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际语用学框架下国内外英语语用迁移研究综述
2018-02-28韦艳梅
韦艳梅
摘 要:语际语用学框架下的语用迁移研究,国外主要以Kasper、Baron、Blum Kulka、Takahashi&Dufon的研究为代表,针对语用迁移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均得出了有力、较令人信服的结果。而国内研究以何自然、刘绍忠等的研究为代表,并且国内学者从语用失误、语用迁移、话语策略、礼貌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国内的研究成果相比国外来说,成果较有限,特别是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展望了语用迁移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际语用学;语用迁移;正负迁移
语际语用学是二语习得和普通语用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言语行为的实施及其语用能力发展的科学。20世纪80年代,语际语用学渐具雏形。驰名中外的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roject( 跨文化言语行为研究项目)确立了语际语用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该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以 Blum-Kulka、Kasper、House、Olshtain、Bardovi-harlig、Rose 等为代表。 语际语用学是迄今为止研究中介语的最高层次的学科理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①语用理解;②言语生成;③语用发展;④语用迁移;⑤交流效果(Kasper&Blum-Kulka,1993)。Bardovi-Harlig(2002)认为语际语用研究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就:①目的语言语行为研究;②语际语言语行为研究;③语际语言语行为比较研究;④语际语语料诱发方法研究。
本文主要综述在语际语用学框架下国内外英语语用迁移研究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语用迁移的概念可解释为外语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的现象。
一、国外语际语用学框架下英语语用迁移研究现状
国外在语际语用学框架下对英语语用迁移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研究领域:一是语用语言迁移,另外一个是社交语用迁移。这种区分源于Leech对普通语用学的探讨和Thomas的跨文化交际研究。Leech的观点认为语用学可分为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而Thomas在Leech的分类上总结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这两类二语习得者在学习二语时所犯的失误。另一著名学者Kasper将Leech的分类应用于语用迁移的两个研究分类: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在这个分类框架下,从迁移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来看,语用迁移又可分为语用正迁移和语用负迁移。
关于语用正迁移的研究大多数认为其对二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Kasper的研究显示在语用语言层面,二语习得者能够成功地把母语中的一些语用策略、情态动词、时态和常规语言形式迁移到二语语境中。而实际交际中,研究发现学习者母语的语用知识或者其语际语用知识并不一定被应用来完成交际。Kasper认为大多数正迁移会带来交际成功,但不是所有的正迁移均能带来成功的交际。Baron的研究表明本族语者会将二语习得者的语用正迁移能力作为评判其总的二语语用能力的一个判断依据。并以此揭示二语习得者持有的特有成分。但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表明正迁移在成功交际中起到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大多数研究者相信正迁移对二语学习有促进功能,但其是否能促进成功交际则有待更多的研究,因此要持保守的态度。
对于语用负迁移的研究Blum Kulka、Kasper和Takahashi&Dufon的研究最具代表性。这些研究者从语用语言层面上,针对“请求”和“拒绝”这两种言语行为对希伯来的英语学习者、丹麦的德语习得者和日本的英语学习者在实施这两种言语行为时迁移了母语的语用语言或者语用策略。这种负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言语行为的使用。但对于如何有效地克服负迁移的方法这些研究探讨不深,没有提出有效的方法。在社交语用方面,Kasper的研究发现社交语用知识会影响学习者的言语策略、选择言语的直接表达或间接表达、礼貌价值、言语施为用意等方面。而学习者在二语语境中实施某一言语行为时会受母语文化中同一言语行为的社会可接受性的影响。Bebee&Takahashi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如日本的英语学习者在实施有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时,就迁移了母语的言语行为的社会可接受性。从而造成了社交语用的负迁移现象。但要明确一点即语用负迁移不一定造成社交的负面效应。对于公式:“差异=负迁移=错误”,虽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
国外学者主要从语用语言层面和社交语用层面对学习者表达言语行为的迁移问题进行研究。集中探讨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对二语的言语行为实施的负迁移问题。这表明研究者对语言的有标记性现象更感兴趣,认为其研究更有意义。
二、国内语际语用学框架下英语语用迁移研究现状
