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化的多GPU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框架

2018-03-02杨志刚吴俊敏2a

计算机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单机调用虚拟化

杨志刚,吴俊敏,2a,,徐 恒,尹 燕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肥 23002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苏州研究院; b.软件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0 概述

由于GPU设备的特殊性,对GPU虚拟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在分布式环境下,如何有效使用集群中所有的GPU资源成为一大难题。将GPU本身的并行加速计算与GPU虚拟化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调用远程计算机的GPU资源,甚至可以将分布式集群环境中的GPU资源集中起来,更好地提高计算效率。

深度神经网络的GPU加速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在多GPU上的加速方法一般有数据并行和模型并行,但是与单机多GPU相比,如何在多机多GPU上部署模型加速训练,除了单个GPU的加速之外,分布式环境中的通信和接口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分布式环境中的多机多GPU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化的远程GPU调用的解决方案,并将该方案与单机多GPU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分析其优缺点。

1 研究背景

1.1 GPU虚拟化

GPU虚拟化的实现比CPU要复杂。CPU处理器自带分时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上下文进程间的迅速切换,同时分时机制支持不同虚拟化CPU之间的进程切换。但是GPU本身并不支持分时机制,不能有效支持上下文之间的进程切换,而且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只能单一地支持同一个任务。同时,GPU制造商如NVIDIA,闭源关于GPU的驱动源代码,因此,其驱动程序并不能由其他系统方案支持和控制,这也给GPU虚拟化造成很大的影响。迄今为止,GPU虚拟化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处理方案。

API重定向虚拟化的方法集中在在通用计算方面,主要是基于CUDA的解决方案[1]。目前比较成熟的框架有gVirtus、vCUDA[2]、rCUDA[3]、GViM等。这些框架都是采用类似的访问机制,支持在虚拟机环境或者没有GPU资源的环境中能够访问远程GPU资源。这种类似的访问机制就是以支持前后端通信链路为基础,在虚拟机或者没有GPU资源的环境中截获CUDA API的函数调用,然后利用不同的通信方法,将调用的函数和参数转发到被调用GPU资源的主机后端,主机后端执行相应的函数调用,并将执行的结果通过通信方法返回给前端。这是图形方法虚拟化的一种常见方法。与这些虚拟化框架不同的是在虚拟机和特权域之间的通信方式,vCUDA采用RPC的远程过程调用,GViM是基于XEN系统,gVirtus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通信方式,rCUDA主要采用的是TCP/IP的通信方式。

利用TCP/IP通信实现的GPU虚拟化,可以使一台没有GPU资源的计算机调用通用网络中其他的GPU资源进行有效的CUDA加速计算。同样,如果重新修改通信模式,让没有GPU资源的计算机同时调用分布式环境中的多个远程GPU资源,可以有效地实现分布式GPU资源的抽象。本文即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实现分布式环境中多机多GPU的深度神经网络加速计算。在分布式多机多GPU的环境中,利用虚拟化的方法在不影响CUDA编程接口的情况下实现对多个远程GPU的并发调用,使得在虚拟机的节点或者没有GPU的设备节点上具备集群中所有其他机器上GPU的计算能力[4]。这也是将GPU虚拟化和分布式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结合起来的有效出发点。

1.2 深度神经网络的多GPU加速

虽然深度学习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2个较为先进的趋势进一步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海量训练数据的出现以及GPU计算所提供的强大而高效的并行计算。人们利用GPU来训练这些深度神经网络所使用的训练集大得多,所耗费的时间大幅缩短,占用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也少得多[5]。但是单个GPU的加速环境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训练更大规模的数据量,更大规模的网络结构是随着训练数据的急剧增长与模型复杂度的不断提高而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采用单个GPU加速,在训练海量数据及超大规模的网络时存在很严重的性能问题,模型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超过人类的容忍范围的时间中才能够达到模型的收敛[6]。因此,多个GPU的并行加速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常见的方法就是在服务器上部署多个GPU卡或者部署分布式GPU集群。多GPU卡的并行加速,不断提高并行加速的程序性能,训练过程中有效存储更大规模的网络都是多GPU环境下发展的热门方向[7]。

