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与“不忘”的于永正
2018-03-02高林生
老友永正12月8日凌晨溘然长逝。尽管情知这极不愿知道的噩耗迟早会来,可一旦来了,仍使我长叹不已。古人说,“悲歌可以当泣”,那就写一点纪念的文字吧。虽然它沉重,沉重得像无形的铁锤一般,那也情愿再承受一次捶打,将永正的音容笑貌,身姿背影镌刻在心灵之上、记忆之中。
长长的思考,蓦然回首,时光拉回到“想当年……”于永正给我最深刻的记忆是他的“这也忘、那也忘,唯上课不忘”。有一年,于永正一篇稿子在《江苏教育》发表了。稿费自然“充公”。我们几个人商量好,周六出去“啜一顿”(也就是到饭店吃一顿)。我们几个“食客”早早光临,唯掏钱的永正却一等不来,二等不来。最后我们决定:“掏钱的不来也照吃,这钱反正他掏。”在我的记忆中,不管他的工作有多忙,只要是约于永正上课,他从来也没有失约,但他请客吃饭之事,却早早忘到了九霄云外。
有一天,于永正破天荒的要为家里干一件大事——没油了,带来了油桶准备买桶油,而且专门放在了自己的书桌旁边。一天都过去了,于永正身边的那油桶依然如故。更可爱的是他还打听“这是谁的油桶,放在了我的旁边?”随后,他的爱人到教研室找桶时,才恍然大悟。永正的夫人说得好:“永正呀,永正,你除了上课还能干啥?”
最难忘的是江苏省教育厅在徐州召开的一次小学语文现场会。会议最后的程序是周德藩副厅长做总结报告。会议结束了,于永正凑上去和周副厅长攀谈起小学语文课改的话题。出了门,他们俩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他竟然把周副厅长引向了住宿宾馆“南辕北辙”的那条路。第二天,回到单位,于永正还“自鸣得意”地对我说:“昨天多亏了我,拦到了一辆马上就要开的公交车,才把周副厅长送回了宾馆。”
“我的天哪,这就是你于永正的接待水平!怎么也得给副厅长‘打个的 (找一辆出租车)吧。”
于永正的“忘事”真是一绝。不过,他得分什么事,其他的事确实好忘,但上课绝对不忘。我记得荀子在《劝学篇》上有这样一段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想一想,于永正的“忘”与“不忘”就是那么一个人,可就这一点,竟然是他不可多得的“特质”,因为这特有的“忘”与“不忘”恰恰是他成功的一大秘诀。 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关键是“用心一也”。而“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之所以如此,盖出于“用心躁也”。
永正兄,驾鹤西行了,无法多说,回忆他的一桩桩小事、往事,化作黄昏中飞舞的纸钱吧,祝他一路走好。
(高林生,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培訓部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