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心络改善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研究

2018-03-02董霄邵明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通心络内皮细胞冠脉

董霄 邵明鑫

冠心病现成为心血管疾病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冠心病的治疗已进入了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阶段。PCI和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尽快开通冠脉,恢复心肌细胞的再灌注。经过PCI和药物治疗后仍有部分心肌细胞不能有效灌注,这与冠心病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实现心肌再灌注的前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排除血液、感染以及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参照WHO诊断标准[1],药物治疗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2]。将进入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为49~81岁,平均年龄为(62.1±1.0)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3.0±0.7)天;B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龄为48~79岁,平均年龄为(61.9±0.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3.1±1.1)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入院时的基本临床特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常规的冠心病药物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38 g/粒),一次4粒,每日三次。均予以10个住院日左右的治疗。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前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首先,A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B组患者治疗前后NO、SOD、MDA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B组的NO、SOD、MDA浓度变化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20世纪初,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不超过10%,而到21世纪初,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已经上升到15%,在发展中国家达到2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 以上。

通心络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内含水蛭、蝎、蜈蚣、土鳖虫、蝉蜕、人工冰片、赤芍、人参等多种药物。杨跃进等研究表明[4],中药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防治心肌无再流,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内皮及微血管结构完整性有关等。苗旺等研究发现通心络可以增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体外培养EPCs的增殖能力[5]。在血液循环中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等刺激因素作用于内皮细胞,诱导内皮细胞骨架特别是F-actin 的重组,导致内皮细胞收缩、血管通透性升高[6-7]。

高怀林等研究发现通心络具有补益心气、活血通络的作用,有抑制内皮细胞骨架蛋白F-actin 的损伤,改善F-actin形态、分布及含量,保持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8]。通心络能显著提高血清中SOD和谷胱甘肽活性、抑制还原型辅酶氧化酶活性,减少了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唐元升等[9]对实验兔行右侧腹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后通心络干预对比研究发现,服用通心络组术后4 周血清NO 浓度即高于对照组。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动脉对于内膜损伤做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研究PCI术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研究显示,服用通心络三月后hs-CRP浓度下降[10]。王文玉等对行PCI 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术后IL-6与对照组相比浓度明显降低[11]。

表1 两组NO、SOD、MDA实验指标比较

本次实验中,加服通心络的B组中,患者血液治疗前相比,MDA水平降低,SOD、NO水平升高。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通心络胶囊,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病情预后。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S].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3]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6):521-531.

[4] 杨跃进,赵京林,孟亮,等. 中药通心络(超微粉碎)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49-53.

[5] 苗旺,刘恒方,杨期东,等. 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5):44-45.

[6] Waschke J,Curry FE,Adamson RH,et al. Regulation of act in dynamics is critical for endothelial barrier functions[J]. Am J Physiol Hear t Circ Physio l,2005,288(3):H1296-1305.

[7] 许晶.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9.

[8] 高怀林,王玲玲,贾振华,等. 通心络超微粉对大鼠损伤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10,51(10):931-933.

[9] 唐元升,李吉发,朱兴雷,等. 实验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通心络对其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04,3(2):69-72.

[10] 马琦琳,张赛丹,宁阳根,等.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患者内皮功能和高敏C 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6):550-554.

[11] 王文玉,刘英斌,孙勇.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4):308-309.

猜你喜欢

通心络内皮细胞冠脉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CABG手术患者Fib、MPV水平的影响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2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