻滞[2]。穿刺过程中使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皮下浸润麻醉, 使用7号穿刺针, 通过选定穿刺点垂直穿刺皮肤, 回抽无血流后, 注射1%利多卡因、0.5 mg维生素B12、20 mg强的松混合液共5 ml。

1. 2. 2 观察组 患者使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神经阻滞疗法和物理疗法。其中, 神经阻滞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物理疗法使用超声波仪器发出超短声波对肩周炎进行治疗。使用UWN-02超短波治疗仪, 参数为20 W的额定功率、12 V的额定电压。治疗中患者取侧卧位, 患侧在上方, 在患侧肩关节前后分别粘贴电极贴片, 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设定治疗频率[3], 2次/d, 分别在早晚间进行, 治疗时间为20 min/次。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4]:痊愈:患者肩部疼痛消失, 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显效:患者肩部疼痛显著减轻, 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有效:患者肩部疼痛部分减轻, 肩关节活动度稍稍提升;无效:患者肩部疼痛未緩解或加重, 肩关节活动度未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采用VAS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 分值范围0~10分, 分数越高说明越疼痛。③观察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情况。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总分25分, 评分标准:前屈0~60°为2分, 前屈60~120°为4分, 前屈120~180°为6分;后伸0~25°为1分, 后伸25~50°为2分;外旋0~30°为1分, 外旋30~60°为2分;内旋0~30°为2分, 内旋30~60°为3分, 内旋60~80°为4分;外展0~60°为3分, 外展60~120°为5分, 外展120~180°为7分;内收0~25°为2分, 内收25~50°为3分, 内收50~75°为4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31.34%(21/67)、显效率为37.31%(25/67)、有效率为26.87%(18/67)、无效率为4.48%(3/67), 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64/67);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23.88%(16/67)、显效率为28.36%(19/67)、有效率为28.36%(19/67)、无效率为19.40%(13/67), 治疗总有效率为80.60%(54/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2. 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7.31±2.24)分, 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7.28±2.31)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05±0.17)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66±1.5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为(7.29±1.36)分, 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为(7.27±1.39)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9.44±3.59)分, 高于对照组患者 (11.27±2.8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肩周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周围疼痛, 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在临床上,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较多, 常用的包括药物、手法、物理、手术、神经阻滞等方法[5]。肩周炎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 主要包括年龄因素、解剖学因素、风寒侵袭、软组织损伤等。肩周炎多发生在50岁左右, 人们在这一年龄段肌肉、韧带弹性开始下降, 对肩关节难以充分支撑, 容易增加肩关节损伤, 诱发肩周炎[6]。肩关节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 日常活动频繁, 因而通常磨损较大, 容易出现软组织受压、缺血性改变, 造成无菌性炎症。肩关节由于位置特殊, 保暖效果较差, 容易受到湿热、寒气的侵袭, 影响局部组织血运和代谢。肩关节软组织容易形成慢性损伤性病变, 软组织、关节囊慢性炎症, 进而增加了发生肩周炎的几率。

目前, 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较为丰富, 其中常用的主要是神经阻滞疗法、物理疗法等。其中, 神经阻滞疗法在临床应用中, 通常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选择腋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 通过不同穿刺点阻断相对应的神经, 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促进肩周炎的好转和康复[7]。另外,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超声波理疗、磁疗、红外线、高低频电疗等手段, 可以使患者肩关节局部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提高神经营养供给效果, 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8]。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 通过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 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活動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05±0.17)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66±1.5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9.44±3.59)分, 高于对照组患者(11.27±2.8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肩周炎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翠梅.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14):85-86.

[2] 邱星罡. 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医药前沿, 2015, 5(36):164-165.

[3] 郭延芳. 探讨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 7(19):13-15.

[4] 佟建霞, 刘虹, 陈滟, 等. 粘连期肩周炎的综合康复治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2):815-816.

[5] 蔡郁, 许恩超, 席君. 不同分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与康复治疗策略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5):2763-2765.

[6] 李贺.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7] 崔月丽, 王晓青, 张静, 等. 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4): 322-324.

[8] 唐诗添, 王军, 石波, 等.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33):6366.

[收稿日期:2017-1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经阻滞肩周炎
壮医药物竹罐联合壮医贴敷治疗肩周炎的护理观察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中西医联合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分析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