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小学习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2018-03-02罗丹
罗丹
一、结交两个“朋友”,丰富语文生活
1. 与自然为友,让写作更有灵性。大自然是奇妙无穷的,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无字之书”。学生有好动的天性,且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大自然有着油然而生的亲近感。当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他们的天性被释放,写作的灵感也如空中飞舞的彩蝶一般,任由他们尽情捕捉。我们常把学生带到自然界,把习作课与野外郊游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呼吸到大自然清新而自由的空气,接受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和直击心灵的陶冶。尤其是当学到《咏柳》 《春日》这些古诗时,适逢春季,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心意相通,我们带领学生到郊外踏青,并适时布置了关于春游的习作,从学生的习作情况来看,既有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又有对野外见闻的细致描摹,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平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带领学生参观泗阳大桥,游览大运河等,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拉近他们与自然的距离。
2. 与生活为友,让写作更接地气。自然是美好的,但如果只是停留于观赏景色,赞美自然造化,而与生活脱节,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显得单一和肤浅。我们经常会带学生到生活中去感知生活百态,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比如参观工厂,参加小小志愿者活动等。泗阳是“板材之乡”,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板材加工厂,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我们邀请学生家长一道参观板材厂,学生了解了板材的生产工序,也体会到板材工人工作的艰辛。从学生习作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体会颇深,有的学生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经过加工,成为实用的板材,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学生的爸爸恰好在板材厂工作,参观了之后,他学会了心疼爸爸;有的学生还奇思妙想,想要发明一种可以快速完成板材加工的机器。学生习作的角度多了,文中有生活了,作文顺理成章地实现了个性化、真实性。
二、注重“三个结合”,强化写作实践
1. 玩与写相结合,写出盎然童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事实上,活泼爱玩不是教学之敌,更不是语文教学之敌。言为心声,学生习作也是其心灵世界的反映。事实上,借助巧妙的设计和合理的引导,玩与写之间可以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让游戏与习作相连,让情趣与习作相连。我们经常开展且效果较好的游戏有吹肥皂泡、障碍接力赛、我是小袋鼠、吹鸡毛比赛等,在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口语、文字、形象表达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思维。
2. 做与写相结合,写出井然層次。如今,语文课更为强调提升自主、合作、创新实践能力,尤其强调了对课文知识的拓展和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不同知识体系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为了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在习作时,我们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在手工、劳动、美术、自然、活动等课上学过的小制作、小实验,按做—说—写的程序完成写作,写下他们的所看、所做、所想。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记录,训练他们对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的敏感度,教师在一旁及时地加以指导,指导学生把制作、实验过程描述清楚,确保文从字顺、结构清晰,同时也实现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演与写相结合,写出沛然真情。学生其实都是有表演欲望的,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并适时引入到习作实践中来。有一次,我在上课时故意迟到了几分钟,然后再让他们写《老师迟到了》;还有一次,我让一名爱好魔术的同学表演了《巧分纸牌》,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故而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平时,我还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自由组成小组自编、自演小品,同学们兴趣盎然,各显身手。在表演时,我让学生留心揣摩表演者的语言、神态、动作。同学们在表演中过了一把瘾,趁学生兴趣正浓,我便顺势“移情”习作,让学生进入写作最佳状态。由于课堂自始至终趣味盎然,学生不仅对人物的对话描写得栩栩如生,连人物的神态也刻画得惟妙惟肖,真正做到了玩中有学,学中有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走进社会生活实践,创设情境习作,结合课内外各种活动,就可以给学生增添写作的激情和下锅之“米”,从而使单调枯燥的写作训练变为生动活泼的生活实践。学生再也不会因“无米之炊”为难,再也不会抄袭别人习作应付考试,而是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习作的出路,找到创新习作的真正方向—属于生活的习作。
(作者单位: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