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高考政治探究题分析
2018-02-28丁佐燕
丁佐燕
摘 要:中学政治课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不仅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也成为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仔细立足核心素养,钻研高考试题,让自己成为改革的前瞻者,而不是跟随者。
关键词:真问题;核心素养;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95-2
近些年,分值18分的高考江苏政治卷探究题即第37题,一直是师生考前关注、考中重视、考后热议的焦点。笔者现从专家选材、命题,考生严格审题、规范答题和必须具备知识和素养方面做些粗浅探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试题回眸
表1 2013—2017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37题材料和问题
年份 主要材料 问题归纳
2013 以世界制造业格局变化切题,介绍欧美国家從“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中国由“崛起”到“而临挑战”。 1.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中国接受挑战的经济学策略。
2.分析说明欧美国家制造业的发展道路。
3.制定人才政策政府和公民如何良性互动?
2014 以2013年“××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切题,介绍互联网金融发展一方而赢得掌声,另一方而也受到质疑。
我国刚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研究小组”,未来可能在国家明确互联网金融组织和业务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问题上提供决策建议。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2.通过计算,建议父母将定期存款“搬”入“××宝”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2015 以“法”宇荣膺中国2014年度汉字切题,从理据保留(汉字的构形的可解释性)和书写的角度看,介绍“法”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说明处理好汉宇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2.请列举两个经济方而的法律法规,并分别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3.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2016 以科技前沿成果——“机器人产业发展”切题,先后介绍了机器人(技术)对制造业、人类生活方式的意义,2009年以来发展概况以及将来发展而临的风险与挑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许多国家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
2.企业投资该项口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
3.作为辩论的一方,陈述“对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风险是否可控”观点和理由。
2017 以“社区”切题,介绍了现代社区相对于传统社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社会各方面运用“云平台”实施共享、共治来弥补现代社区的缺憾。 1.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
3.展望共享社区的未来,有人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
二、特点解析
1.直面现实,真问题
第37题的取材,既要回避各地模拟试题中的热点问题,又要体现“重大”二字或贴近高中教学实际,还要能像“稀土富矿”一样被开掘出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写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2016年,共享单车、共享资源、共享宿舍、共享停车等开始风行,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风生水起。共享就在学生身边。因此,2017年探究题以“社区”作为小切口,用社会各方面运用“云平台”实施共享、共治来弥补现代社区的缺憾的现象来设置真问题、新问题。
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关注时事话题,特别是关于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话题,而且多搜集围绕该话题的相关信息,并作多角度、深层次思考。
2.材料精干,隐信息
2017年37题第一问,“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设问中要求回答“‘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需要学生寻找材料中相关信息。在材料的第二段“‘云平台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使私人厨房、书房、车位可临时出借”可以想到:从经济上看,“共享”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优化社区资源配置,使社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云平台的使用实现了信息共享,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与居民的互动交流”,这从文化上看,说明“共享”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社区的文化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材料中第二段“公示政府”、基层党组织、居委会、“邻里之间”给我们提示:政府应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维护人民权益;居委会要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居民要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履行相应责任。
第三问,展望共享社区的未来,有人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材料中第一段告诉我们,现代社区已近乎是一个“陌生人社会”,相对于传统社区的“熟人社会”,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而第二段的“云平台”实施共享共治是解决现代社区问题的举措。 从这个角度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而第二段中相关信息:共享、共治才能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这告诉我们共享还需要共治。因此,共享社区改造了传统社区中的消极因素,增添了社区中所没有的现代因素,共享是社区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共享不是简单的回归。可以运用“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的知识来论证。endprint
3.阶梯问题,显素养