对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单机多GPU并行训练,目前比较多的处理方法有数据并行和模型并行2种方式[8]。数据并行是在不同的GPU卡上部署相同的训练模型实例,然后将训练的数据有效切分到不同GPU卡上,对多GPU卡上的模型进行并行训练,并在合理的时间进行参数同步,保证最终只训练出一个模型。与之相对应的是模型并行,模型并行并不划分数据块,而是将大规模的网络结构进行合理划分,划分的子结构由不同的GPU资源拥有,最后不同的GPU资源共同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网络结构的有效训练。数据并行的通信开销来自于参数同步,而模型并行的通信开销来自于不同GPU上神经元的依赖关系。无论是数据并行还是模型并行都可以有效地将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部署到多个GPU卡上,以达到训练时间加速的目的[9]。

另外在深度神经网络的多GPU训练过程中,需要处理一台机器多GPU卡和多台机器多GPU卡的情况。由于后者的延迟和带宽远差于前者,因此需要对这2种情况做不同的技术考虑。单机多GPU是采用P2P拷贝到内存,用stream开始多线程。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多机多GPU是采用parameter server[10]或者MPI还是部署一个新的框架,2个场景都有很多可选择的方案。设计一个分布式代码的困难是如何将并行的接口自然地独立出来,使其不会影响GPU编码和其他部分的实现。

本文利用虚拟化的方法,将单机多GPU和多机多GPU2种不同环境下的编程模式有效地统一起来。不管是单机多GPU还是多机多GPU,这2种情况中多GPU的CUDA编程模块都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基于不同环境的通信模式和通信框架。利用虚拟化的方法可以将通信模式,通信框架和CUDA本身的编码内容分开,使得基于单机多GPU的CUDA代码不需要修改,或者进行少量的修改就可以直接执行在分布式环境的多机多GPU上,从而实现两者在编程模式上的统一。

2 基于远程GPU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

为实现单机多GPU和多机多GPU环境下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编程模式上的统一,首先讨论在虚拟化环境下如何实现深度神经网络调用远程GPU资源加速训练的方法。

在常见的GPU虚拟化方案中始终贯彻着3个重要的设计目标:高效性,普适性,透明性。高效性是减少虚拟化所带来的开销,普适性是为了让虚拟化方案能够适应不同的虚拟化平台。而透明性是指虚拟化的平台方案能够有效地支持CUDA程序的有效移植移植。在虚拟机环境中,用户并不知道GPU资源是物理的还是虚拟的,因此,所有的CUDA程序不需要进行修改或者重新编译就能运行在虚拟GPU的资源上。这种机制中透明性的设计目标将始终贯彻本文,也是能实现不同多GPU平台编程模式统一的设计理念的出发点。

本节重点讨论在单个GPU虚拟化中,如何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和虚拟化通信两部分的内容隔离,并以此类推得到多GPU中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平台和方法。

在利用API重定向的GPU虚拟化方案中,以gVirtus为例,在虚拟机端或者没有GPU资源的客户端建立一个新的CUDA加速库libcudart.so,替换原生CUDA中的原始库,并具备和CUDA相同的接口。其作用就是当出现CUDA API的函数调用时,新的加速库libcudart.so会拦截函数调用,并通过合理的通信方式,如TCP/IP,将函数调用的函数名和函数参数发送到服务器端。在服务器端使用物理GPU进行计算,最终将计算结果利用Socket返回给虚拟机,以此达到虚拟化的目的。具体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API重定向的虚拟化框图

这种GPU虚拟化方案针对NVIDIA CUDA框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PU虚拟化框架。该API重定向的虚拟化框架可以在虚拟机平台下有效运行,最终能够使没有GPU资源的虚拟机调用远程GPU资源进行高性能的并行加速计算。这种方案不仅可以应用在虚拟机中,同时对于没有GPU资源或者拥有缺少CUDA支持GPU资源的计算机,可以利用通用网络的Socket通信来调用远程机器上的GPU资源。利用这种方法来调用远程的GPU资源训练本地机器上的深度神经网络。

使用远程GPU的调用方法和基于API重定向的GPU虚拟化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唯一的区别在于通信方式在远程GPU中只能选择通用网络中的TCP/IP模式,而不能使用其他虚拟机和本地机器之间的通信方式。

如图2所示,可以得到基于远程GPU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基本方案:首先利用虚拟化的方法得到远程GPU的计算资源,然后上层可以直接利用通用的CUDA编程进行深度学习的加速训练。两者能够互相独立并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主要是由于在虚拟化方案设计中的透明性。深度神经网络的CUDA加速代码不需要进行修改或者重新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在虚拟化的远程GPU上。

