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作用研究

2018-03-02唐文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脑血栓偏瘫肢体

唐文巧

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发病早期,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恢复生活能力[1-2]。本院为了验证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选取部分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对比了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心理状态、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等,旨在为临床上脑血栓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提高其生活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血栓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调查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实验组患者包括36例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年龄55~76岁,均龄(69.3±5.2)岁;对照组患者包括23例女性患者,37例男性患者,年龄58~79岁,均龄(69.8±5.6)岁;排除有心肝肾脏等重要器官的重大疾病,无精神,智力疾病。两组患者在各项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进行神经内科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期间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实验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肢体位置的摆放,建议患者取正常肢体侧卧位,上肢充分前伸,可自由摆放,下肢保持弯曲,可有效避免患肢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3]。

(2)采用超声脑血管治疗仪对患者的头部和肢体进行电刺激,头部采用脑超声进行电刺激,选择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病灶头皮反射区以及颞区等作为刺激部位,每次电刺激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每天一次,对于有脑出血的患者电刺激的剂量要稍低于正常剂量,并且电刺激前需要先进行血肿吸收,在电刺激过程中避免烫伤患者;患者的患肢采用生物电超声进行电刺激,电极片放在患侧上肢的肱二头肌上,下肢放于股四头肌,时间和频率同脑超声[4]。

(3)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同的脑血栓患者文化、性格以及生活阅历不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待疾病的态度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5-6]。

(4)关节功能锻炼,脑血栓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多活动关节,患者在功能恢复训练期间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护理人员应不断鼓励患者坚持锻炼,直至患肢功能明显恢复[7]。

(5)生活能力的训练,当脑血栓偏瘫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明显好转时,护理人员应积极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让患者练习使用患侧手拿物品,如手机、书本、盒子等,患者在功能训练期间要有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陪同,以免发生意外,叮嘱家属在患者康复训练期间要有耐心,不断鼓励患者,直至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1.3 观察指标[8]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作用价值,旨在提高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标准如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侧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的为显效;在临床上患者的症状以及患病肢体部位均出现好转视为有效;在临床上患者的症状以及患病肢体部位均没有改善甚至严重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表1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效果对比结果[n(%)]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PSS 11.5,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比较,对照组(78.3%)少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血栓患者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脑血栓轻微患者主要症状为感觉迟钝、失语、肢体活动不灵活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甚至死亡等,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导致患者偏瘫的主要原因,患者因此失去自理能力[9]。早期综合干预措施从患者的心理、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结合物理电刺激治疗,可有效帮助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恢复[10]。根据本院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比较,对照组(78.3%)少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患有脑血栓肢体偏瘫的患者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临床疗效极佳,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 刘芳. 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6(20):104-105.

[2] 向秀芳.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58-159.

[3] 曾玉玲,罗淑琼,曾颖晖. 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44-145.

[4] 曾小群.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1,30(12):150-151.

[5] 李娜.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03-104.

[6] 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7] 金晓琼,陈欣琼,林斯,等.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373-375.

[8] 任慧,王敬荣.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近期临床影响的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71-73.

[9] 宁文帅,于凤伟,杨洋,等. 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90-1492.

[10] 季惠娟.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5):5250-5251.

猜你喜欢

脑血栓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