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到现在,我国汉英语际语研究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并且还是以文献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的格局。然而还是可以看到,在介绍国外理论的同时,实证研究日益增多。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语际语语用学框架下英语语用研究主要是何自然教授(1996)介绍了语际语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且出版了专著《语用学和英语学习》(1997),专门探讨语用学研究对英语学习的指导作用。而他在20世纪80年代也率先对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进行了研究。在90年代他还对Kasper和Blum Kulka的著作前言进行了译介。刘绍忠教授(1997)介绍了语际语用学发展历史和现状,并提出了我国语际语用学的发展前景。洪岗教授(2000)先对“interlanguage pragmatics”一词的翻译进行了讨论,认为译作“语际语语用学”更为准确和让人一目了然,避免误解。另外,他还从静态和动态语际语语用学研究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这一领域的具有影响力的研究,着重讨论语际语语用研究方法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语际语用学的研究课题。在更早的时候,洪岗教授还对中国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了研究。另外,国内学者也开始深入研究语言学习者的言语行为实施情况,特别关注那些中西文化差异显著的言语行为,如称赞、称赞应答、礼物赠送和礼物接收与拒绝、邀请以及拒绝和接受邀请,等等。而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所以实证研究的数量逐渐增多。在研究方法上,目前正在朝着实证研究方向发展,并且从语用失误、语用迁移、话语策略、礼貌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中语用迁移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研究探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现象;研究结果显示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母语社交语用规则的负迁移造成了大量的语用失误。第二类从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对学生二语语用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学者一致认同母语语用知识对学生的二语语用能力发展有重大影响,既可以产生积极影响(正迁移)也可以产生消极影响(负迁移)。第三类主要讨论了语用负迁移导致的语用失误现象。
国内迁移的研究成果有限,但有理论探讨、实证研究,覆盖面比较广。宏观上从二语习得、认知心理学和交际策略评述了迁移的发生过程。次宏观上在普遍语法框架下评介了最小数、弱迁移和全迁移理论,囊括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迁移研究各流派的重要观点,有利于国内学者从宏观上了解、把握迁移理论的发展动向;微观上验证了汉语对英语习得的具体作用。而语用研究与语际语的界面研究在国内发表的论文不算多,根据检索大概有50多篇,其中文献性成果最多,大约占到研究成果的80%以上。语际语语用学理论在国内日臻成熟,然而语际语用学研究问题的内部联系性和系统性还不够强,在理论的构架上有待完善,而且在有限的实证研究中,关注的都是语用行为的结果,而对语用能力研究还很不足。
总之,国内的语用迁移研究就质量和数量来看,与国外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三、语用迁移研究发展趋势
语际语语用能力的习得研究和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课题将是今后语际语语用学这个交叉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语用迁移研究领域,这些问题仍然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1)母语是否影响二语的语用习得(即语用迁移)?
(2)母语迁移与二语水平的相关度如何?学习者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迁移,迁移的量等问题都亟须深入研究。
(3)为什么会发生语用迁移以及其迁移制约因素也是有待深入探討的问题。同时,解释语用迁移的语言学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关联理论以及跨文化语用学、顺应论等的解释力如何,也是需要更加细致深入的考察。
(4)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问题也是该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语用知识的可教性和可学性,让二语学习者和教学者相信语用负迁移的影响可被克服,当然这需要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共同努力,学习者只要有意识地学习语用知识,提高语用意识,其语用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教学者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并教授语用语言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而研究者则需要更多地分析和研究学习者的母语和其学习数据,收集更多实际的语料来研究语用迁移的个案,才能更有效地解释语用迁移,这样的研究才具有较高的效度。
参考文献:
[1]Bebee L.M.&Takahashi T.&Uliss-Weltz R.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C].In R.C Scareella Anderson&Krashen(Eds).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pp55-73).New York:Newburry House,1990.
[2]Blum-Kulka,S.,J.House&G.Kasper.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C].Norwood,NJ:Ablex,1989.
[3]Kasper,G.&S.Blum-Kulka.Interlanguage 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4]何自然.什么是语际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96(1):1-6.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刘绍忠.国外语际语用学研究现状与我国语际语用学研究的思考[J].现代外语,1997(3):74-80.
[7]廖开洪.语用迁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暨南学报(哲学科学版),2007(4):115-119.
[8]刘根辉,李德华.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现代外语,2005(1):75-84.
[9]邓新侦.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语用学研究和发展综述[J].科教导刊,2010(13):168.
[10]卢加伟.语用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