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的修复效果

2018-03-02玄红梅邢丽岩杜金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脉冲穴位

玄红梅,邢丽岩,杜金玉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内分泌科,北京,10220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血糖升高,是造成患者非创伤性截肢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约为32.7%[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膝下的远端小血管受阻,阻碍患者足部血液供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早期发现、诊断糖尿病患者足部问题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3]。二甲双胍可以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但其不能对患者足部血管进行针对性治疗,导致患者糖尿病足部恶化[4]。本院采用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患者15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本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 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为(47.47±3.44)岁; 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 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为(47.45±3.42)岁。纳入标准:① 患者经确诊为糖尿病足; ② 患者对本次使用药片未出现过敏现象; ③ 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性疾病; ② 患者患有肝脏及血液系统疾病; ③ 患者对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不耐受。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并嘱患者进行身体锻炼、控制饮食。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糖尿病饮食、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等基础治疗。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进行每周1次全天7点指血血糖,同时根据患者保证患者血糖情况调整期降糖药物,使其血糖保证在餐后2 h血糖≤10.0 mmol/L。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生产厂家: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790)治疗,0.25 g/次,2~3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治疗,对患者足三里、双侧脾俞、三阴交、肾俞等穴位刺激治疗,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由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治疗,每次15 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BG)、饭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疗效[5]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增加>5 m/s,体征、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有效为患者NCV增加<5 m/s,患者体征、临床症状有好转; 无效为患者NCV无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NCV评分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MCV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M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NCV评分比较 m/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HbA1C、FBG、2 hPBG水平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2 hPB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HbA1C、FBG、2 hP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HbA1C、FBG、2 hPBG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头痛、胸闷、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糖尿病足是患者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及损伤等各种诱发导致引起的,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6]。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与代谢紊乱、血管病变及神经生长因子减小等因素有关,其病理为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7]。近年来,临床上常选择二甲双胍、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患者。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与苯乙双胍比较效果较差,在血浆中二甲双胍与血浆蛋白不结合,口服吸收率仅为50%[8]。

研究[9]表明,由于人体细胞膜具有带电特性,心脏跳动、神经传导等人体组织器官活动因电荷的活动和聚集而产生电磁现象。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能够通过皮肤有效地降低频率的脉冲电流输入,从而能够刺激机体,明显改变患者体内的电荷运动状态及分布情况,影响患者组织功能及机体生物电活动[10]。此外,低频脉冲为低频小电流,其电解作用与直流作用比较较弱,但对于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有较强的刺激效果,刺激穴位过程中并未出现热作用[11]。本研究比较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76.00%。

低频脉冲刺激穴位不仅有利于低频脉冲产生相关生物电传导,还可调整脏器功能,通畅经脉、调节血气,使患者气血通畅[12]。同时,脉冲刺激穴位能够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并通过节段反射、轴突反射以及增高毛细血管渗透性导致血管扩张,有效改善患者受损神经段血供,促进神经再生发展[13-16]。本研究表明,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MCV显著增加,采用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治疗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MCV显著高于单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MCV。其结果说明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增强其感觉敏感性,增强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二甲双胍与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相互配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减小药物的不良反应[17-19]。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HbA1C、FBG、2 hPBG水平显著降低,而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患者的HbAIC、FBG、2 hPBG显著低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2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头痛、胸闷、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0.00%。

[1] 李琼,李一梅,谢波,等.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03):304-311.

[2] 聂发传,石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01):122-125.

[3] 熊艳,滕云杰,殷小红,等.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03):190-196.

[4] Roy E,Patra S,Madhuri R,et al.Gold nanoparticle mediated designing of non-hydrolytic sol-gel cross-linked metformin imprinted polymer network: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J].Talanta,2014,120(120):198-207.

[5]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05-708.

[6] Nayak A K,Pal D.Trigonella foenum-graecum,L.seed mucilage-gellan mucoadhesive bead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metformin HCl[J].Carbohydr Polym,2014,107(1):31-40.

[7] 陈光明,胡艳飞,楼雪勇.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沙格列汀或格列美脲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9):1910-1912.

[8] 李萌,纪立农.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04):289-292.

[9] 刘云涛,简磊,胡斌,等.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6):1862-1865.

[10] 孙冬梅,王艳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胫神经的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10):781-785.

[11] 张文慧,米娜瓦尔·霍加,董旭南.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6):592-595.

[12] 厉伟兰,陈国明,邵华,等.二甲双胍与消渴热清加味丸合用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39):3661-3664.

[13] 董慧,田坚.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维生素B12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05):396-397.

[14] 周卓宁,刘鹏,庞健丽,等.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0):859-862.

[15] 庞若宇,关美萍,郑宗基,等.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6):898-902.

[16] 李培权.二甲双胍联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100例疗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49-51.

[17] 曹月琴,范海波,陆庆红,等.二甲双胍联合优泌林治疗初发糖尿病病足的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6):615-618.

[18] 钱国辉,周小伟,涂菲菲,等.格列吡嗪片联合二甲双胍片强化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J].南方医学内科杂志,2012,28(4):453-454.

[19] 甄东户,刘丽娟,成建国,等.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成骨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7):743-748.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脉冲穴位
脉冲离散Ginzburg-Landau方程组的统计解及其极限行为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上下解反向的脉冲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