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分析
2018-03-02伦旭
伦旭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30/3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22/3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 P=0.035<0.05)。治疗前, 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 疗效确切, 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从而改善其预后, 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 脑中风后遗症;针灸;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14
脑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 会引发脑梗死、脑出血等症状, 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脑中风引起的后遗症存在言语、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给患者及其家属生活上带来很大负担。目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常用治疗手段有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本文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 女11例;年龄50~89岁, 平均年龄(72.21±5.60)岁;病程4~16个月, 平均病程(11.64±1.46)个月。
对照组患者男23例, 女13例;年龄49~88岁, 平均年龄(70.50±5.83)岁;病程3~17个月, 平均病程(12.07±1.65)个月。
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1] 患者均经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确诊并符合本次研究的诊断标准, 并具备以下条件:①年龄49~90岁;②意识清醒且表达能力良好;③颅腔内无出血情况。
1. 3 排除标准 ①神经功能缺损;②过敏体质;③恶性肿瘤疾病;④大出血史且凝血功能障碍;⑤心、肝、肺、肾功能障碍;⑥意识障碍;⑦进行过抗凝、溶栓治疗。
1.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 分为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语言疗法(ST)训练及运动疗法(PT)训练三种。ADL训练主要对患者日常走动进行训练, 是患者逐渐从卧改成走, 加强平衡力及耐力, 并对其日常穿衣、如厕、进食、洗漱、散步等日常能力进行专项加强。ST训练是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呼吸、唇舌及发音的训练, 运用卡片形式, 加强患者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PT训练主要对患者的下肢关节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一定的动作恢复下肢肌肉的力量, 改善关节活动性, 并增强稳固性。患者训练1次/d, 每次≤1 h, 20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 对患者的阳陵泉、悬钟、外关、曲池、内关、曲泽、百会、三阴交、合谷、手三里、气海、足三里、梁丘、膻中、大椎、命门、肩髃等穴位施针, 以补虚泻实为原则, 留针15~20 min, 1次/d, 20 d为1个疗程, 连续进行2个疗程。
1. 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症状完全消失, 偏瘫肢体、语言等障碍均恢复正常, 生活能够自理;有效:症状部分改善, 偏瘫肢体、语言等障碍基本上恢复正常, 但还存在异样, 大部分生活能够自理;无效:均无法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NIHSS评分标准[3]: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作为依据, 评分内容:患者意识、言语、水平凝视功能、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面瘫及步行能力等, 分值0~45分。0~15分表示轻型;16~30分表示中型;31~45分表示重型。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显效21例, 有效9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3.33%(30/36)。对照组显效14例, 有效8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1.11%(22/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 P=0.035<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NIHSS评分为(22.54±8.04)分, 观察组NIHSS评分为(23.48± 7.24)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 P>0.05)。治疗后, 观察组NIHSS评分为(6.05±4.48)分, 对照组NIHSS评分为(14.50±3.42)分,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5, P<0.05)。
3 讨论
脑中风是临床高发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主要症状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及半身不遂。受世界老年化影响,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所增长, 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上和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且脑中风后遗症的发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极高。脑中风会发生偏瘫、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 并发症会使损伤的神经系统结构发生改变, 但是损伤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及可塑性, 通过有效的积极治疗, 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6]。endprint
在中医学上, 脑中风后遗症属于“中风”范畴, 气虚和阴虚为患者发病的理论学基础, 多数患者合并有血瘀症状,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坚持补气、化瘀、活血为主要原则, 同时辅以扶正祛邪、助气行血, 最终实现标本同治的目的。康复训练是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手段之一, 但是因患者个体差异性较大, 再加上后遗症严重程度也不相同, 所以单纯给予患者康复训练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对于一些后遗症严重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结合针灸治疗, 在改善患者血液状态方面作用很大, 和单纯康复训练对比,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因脑缺氧、缺血等因素造成的脑损伤程度, 从而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 疗效确切, 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从而改善其预后, 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刘刚翠, 阳军, 周伟. 中药联合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临床观察. 陕西中医, 2017, 38(7):850-851.
[2] 张晓梅, 曹庭江. 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中医药, 2016, 11(b06):1805-1806.
[3] 代雄. 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6(s2):1009-1010.
[4] 汤建文.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88例. 中国医药导刊, 2013(8):1461.
[5] 杨学军.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78例.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7):68-69.
[6] 刘庆军.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6):276-277.
[7] 張海军.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30):103-104.
[8] 照日格图.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4):133.
[9] 冯凤坡.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5):2028-2029.
[10] 邢健莉.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 7(15):24-25.
[收稿日期:2017-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