我们政治教师普遍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之后,在解决复杂的显示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业已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科素养的行成于特定情境中产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血脉和基因,也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源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享”的理念随处可见——孔子的“仁爱”、《道德经》的“不住于相、如如不动”、《礼记》的“天下为公”思想。2017年情境的设计,基于现实社区的问题,结合中国传统的熟人社区的优点,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学科素养的行成于特定要求中提升。2017年第一问,要求分析‘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要求学生具备联系的思维品质;第二问,“谈谈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的思维品质、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自觉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问,评析“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要求学生具备理性精神,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共享,在共治中促进共享,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思辩性显而易见。三个问题,难度设置有梯度、有区分度。
学科素养的行成与学科知识密不可分。学科素养的形成不是空中楼阁,水中望月。它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2017年第一问,要求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市场调节资源的手段和作用;大众传媒的手段和作用,和谐文化的措施;第二问,要求学生具备中国共产党、政府职能、民主管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等知识;第三问,要求学生具有辨证否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等知识。
因此,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又要给特定情境,在情境中提出特定要求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4.主干知识,架体系
三个小问,考查的模块知识跨度大,涉及知识都属于模块主干和核心知识(考点),能力层次要求较高。
2017年第一问,学生容易答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但难答到“优化资源配置”。这需要学生具备经济生活体系:生产—分配——消费这些经济活动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进行,这些经济活动的发展都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和优越性,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文化生活的意义,学生往往只能由“云平台”想到大众传媒的作用,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而不能由大众传媒想到文化传播的媒介,从而推出共享社区有利于“文化交流”;不能认识到共享社区的建设属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群众大力参与的和谐文化的建设,不能推到有利于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此问要求学生具备巨量知识储备、活用知识的能力,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第二问,该问的陷阱是“政治生活”,有些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往往看成是经济生活;该问存在的失分点在于主体写不全或者主体写到但没有用对主体知识。而解决这一问失分的措施一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熟题生做,二是要求学生具有掌握政治生活各主体知识。
第三问,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原理评析“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写出时事评论。这一问的能级要求极高,首先体现写时事评论,要求学生既要有学科知识,又要有观点论证。这一形式平时虽有训练,但是提高分数难。其次是不能准确的写出一个最恰当的哲学原理。由材料中信息——共享既能对传统社区“熟人社会”优点的继承,又需要共治、管理中才能发挥其优越性,分析出一个最恰当的哲学原理——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学生答哲学题往往写出一堆哲学原理,如果不能准确分析材料信息,往往下笔千言,得分为零。第三问是高考压轴题的分量所在。
布朗斯特福说过,越是能够建构出模式,这个学习者的理解力就越高,认知水平就越高。在复习中,我们要强化对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合理拓展知识层次;对于核心知识还要适当拓展,如“是什么”可拓展到“为什么”,“为什么”可拓展到“怎么做”等。我们既要求学生牢牢把握细碎知识点,又要帮助学生建构课本体系,使学生在练习中理解课本体系、课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站起身来,环顾四周”,达到知识迁移、运用更高的层次。将知识向上追溯,形成学科思想;向下延伸,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5.稳中有变,金思维
近五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第37题的第三问“稳中有变”,有分析说明、写时事评论、拟论证报告和作为辩论一方展开辩论。其中不变的是让考生置身新情境,要求综合运用模块的知识探究问题,变中求同,变中求新,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思维品质。
人的思维品质具有灵活性、深刻性等六个方面的特征。2013—2016年间探究题第三问,分别要求从政府与公民两个主体,政治和经济、哲学和政治、哲学和经济两个模块分析、评论、论证、辩论,如果考生只用到其中的一个主体或者一个模块知识,评分将打一半折扣,这不单是审题的问题,背后足见考生思维的起点、角度单一,差距就此“诞生”了。
2017年第三问,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原理评析“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重在考查考生思维过程。如果学生能从具体材料和观点中概括出“回归”、“共治”两个关键词,各方运用云平台推进“共享社区的发展”两组关系,选择最恰当的哲学原理就不会有偏差。这就要求考生通过试题信息由表及里,揭示共享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而考查考生思维深刻性的差异。
我们要创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哲学观点和哲学原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用哲学观点指导生活。
综上所述,近五年高考江苏政治卷探究题一直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主干知识,呈现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三个问题区分度适中,思维含量高,彰显学科能力和核心素養,耐人寻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