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验室科学管理的思考
2018-02-28陈钧
陈钧
摘 要:对于承担我国职业教育责任的重要机构——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是教学与实训的主要载体,但从现实情况看,我们急需探索一条更加优化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有效路径。文章谨就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实验室科学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科学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要求越来越高,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提高教育质量及实训水平的新路径。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训教学的主要场所之一,需以之为优化对象,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体系。
一、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以专业为标准划分实验室类型的较多,而通用性、模块化的实验室少。学校不同系部各自为政,各有一套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的集中性与全面性不足,各学校仍没能建立起全面、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与制度。
一般来说,专业不同,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工具、原料、装置不同,采用现行的分散式管理能够确保实验室充分满足本专业的实验与教学需求。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的是:不同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可能有重叠和相近的内容,或者课程之间需要使用的实验设备类型有相同和相通之处,因此这种分散化的管理会导致实验室的设备及工具大量重复,造成一些实验室某种实验器材的使用较为频繁,而另外一些实验室的同种实验器材基本闲置不用,让学校的资源、资金浪费严重。另外,课程设置与实验安排不合理也导致了这种情况的产生,比如,部分实验室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往往是整个学期实验室和实验设备都处在闲置状态,而有的学期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却极为紧张,这就进一步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消耗与浪费[1]。
(二)实验室操作管理失范
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实验操作及设备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实验设备及器材是实验室发挥其教学及实训作用的基础,为实训教学提供着物质支撑,因此需保证实验设备及器材管理的规范性与严谨性,避免设备损坏及设备丢失。从高职实验室设备及器材的采购环节、运输环节、使用环节都要强化规范性管理,为实验室实训工作做好基础性的保障。实验室实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向学生进行示范实验之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缺少教师的指导与干预,学生实验结束之后教师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对实验设备按照科学规范进行后续处理,如没有要求学生将实验设备及器材收好并归位,导致设备及器材存放混乱,严重者甚至对下一次实验实训造成负面影响。在实验室管理及实训教学中,部分设备设施在外借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实验设备借出之后,实验室管理人员通常出于人情未能将设备及器材有效回收,对后面实训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实验器材的流失。
二、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策略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1.明确实验室归属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室采用三级管理机制,即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使实验室管理关系较为明确,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与专业性,便于开展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并且,该管理机构基本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目标开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由于管理层级与体系较为简单,因此无论是实验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之间都能够建立起较为协调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该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是以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建设为导向的,管理机制较为单一,面向群体较小,尽管便于满足院校课程教学及专业实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学生自学的缺陷,基于此,需调整实验室管理模式,采用学校直接管理的方式开展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室的共享性,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降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本[2]。
2.实验室共享机制
如上所述,学校对实验室进行直接管理,可保证实验室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学习效果,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机制,对实验室共享管理机制加以完善。
高职院校需以发展全部专业及课程为目标,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指向,搭建综合型实验室。要求高职院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审核及协调作用,严格审核实验室建设中的课程设置与实训项目,并避免实验重复建设问题。实验室建成之后,需协调系部的实验项目安排,确保每一项设备及器材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职业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可结合校企合作教学与实践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相互结合,这样既能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实训平台,又可促进科技创新,为企業提供专业科技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3]。
(二)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
针对实验室管理混乱、设备流失严重的情况,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可以起到实验室使用及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效果。在制度建设中,需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管理责任归属,制定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的责任意识,避免设备过度流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训教师强化学生实验过程的巡视与指导工作,以避免由于实训教学的过于混乱而导致设备丢失与损坏。划分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管理区域,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后对相应设备及器材进行清洗、分类与归位。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耗材,需严格秉承“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基于实验过程的耗材诉求领用耗材,避免实验材料的浪费与损耗。
如需出借设备器材,需要求对方做好登记,对借用人、使用方向、归还日期、损坏或丢失的赔偿标准等内容加以明确,到期则据此回收设备及器材,以避免设备及器材的流失与损耗。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设备、耗材的采买、出借、消耗与领用等信息进行及时登记,以信息系统开展实验室器材及设备的管理工作。如实验过程需要使用化学药品,则必须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共同负责对化学药品用量及流向进行把控,就实验之后的剩余耗材和由于实验失败等原因造成的材料损耗或废弃物质,由管理人员及实训教师负责回收。
(三)实现实验室报废管理
如上文所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强化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而做好设备及实验器材的管理就在于提高管理人员对实验设备作为实验室基础及必要前提的认识,在强化实验室设备及器材管理时,要先明确实训教学的真正需求,以避免实验器材及相关设备的重复购买;为实验室建好一支专职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相应的技术能力,具备初步维修与处理所管实验设备及器材的能力。
长期的实验运用难免会造成某些设备及器材的老化,时代的进步也造成某些设备及器材的过时和落后。而是否应当将这些老化及落后的设备与器材应用于其他领域,或者直接淘汰再引进先进设备就成为高职院校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
为此,需从整体层面上加以考量,合理配置落后及老旧实训设备及资源。例如,在蛋白质含量的检测中,课程实验可用老式的凯氏定氮仪进行检测,在实训周可用自动凯氏定氮仪检测,这样既可以掌握传统常规的检测方法,同时也可以了解先进设备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新旧设备的对比,学生对实践教学记忆更加深刻。
如果设备或器材确实不能使用了,就需要走报废程序,需负责报废程序的专业管理人员启动报废程序,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设备及器材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要求他们能够判断老旧设备及设施是否需要报废淘汰,及时为新设备提供成本及空间,避免资本流失。
(四)严格落实实验室认可体系
1.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
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是现代化、高效化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主要应用于检测及校准实验室的认可及承认,是一种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能够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统一与规范的管理模式及评价标准,可有效降低实验室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高职院校若对自身实验室的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进行建设,并取得检测及校准资质,则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水平,提高高职院校实验室的专业性与影响力,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推动校企合作的水平的提升。实验室认可体系的建设,可强化实验室管理水平,保证实验室实验结果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彰显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并具备参与国际实验室交流的资质,可推动国际间的行业交流及合作。
2.实验室认可体系建设
基于建设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的需要,高职院校实验室可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组织架构及管理制度。比如,在组织架构建设方面,管理机构具体包括实验室最高管理层、专业技术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三级,以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制度建设层面,可明确实验室的整体发展方向,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及职业教学导向,基于实验室管理的实际需求,编制质量手册,编制设备器材管理规定及制度,编制规范化的实验流程管理文件。
基于建设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的需要,高职院校实验室需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设备器材清单管理机制,对实验室中所需要使用的设备、器材及药剂,对采购时间、项目名称、使用项目、领用人及管理管理人等相关信息加以明确,建立重要设备及药剂台账,实验室管理人员需对相关材料及设备进行定期点检。另外,出于建设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的考量,高职院校实验室还可以建立审查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审查工作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与缺陷加以弥补、记录与改进优化[4]。
三、结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为此需要从明确实验室归属、建立实验室共享机制、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开展实验室设备报废管理及建设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等方式推动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提高,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东.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J].轻工科技,2016(12).
[2]孙志伟,李志河.职业发展导向的职业院校实验室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5).
[3]周 芬.新形勢下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J].中国市场,2014(38).
[4]傅连祺.基于实验室认可体系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方法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