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2018-03-01苏俊清
苏俊清
高中课程改改革近二十年来课程文化再创造的最大一次课程变化,是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也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和创新突破。课改的七阵地是课堂,找到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症结和成因,探索既易于操作推广,又符合课改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
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新课改实施后,历史课堂教学仍存在“六多八少”的传统格屈,即
“平铺直叙多,创设情景落实少:
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教师讲得多,学化活动少;
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
许多教师在教材重组与知识拓展、目标确定与教法选择、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活动开展与情境创设上存在问题。
教学设计随意性大部分教师存没有教学设计、不重视教学设计或教学设计随意的情况。习惯于按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或意义等流水账组织课堂教学的还大有人在,这样做完全背离了历史应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原生态特征。
(1)教材知识取舍和整合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地授课,不能完成课标里规定的课时要求,一课时的内容多数时候面要两三课时才能先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在哪里补充,怎么样补充,对教材内容收舍或拓展到哪种程度无法掌控。
(2)教学与练习检测的冲突
新课改后教材容量大,教学时间少,教师在处理课堂练习和正常教学的平衡、练习量及检测与教学的衔接等问题上较难把握和决策。
(3)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纵观近一年来四川省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两种趨势仍占主流。一是固守传统,表现为课堂沉闷,教师漠视课改要求,一讲到底,方式陈旧,以教师权威压制学生学习个性和创新。二是盲目创新,课堂虚假繁荣,热热闹闹无内容,教师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或探究泛泛化,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结构。
(4)学生历史思维培养
新课改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自主能力。但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考核,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实行“穿新鞋走老路”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程度较低。
制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因素
(1)教师教学的观念和综合素养
部分教师受制于旧课程教学校式的惯性,凭经验教学,无法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个别教师还面临知识老化、知识面较小、学科渗透能力不强、教育教研能力明显滞后和课改观念缺失等问题。
(2)办学条件落后和课程资源匮乏
受目前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学资源的匮乏依然是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是客观上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的严重不足,与新课桯要求不相适应,学生的自上探究活动很难开展。二是教师在教学资源的拓展方面较为欠缺,有些老师只用课本和教辅资料,不研究课标要求,更不愿意上网查阅相关资源以及阅读专研历史书籍和新课改方面的专著等。
(3)多元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
新课改要求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衡量。而教育者面对的教学现实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中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所以说,如何把新课改与高考指挥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课改实施中提升课堂教学策略
(1)创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必须要自觉史新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由历史教学的实践者、管理者转化为研究者、引导者。由“单向培养”转化为互动交流,由“桶论”化为“引论”,构筑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教师还要把对课标的领会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针对历史教学的实际,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形成博采众长的能力和博闻强识的素养,并努力做个性鲜明、特色突出、智慧进取的历史教师。
(2)实现教材重组,整合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是课堂教学形式选择和课堂教学效率体现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而要利川历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促学生在思辨中成熟。
(3)重视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设计,尤其要注重从教的设计走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做好学生课堂活动、学生学习困难、展示交流、拓展延伸、问题困惑等的预设,这是上历史教学走向成功和特色的起点。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
(4)体现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手段
高中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应具有主动性、自主性、体验性、探索性、综合性、合作性、科学性等特征,历史
学习的最佳氛围要有真实或较为真实的历史学习的环境,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手段等方式突出历史学习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学领域诸多因素的聚焦和统一体,其理想状态应是教学设计精当,讲课精炼高效,分层教学落实好,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师生合作高效和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而于教育者来说,建构理想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历史教师积极探索、继承创新的提升之路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