图2 深度神经网络的远程GPU调用流程

关于深度神经网络的CUDA加速训练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单GPU的神经网络训练加速已经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考察基于远程GPU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加速的性能。实验采用的环境是Intel(R) Core(TM) i5-4590 CPU,7.8 GHz的内存,ubuntu14.04的操作系统,配置一块GeForce GTX 750的GPU卡。在虚拟环境或者没有GPU资源的环境中,采用ubuntu14.04的操作系统,除了显卡外其他资源相同。

本文所采用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训练的数据为mnist手写数字识别的数据,训练方法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每一个batch的大小为200。

图3 深度神经网络结构

根据训练的实验结果,重点比较没有GPU资源、调用远程GPU资源和调用本地GPU资源3种不同情况下的加速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效果。如图4所示,其中横坐标代表训练1 000个batch的次数,纵坐标代表每训练1 000个batch需要的时间。

图4 不同情况下的训练时间对比

通过计算,训练1 000个batch在没有GPU的情况下平均需要3 451.02 s,而本地GPU和远程GPU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8.16 s和44.31 s。本地GPU的加速比可以达到190倍的加速比,而远程GPU的加速比也能达到78倍的加速比。最终本地GPU和远程GPU训练的正确率都能达到99.06%左右。说明这种远程GPU的方法并不对正确率和训练结果造成影响。

由于在远程GPU的调用过程中,采用的GPU虚拟化方案涉及到通用网络的TCP/IP传输,有大量的训练数据和API参数数据交换。这里GPU并行加速不仅需要掩盖CPU和GPU之间的传输时间,同时还要掩盖CPU和CPU之间的传输时间。因此,远程GPU的加速训练神经网络的效果一定比不上本地GPU的加速效果,同时收敛速度也比本地GPU慢,但与传统的不利用GPU加速的训练效果相比,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这就说明远程GPU资源的调用仍然可以对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达到一定效果。那么如果远程调用多个GPU资源环境,或者是在使用通用网络连接的分布式环境中,这种方案是否可行。

3 多GPU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框架

与单GPU的远程调用类似,在讨论多GPU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过程中,重点研究如何利用虚拟化方案调用多个远程GPU资源和深度神经网络如何在多GPU上加速训练。

在多GPU平台上主要有2种类型:一种是单机多GPU;另一种是多机多GPU(也就是GPU集群),如图5所示。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单机多GPU的环境可以直接利用CUDA编程进行处理。在多机多GPU的环境中需要重点考虑分布式通信框架,同时分布式框架如何为CUDA编程提供有效的底层通信接口,将通信和CUDA代码隔离开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目前常见的处理多GPU的方案中,一般是将2种情况区别对待,单机多GPU的CUDA代码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才能移植到多机多GPU卡上,这种做法是可以被改进的。

图5 单机多GPU和多机多GPU

3.1 基于虚拟化的多GPU远程调用

采用虚拟化的方法进行远程GPU调用,可以有效地将分布式环境中多机多GPU资源映射成单机多GPU的环境。在多机多GPU的分布式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分布式通信问题可以放在虚拟化的过程中解决,同时利用虚拟化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和单机多GPU相似的编程环境。这样可以将2种不同的多GPU环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行CUDA编程的程序员只需要考虑一种情况的编程模式,单机多GPU的CUDA代码不需要进行修改或者只需要进行少量的修改就可以移植到多机多GPU上。传统的虚拟化方法,如gVirtus、vCUDA、GVim只能支持一对一的虚拟化,而rCUDA源码并不公开,不利于做分布式深度学习的进一步改进。

一个典型的分布式集群系统中存在多个有计算能力的分布式节点,在每个分布式节点上部署不同计算能力的GPU资源,分布式节点之间采用一定的通信方式互相连接[11]。在虚拟化的过程中,将需要重定向转发的API数据分别转发到能够使用网络通信的所有其他机器上,在这些机器上执行相应的GPU计算并将结果返回给本地[12]。程序转发流程如图6所示。同时使用不同机器的IP地址,将机器的GPU节点唯一标识,强制命名为GPU0、GPU1、GPU2、……来区分不同的GPU。所有分布式通信需要解决的容错性、冗余性等问题都可以放在虚拟化中解决。

