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城归”作用的研究
2018-02-28陈晋丽郭一墨
陈晋丽+郭一墨
[摘 要] 近几年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城归”成为了一个热词。经济学家厉以宁将其称为我国新的人口红利,农业专家叶兴庆将其看作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合适种子。通过以“城归”这一新兴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况、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城归”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并从资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留住“城归”,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归”;农业供给侧改革;人口红利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2-0084-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乏力、农业经营副业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我国众多农村面临着“70后农民不愿意种地,80后农民不会种地,90后农民不提种地”的发展困境。一些学者希望通过将“城归”这一群体培育成既懂农村又富有干劲且能够长久留在农村的新型经营主体来破解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以上问题。
“城归”主要指的是最初从农村走出去进入城市进行务工的农民工,或者是那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经商人员、退役士兵等,这些群体在城市经过多年的生活工作后,积累了经验、资本、技术、与市场接轨的管理等能力,如今返回乡下进行创业的人员。
《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6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增速分别为3.4%、3%、1.7%、1.3%、0.4%和0.3%,数据表明在这几年间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就增速而言是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500个样本村农村劳动力监测的数据,到2017年第一季度为止,外出务工人员减少27.9万人,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出现的是就近就地就业量的增加,2017年一季度末本地非农就业人数为6万人,同比增长了7.1个百分点。这是近几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工人数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这一负增长体现出一种现象——很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与回乡就业之间,更多的农民选择回乡就业。
据农业部发布数据,截至2016年底从农村地区流入城镇的各类人员已经累计有570多万人选择返乡创业,其中有累计450万人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大约130万人为居住在城镇的科学技术人员及从农村走出去的高校毕业生,且“城归”群体主要以返乡农民工为主。
“城归”这一群体的出现使得一些生产要素逐渐流向农村,这种流动不仅为“城归”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活力。
二、“城归”出现的原因与作用分析
(一)“城归”出现的原因分析
1.经济转型对劳动力需求下降
近几年我国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和我国产业结构面临优化升级,经济转型对劳动力需求下降。从2010年至今,我国GDP增速由以往的10%变成目前的不足7%,降低幅度超过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受重大冲击,导致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出现降低。
2.制度性障碍
众多制度性障碍使得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当中,农民工遭受到了融入排斥。例如,虽然国内一些省市对城乡户口进行统一管理,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隔离作用,城乡居民与户籍联系的各种福利仍旧差距明显。此外,不少农民工面临在城市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高额成本时被迫选择离开城市而返乡就业。
3.国家出台各种惠农政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因国家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而提升。为鼓励“城归”创新创业,《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落实,促使更多的“城归”踏上了返乡创新创业的道路。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城归”的作用分析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培育农村、农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达到整体提升农业效益与竞争力的目的。“城归”群体与以往传统农民相比更具有市场经验、资金实力及经营管理才能,加之他们对农村的强烈认同感,这一群体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
1.“城归”有利于促使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根据农业部发布数据,到2016年底已经累计有45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城归”多数创建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但是其产生的集聚劳动力作用超乎现象。据新闻报道,在武陵山的芷江县,“城归”创办的八家企业解决当地近五千人的就业问题。“城归”创业产生了解决劳动力就业倍增的目的,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2.“城归”有利于活跃县域地区经济发展
以往县域经济反战路径单一,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大项目来发展地区经济,“城归”群体的出现使得当地农村获得了经济发展的外生力量,从而壮大该地区县域经济。“城归”的出现也进一步解决了由于劳动力外流而导致的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问题。
3.“城归”创业有利于带动当地吸纳东部转移产业,开发当地資源
目前形成我国城乡及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各类优势资源集中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城归”创业主要发生在中西部经济发展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城归”通过返乡创业将务工的经济发达地区与本地区发展相联系,进而带动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4.“城归”有利于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及质量效益
“城归”创业可以把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先进的经营管理融入农业生产,促使新的农业模式的发展,进而推动农村地区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城归”创业可以促使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流动、促进农民增收。endprint
三、留住“城归”的政策建议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一场人力资本革命正在我国悄然发生,农村正经历着“城归”这一新兴群体的出现。他认为“城归”是中国目前新出现的人口红利。
(一)集成政策,降低“城归”创业进入门槛
地方政府应将中央扶持“城归”的各项惠农政策与目前的休闲农业、精准扶贫、农村电商扶持等相联系,做到应时而动。此外,当地政府部门应按照相关政策文件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方管结合,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提供优化服务,尽可能将“城归”经营场所登记所需要的相关条件变宽松,如有必要可以专门为“城归”群体设立专门办事窗口,为其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服务,让“城归”体会到政策真正进行对其扶持的获得感。
(二)破解“城归”资金难题
一方面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应探索提供专门针对于“城归”群体的信贷服务,如创业专项贷款等;金融机构可以适度提升关于“城归”创业项目的贷款贴息额度,让利于“城归”;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采取园区担保、公司加农户担保等,尽可能解决“城归”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将符合相关条件的“城归”人员提出的创业项目囊括进该地的惠农政策范围之内,对其施行减税降费政策。
(三)加强基础公共服务提供
为缓解“城归”群体用地难问题,当地政府应在符合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基础上对存量土地资源进行调整。当地政府应当鼓励“城归”在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通过合法且多样的方式对农村的集体土地进行充分利用,如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土地。政府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关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为“城归”及农村普通劳动力提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将地方技能性人才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解决。
(四)搭建便利“城归”所需创业平台
各地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在搭建创业平台时注重对以往闲置的各类园区、厂房等既有存量资源的充分整合。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现代化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功能齐全的“城归”创业孵化基地,在园区内充分落實奖励政策,达到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和成本降低的效果。
(五)完善“城归”社会保障
当地政府可以出台具体政策,按照政策规定将“城归”群体纳入当地社会保险保障群体范围之内,在一些资金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尝试将“城归”纳入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城归”子女可在创新创业地接受当地的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同时对创业失败的“城归”群体按相关规定进行社会救助。
除政府为“城归”提供相关政策服务,“城归”群体自身努力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城归”要努力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总结经验,用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实现返乡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城归”将成为新的人口红利[J].决策探讨,2017(1):6.
[2]叶兴庆.农业供给侧改革呼唤更多“城归”[J].农民科技培训,2017(2):14-15.
[3]宛诗平.对城归族要多一些悉心呵护[J].中国就业,2017(7):58.
[4]杨志明.大力扶持“城归”创业[N].人民日报2017-07-07.
[5]郝浩强.关于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7(1):72-75.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