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8-03-01李贵利
周 丽,李贵利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2360)
当脑出血流入患者的脑室中时,将会引发脑室出血[1]。本病具有并发症多、病情凶险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目前,我们可采取侧脑室引流术对本患者者进行治疗[2],虽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患者在术后仍然比较容易发生脑并发症,严重影响其预后。对此,本文将重点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侧脑室引流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经头颅MRI亦或者是CT检查确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9岁,平均(51.9±3.2)岁;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2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1~80岁,平均(51.7±3.4)岁;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2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5例。比较两组的脑室出血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在明确诊断后都予以侧脑室引流术治疗,乙组同时辅以常规护理,而甲组则辅以综合护理,详细如下:
(1)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与形态、意识变化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临床医师作处理。加强对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与呼吸等体征进行监测的力度,针对伴有中枢性高热症状的患者,需立即予以物理降温处理。控制患者的血压为180~150/95~85 mmHg,针对血压异常升高或者降低的患者,需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血压过高引发再出血亦或者是血压过低引发脑灌注不足。
(2)将引流管置于稍低于头颅水平亦或者是和侧脑室同一水平,促进脑室积血流出。待引流液呈清亮状态且引流量增加时,可抬高引流管至患者的头颅上方约10~15 cm的位置。定期检查引流管有无弯曲与受压等情况,确保引流通畅。针对因血凝块堵塞管口所致的引流不畅,需于术后24 h将2万U的尿激酶经引流管规范化的注入,并闭管约2~4 h,注:闭管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即开放引流,避免患者发生急性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颜色,准确记录引流量。针对引流量>450 nl/d的患者,需警惕循环通路完全梗阻。若引流液的颜色较前明显加深,表明患者意识障碍加剧,提示再出血可能,需立即告知相关医师作处理。若引流液从清亮变为浑浊,要警惕感染。
(3)叮嘱术后保持绝对卧床休养,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加强病室内空气消毒的力度,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隔2~3 h协助患者翻身1次,按摩局部受压皮肤,防止压疮。指导取平卧位,将头部适当抬高约15°~30°,同时将头稍微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畅通。予以持续吸氧治疗,及时对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做好患者的尿标本细菌培养工作,并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一份科学的敏感抗生素治疗方案。针对留置导尿的患者,需取庆大霉素,8万U,加生理盐水(250 mL),对其施以膀胱冲洗处理,2次/d。
(4)护理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注意检查创口情况,确保敷料干燥、清洁。若创口敷料被渗出液亦或者是血液污染,需立即对其进行更换。定时协助患者做有效的翻身,予以叩背处理,促进痰液顺利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术后发生感染、再出血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患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的3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表[n(%)]
3 讨 论
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在病情确诊后,需立即采用侧脑室引流术进行治疗,以抑制其病情的进展,提高生存质量[3]。但患者在术后比较容易发生再出血与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病情。对此,我们还应根据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要求,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一种最佳的护理手段。综合护理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型的“以人文本”护理模式,可在落实基础护理的情况之下,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并发症、呼吸道与病情等多方面的护理,以帮助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预后效果[4]。此次研究的结果表明,30例研究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之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6.67%,明显比对照组的3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于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侧脑室引流治疗期间,积极对其施以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