图6 虚拟化GPU计算平台软件层次结构

以gVirtus为例,这里的改进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将gVirtus的一对一形式改成一对多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根据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改进虚拟化过程中的一些缺陷。

首先gVirtus实现的一对一的虚拟GPU只是真实GPU的逻辑映像,在虚拟机或者远程GPU调用的过程中并不能直接使用。改进一对一到一对多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利用MPI、MapReduce、多线程、Hadoop等[13]。

在本文中,当一个本地上的CUDA需要调用多个远程GPU时,采用多线程的方法进行控制。每一个线程控制一个GPU虚拟化和数据传输的过程,线程和线程之间以及多个GPU之间是互相独立互补影响的。这也将和本文后面处理深度神经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每一个多GPU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首先将数据分解到不同的线程上,由线程控制不同的GPU上的数据传输。同时可以根据不同GPU的计算能力实现数据分解上的负载均衡。数据计算过程中不同GPU之间是松耦合、互不相干的。计算的结果最终返回到主机CPU,CPU有时需要同步所有GPU的计算结果,这是紧耦合的[14]。这一部分和深度学习的多GPU训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仍然会着重阐述。

最终通过虚拟化的方法,可以将GPU集群中的所有GPU资源,集中虚拟化到一个GPU池中,同时集群中的每台机器都可以访问这个GPU池,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所有GPU资源,如图7所示。

图7 多机多GPU的逻辑配置

3.2 基于多个远程GPU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框架

通过虚拟化的方法可以实现多GPU的远程调用,将分布式多机多GPU的环境映射成单机多GPU的环境,为上层程序员提供一个相同的CUDA编程环境,实现2个不同环境下编程模式的统一。

基于多GPU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主要有数据并行和模型并行2种不同的方式。数据并行是在不同的GPU卡上部署相同的训练模型实例,然后将训练的数据有效切分到不同GPU卡上,对多GPU卡上的模型进行并行训练,并在合理的时间进行参数同步,保证最终只训练出一个模型。与之相对应的是模型并行,模型并行并不划分数据块,而是将大规模的网络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划分的子结构由不同的GPU资源拥有,最后不同的GPU资源共同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网络结构的有效训练。数据并行的通信开销来自于参数同步,而模型并行的通信开销来自于不同GPU上神经元的依赖关系。本文实验主要采用的是数据并行的方法,数据并行的内容如图8所示。

图8 数据并行

在数据并行中,每一张GPU显卡采用随机梯度下降(SGD)的方法进行训练,在每一张显卡的一个mini-batch计算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一次不同GPU卡上的参数同步。每一块GPU卡将每一个mini-batch计算得到梯度Δw同步到参数服务器W上,常用的梯度参数同步更新的公式为:

Wi+1=Wi-ε·Δw

其中,i是参数更新的次数,W是同步后的梯度参数,ε是有效的学习速率,Δw是每个mini-batch BP计算出的梯度[15]。如图8所示,参数服务器即为更新W。

以数据并行为例,将多GPU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和虚拟化的远程GPU结合在一起,将在单机多GPU上执行的训练程序,在不需要修改或者进行少量修改的情况下直接移植到多机多GPU的环境下。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修改单机多GPU程序的编译方式,将libcudart.so的调用方式变成动态链接库而不需要修改原来的代码。但因为虚拟化出来的GPU毕竟不是真实的GPU,而且CPU-GPU的匹配队并不在同一台机器上,所以很多与CPU相关的特定内存访问模型并不支持。而且现在的GPU虚拟化不支持统一内存管理、模块管理等。最后因为网络延时的问题,与事件管理功能的时序功能可能不正确。与出现上述几种情况有关的GPU代码进行分布式扩展时,就会遇到问题,需要修改原来的代码才能继续操作。扩展执行的逻辑框图如图9所示。

图9 基于远程GPU调用的数据并行训练框图

与传统的数据并行不同的是,本文的数据并行在参数同步的过程上稍有差别。这是由于基于虚拟化的远程GPU调用的方法部署分布式GPU的遗留问题。虽然多机多GPU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映射成单机多GPU的形式,但是两者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单机多GPU中不同的GPU卡可以通过PCI-e相连,同时在CUDA中支持P2P的方法来进行不同GPU卡之间的数据交换[16]。然而,通过本文部署分布式GPU集群映射出来的单机多GPU却不具备这种属性。原因是通用网络中不同节点的GPU本身不具备互连的性质,在虚拟化之后,映射出来的GPU仍然不能够互连。与此相关的问题主要有2种解决方案:第1种是改变CUDA虚拟化中与P2P相关的服务器端执行接口,取代原来接口一致性的实现方法;第2种则是改变数据并行的实现流程。本文采用第2种方法。

