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手工自主创作活动之我见
2018-02-28宁霞谢娟
宁霞 谢娟
摘 要:美术教学活动有助于启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幼儿独特的笔触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文章作者对如何在幼儿的美工活动中实现自主创作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班手工;自主创作;自我调整
一、依兴趣定内容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兴趣往往也是他们在活动中的兴趣,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兴趣也有差异。
(1)教师要随时留意本班孩子的兴趣特点,对哪种材料感兴趣。比如,通过观察,我发现本班男孩对在废旧物品上进行创造很感兴趣,女孩则对颜色鲜艳的纸张剪出的形状再做其他的东西感兴趣。基于此,我用废旧的卷纸筒做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用漂亮的卡纸做了好看的爱心手袋等放在班级展示区。果然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孩子们已有的手工经验和水平及日常生活和学习也会对手工活动产生影响。手工活动不仅可以作为班级美工区的一个活动,还可以为班级其他活动做准备、补充、延伸等。
二、按规划制作作品
在引导幼儿制作作品时,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独立观察。鼓励孩子观察作品的特征并说出是用到了什么材料 ,这些材料应该要怎么用才能使作品美观精致,但这种观察适合能力较强和独立思考的孩子。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适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孩子们通过与同伴相互讨论及模仿学习,找到作品的典型特征,讨论时最好有一位手工能力较强且有领导力的孩子带领,从而进行有效讨论。
(3)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是指教师带领全班孩子一起观察讨论需要制作的作品,应该怎么做?用到什么材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三、看细节调整作品
任何手工作品都是先把整体的做好,然后再丰富细节,由少变多。在孩子制作完手工作品时,教师应鼓励孩子关注细节,让作品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调整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因为立体的手工作品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需要孩子的小心操作、细致调整。
四、重分享和展示
重视孩子手工作品交流与分享,有利于孩子在评价欣赏别人作品时获得启发与灵感,激发孩子制作出更富有创新性的作品来,同时增强其自信心和自主性。不管孩子的作品如何,教师都要用委婉的方式进行鼓励,不仅要肯定孩子作品的优点,还要肯定孩子在制作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和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自主手工创作带来的快乐。
1.自主评价与正面评价
评价孩子作品应以孩子之间自主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孩子可以说说同伴的手工作品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为需要改进的作品提出建议,教师应注意以积极评价为主,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制作手工作品的愿望。
2.多方展示
在具有“儿童意识”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渠道、多途径展示和分享孩子的手工作品,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1)综合运用手工作品。将孩子的作品运用到活动环境中,例如,孩子们制作的花可摆放在活动室;橡皮泥制作的人偶、动物可以摆放在孩子们经常玩耍的走廊上,让孩子们看得见也摸得着自己的作品,让作品成为活动环境的一部分,从而让孩子们都能体验成功和自豪。
(2)规划专有展区。在班级活动室里开辟一块专门的地方展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并定期更换孩子的作品。我们班最初的展览台上主要是一些教师的示范作品,现在全部更换成孩子们制作的火箭、橡皮泥做的花朵、动物等。
总之,从制作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对工具和材料的运用及作品完成后对作品的检查与逐步完善着手,既能让孩子们自由地创作表现,又能享受整个手工作品制作过程及作品完成后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创作。
参考文献:
[1]陈 佳.优化大班美工区环境与作品呈现,支持幼儿自主表现[J].好家长,2016(43).
[2]吴亦丹.幼儿大班手工制作教學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