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
2018-03-01潘慧娴
潘慧娴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呼吸一科,河北 邯郸 056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自然环境遭受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同时由于慢阻肺发病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慢阻肺病症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逐年递增,目前发病率已接近10%[1]。随着慢阻肺病情严重度不断增加,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延长,经济压力加重,且极易并发呼吸衰竭症状,危及患者生命[2]。本次研究通过将不同雾化吸入治疗模式应用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诊治过程中,并对其治疗结果及相应的护理模式展开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92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36~79岁,平均(62.54±2.59)岁;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36~85岁,平均(63.12±3.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模式,观察组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模式,两组操作过程中涉及药物均为布地奈德混悬液,取用剂量均为2 mL。对照组将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生理盐水混合至20 mL,然后将混合液体置于雾化器内,使氧气流量保持为3 L/min,每日开展两次操作;观察组将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生理盐水混合至5 mL,然后将混合液体置于雾化器内,使氧气流量保持为3 L/min,每日开展两次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氧气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讨 论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病症,与气道相关慢性炎症反应
之间具有紧密相关性,气道相关慢性炎症反应包含中性粒细胞、肺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展开诊治,则极有可能致使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
表1 两组血氧饱和度、氧气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对比(±s)
表1 两组血氧饱和度、氧气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血氧饱和度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对照组46 72.3±5.8 63.2±3.7 74.2±2.6观察组46 87.9±4.6 80.5±3.6 56.5±2.1
在对慢阻肺伴呼吸衰竭病症展开治疗时,应给予患者对应护理措施。护理工作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咳嗽频率及程度、咳痰频率及程度及呼吸顺畅程度,借助科学合理的呼吸方式指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对患者开展慢阻肺病症相关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慢阻肺病理及预防的认知;合理规划患者饮食,饮食应偏于清淡;合理安排患者的运动量、运动方式及时间;严格遵循医嘱给药,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治疗。
研究显示,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氧气分压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升高趋势显著;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数值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将不同雾化吸入治疗模式应用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诊治过程时,对比可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模式治疗结果显著,对血氧饱和度及氧气分压提升、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患者痛苦缓解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给予相应护理有助于优化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