具体的不同是在于,传统数据并行在不同GPU上训练的参数在同步时可以选择一个GPU作为GPU server,其他GPU卡上的参数可以通过P2P拷贝到GPU server上进行参数同步。本文的数据并行依赖于通用网络且不同GPU之间并不能互连,因此,在参数同步的过程中,需要将所有GPU上的数据传输到本地CPU上执行,执行完后再将同步结果利用cudaMemcpy等方法再分发到不同GPU上。同理,基于通用网络的分布式环境中的模型并行,也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改进。

深度神经网络的数据并行在远程GPU上的执行流程为:首先要对所有需要训练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划分,划分的依据为不同GPU设备的计算能力。数据并行根据不同GPU的计算能力,将数据合理划分到不同的GPU显卡设备上进行计算。然后使用一个或者多个CPU线程分别控制不同的GPU卡,利用普通的显存拷贝方式或者异步的数据拷贝方式将数据转移到虚拟GPU上。接着虚拟GPU将需要执行的API数据和训练数据转发到多个远程GPU上,远程GPU完成执行之后,将计算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的虚拟GPU。由于P2P的缘故,在迭代更新的过程中,上层用户只可以在本地CPU上执行不同GPU训练的参数同步。最后用户可以接收到来自虚拟GPU返回的计算结果,进行下一步计算,而不需要考虑底层虚拟化的远程GPU调用过程。

4 实验与结果分析

4.1 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的环境是4台Intel(R) Core(TM) i5-4590 CPU,7.8 GHz内存,ubuntu14.04操作系统,分别配置相同的一块GeForce GTX 750的GPU卡。

在虚拟环境或者没有GPU资源的环境中,采用ubuntu14.04的操作系统,除了显卡外其他资源相同。所有CUDA的版本为7.5,这里的GPU加速暂时没有使用CUDNN,所以不涉及CUDNN的版本。

4.2 实验方案

这里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和第3节中的模型相同,训练的数据集以mnist手写数字识别为例,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的训练方法。分别在虚拟环境或者没有GPU资源环境外配置1个远程GPU、2个远程GPU、4个远程GPU。由于每个GPU都是相同的,因此每种情况下的每个GPU仍然采用相同的batch size,即为200。最后得到训练的结果。分别比较1个远程GPU、2个远程GPU和4个远程GPU的训练1 000个batch size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和收敛速度。

由图10和图11中的训练时间和收敛速度可以发现,相对于1个远程GPU,2个远程GPU和4个远程GPU可以分别达到1.6倍和2.2倍的加速比。同时和一个本地GPU相比,2个远程GPU和4个远程GPU也能分别达到0.6倍和1.0倍的加速比。也就是说,在mnist数据集上,4个远程GPU的加速性能基本上就可以覆盖普通网络通信带来的延迟。分布式环境中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平均训练时间是随着GPU的增加而减小的,但并不能达到线性的加速比,甚至比线性的加速比效果还差很多。这是因为在多GPU训练的过程中涉及到更多的数据交换。每个固定的时间或者迭代次数之后需要进行参数同步,这是与单个GPU有区别的地方。频繁的数据交换只能在通用网络中进行,这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最终训练的时间。

图10 不同个数GPU训练1 000个batch size的平均时间

图11 不同个数GPU训练错误率的收敛速度

图11表明,随着GPU数量的增加,训练错误率的收敛速度加快。这一点从原理上并不难理解,但是由于mnist数据集偏小,因此训练过程中到达收敛值的时间较短,所以,图11中看起来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在2个GPU和4个GPU的训练结果表明,错误率收敛在1%左右。

4.3 实验结果

基于虚拟化的多个远程GPU调用平台的实现,在解决深度神经网络的GPU加速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一方面在没有GPU资源的节点上可以有效地调用分布式多机多GPU环境中的所有其他计算节点上的GPU资源,远程调用的GPU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本节点高性能计算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基于虚拟化的远程GPU调用采用的API重定向方法,重定向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额外通信开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个远程GPU调用的分布式平台的整体性能。但是在损失一点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单机多GPU和多机多GPU2种不同环境下编程模式的统一。

分布式环境中深度神经网络的加速训练可以采用基于虚拟化的远程GPU调用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方法最大优点是可以将分布式通信和多GPU的CUDA编程进行隔离,实现CUDA并行接口的自然独立。

利用基于虚拟化的远程GPU调用的方法布置通用网络中的分布式GPU集群,不仅简单易行,同时提供的编程接口与传统CUDA相比,具有一致性和先进性。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基于虚拟化方法的多GPU远程调用的解决方案,并利用该解决方案搭建分布式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平台。使用多线程的方法控制多个GPU,将单机多GPU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代码,无需进行大幅度修改即可拓展到分布式环境中的多机多GPU上。在以较少通信性能为代价的基础上,实现单机多GPU和多机多GPU在编程模式上的统一。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普通网络的通信方式得到进一步改进,如InfiniBand网络、GPU Direct RDMA等通信技术[13]。同时在深度神经网络的CUDA加速上,如CUDNN、Caffe、mxnet等都在加速性能上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因此,把普通网络的多GPU训练框架推广到新的网络模型和网络结构上,同时能将更多的训练框架移植到该平台上将是下一步的目标。

[1] 张玉洁,吕相文,张云洲.GPU虚拟化环境下的数据通信策略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25(8):24-28.

[2] SHI L,CHEN H,SUN J,et al.vCUDA:GPU-accelerated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in Virtual Machine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12,61(6):804-816.

[3] DUATO J,PENA A J,SILLA F,et al.rCUDA:Reducing the Number of GPU-based Accelerators in High Performance Clusters[C]//Proceedings of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Simulation.Washington D.C.,USA:IEEE Press,2010:224-231.

[4] 杨经纬,马 凯,龙 翔.面向集群环境的虚拟化GPU计算平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2(11):2340-2348.

[5] 盛冲冲,胡新明,李佳佳,等.面向节点异构 GPU 集群的编程框架[J].计算机工程,2015,41(2):292-297.

[6] HINTON G E,SALAKHUTDINOV R R.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with Neural Networks[J].Science,2006,313(5786):504-507.

[7] DEAN J,CORRADO G,MONGA R,et al.Large Scale Distributed Deep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EEE ANIPS’12.Washington D.C.,USA:IEEE Press,2012:1223-1231.

[8] ZOU Y,JIN X,LI Y,et al.Mariana:Tencent Deep Learning Platform and Its Applications[J].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2014,7(13):1772-1777.

[9] YADAN O,ADAMS K,TAIGMAN Y,et al.Multi-gpu Training of Convnets[EB/OL].(2013-05-23).https://wenku.baidu.com/view/c2121ee0aaea998fcd220e95.html.

[10] POVEY D,ZHANG X,KHUDANPUR S.Parallel Training of DNNs with Natural Gradient and Parameter Averaging[EB/OL].(2014-05-21).http://www.itsoc.org/publications/arxiv/arxiv-faq.

[11] SOUROURI M,GILLBERG T,BADEN S B,et al.Effective Multi-GPU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ple CUDA Streams and Threads[C]//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Washington D.C.,USA:IEEE Press,2014:981-986.

[12] 王 刚,唐 杰,武港山.基于多 GPU 集群的编程框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24(1):9-13.

[13] 闵 芳,张志先,张玉洁.虚拟化环境下多 GPU 并行计算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6,33(3):69-75.

[14] 张玉洁.基于多 GPGPU 并行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15] ELLIOTT G A,WARD B C,ANDERSON J H.GPUSync:A Framework for Real-time GPU Management[C]//Proceed-ings of RTSS’13.Washington D.C.,USA:IEEE Press,2013:33-44.

[16] STUART J A,OWENS J D.Multi-GPU MapReduce on GPU Clusters[C]//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on Parallel &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mposium.Washington D.C.,USA:IEEE Press,2011:1068-1079.

猜你喜欢

单机调用虚拟化
热连轧单机架粗轧机中间坯侧弯废钢成因及对策
核电项目物项调用管理的应用研究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系统虚拟化环境下客户机系统调用信息捕获与分析①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浅析虚拟化技术的安全保障
H3C CAS 云计算管理平台上虚拟化安全防护的实现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