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热线

2018-02-28

现代家长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速仪式家长

优秀孩子的特点

问: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家教书籍多,家教技巧也多,让家长不知从何入手。请问,能不能化繁为简地说说,怎样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或者优秀的孩子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崔颖

答:国内外学者在对教育领域深入研究后,得出了相差无几的结论。他们普遍认为,如果童年时期的孩子拥有下面5个习惯,那么他的未来就不会差。

1.主动学习

不少学校和家庭,都以灌输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而当孩子自主地捧起书本的那一刻,学习才真正开始——他懂得了主动学习。怎样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这需要父母做出榜样。如果父母喜欢阅读,睡前有看书的习惯,那么孩子近朱者赤,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阅读的习惯。

2.懂得聆听

有些孩子喜欢在别人说话时插话,即使不插话,貌似在听,思绪却早已飘走。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毛病,要及时阻止。因为倾听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懂得倾听,则可能误会别人的意思。

3.勤奋坚持

勤能补拙、一万小时定律,都说明了勤奋和坚持对成功的重要性。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品质,比如,做事要有始有终,做完一件再去做另一件;上学后不能因一点小事就不去了;从小就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4.自律自控

在孩子面前摆上他喜爱吃的食物,然后说:“我出去一趟,十分钟后回来。如果你能等我回来再吃,那么你能吃两个。”能做到的孩子,他的自律自控能力就很强。这样的孩子能在玩耍后按时写作业、天寒地冻时准时从被窝里爬出来、旁边有人嬉戏打闹他也能不受干扰地埋头看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绝对了不起。

5.学会思考

少跟孩子说:“这是唯一答案,别无其他。”多问孩子:“如果是你,会怎么办?”接纳孩子的答案,鼓励孩子遇事多加思考。

当然,想让孩子养成以上习惯,说教不起多大的作用,重要的还是父母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不要忽视仪式感

问:孩子就要小学毕业了,学校很重视,希望父母双方参加,共同见证孩子人生的重要时刻。但我们工作都忙,如果参加,需要双双请假。如果让孩子的奶奶去,我们无需请假,但孩子又不愿意。而且孩子快过生日了,他强烈要求办个聚会。但我们觉得这除了花钱,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就拒绝了。孩子特别生气,大哭一场。

请问,为了所谓的形式付出金钱上的代价,有必要吗?

王文丽

答: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毕业典礼、家人的生日……这些重要日子的庆祝,看似无用,却恰恰是家庭幸福的秘籍。仪式感可以将家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平常难以说出口的情感表达出来,彼此接纳、认可,并从中获得力量。

仪式感让孩子拥有清晰目标

比如,孩子过生日,为他举办一个生日派对。生日前几天,可以和孩子聊聊,让孩子意识到他即将长大一岁,需要有新的变化。可以和孩子商量,制订一些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的目标。如果孩子希望把字写得更漂亮,家长可以买来字帖,让孩子每天临摹;如果孩子想学游泳,家长可以给他报个培训班。目标不用过多,3~5个足矣。生日当天,吹灭蜡烛前,让孩子把几个目标重复一遍,在场的家人和朋友一起为孩子作个见证。这个仪式既能带给孩子目标感,也能赋予他使命感。到时,不用家长催促,孩子自己就会努力的。

仪式感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

别缺席孩子的毕业典礼、运动会、汇报演出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特别渴望被家人重视,家长的出现会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认同感。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会成为我们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忆。

仪式感并不空洞和不切实际,相反,它是发自内心的爱。仪式感给予我们的是时间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

仪式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家里的仪式:

1.在特殊的纪念日,去照相馆拍全家福。

2.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安”,让孩子明白他也能给家人支持。

3.每晚的睡前故事、亲子阅读。让孩子带着爱和温暖进入梦乡。

4.每周六关掉电视,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彼此的事情,既倾诉又倾听,学会相互分享与分担。

5.每周日,全家人一起准备晚餐,然后共进晚餐。

6.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让孩子相信,家人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找到属于你的家庭小仪式吧,固化它、美化它,坚持下去,成为家庭传统!

语速过快惹麻烦

问:我这人性子急、说话快,孩子经常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有时候还插嘴打断我说话。孩子的班主任婉转地提醒我,说这样对教育孩子不利。请问,真的如此吗?

王郡

答:你急,孩子自然也急。只要張口说话,就容易导致沟通双方心浮气躁。所以,身为父亲,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必须把语速放慢,并且说几句停一停,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此外,可以经常反问孩子,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边思考边表达上,他的负面情绪就会消失。

仔细分析家长说话语速过快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是自我意识作怪。语速过快的人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忽略对方感受。这种一厢情愿的表达习惯,往往带给对方压迫感,有时会让对方缺乏倾听的耐心。

二是欲速则不达。性格急躁的人往往想一口气把话说完,表面看是为了追求效率,实际上,倾听者反而抓不住重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听不太懂对方说话。

三是缺乏条理性。语速过快的人,除非受过专业训练,否则,说话时逻辑性差,思维无法配合表达,其结果是废话连篇,动不动就跑题了。

四是缺乏倾听自己说话的习惯。语速快的人说完话后,如果你让他重复一遍,他往往重复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光顾说了,他完全没听到自己说了些什么。一个连自己说过什么都不记得的人,往往会不断重复说过的话,导致听者心情烦躁。endprint

沟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际交往途径,尤其是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沟通不畅会导致很多问题:

一是孩子不能完全听清家长的指令。因为听不完整,孩子无法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当家长看到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时,忍不住就会指责或唠叨。

二是孩子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很多家长说孩子不管做事还是学习,都缺乏耐心,其根源恰恰出在大人身上。

三是孩子认知和分辨力易出现问题。很多知识尽管家长教过孩子,但由于语速过快,在教的过程中孩子听得不完整,教育效果打了折扣,孩子能吸收的只是一部分內容。

四是孩子易在沟通中顶嘴。孩子爱顶撞家长,家长说一句,孩子回十句。这其实是沟通节奏没有建立起来,家长缺乏倾听孩子的耐心,孩子也不愿意听大人讲话。这种现象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干脆就不理家长了。

五是易导致孩子产生极端情绪。语速过快的家长,往往容不得孩子反对自己,只要看到孩子不认真听,不按要求做,就会发怒、责罚孩子。这种歇斯底里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了非常不好的负面榜样,久而久之,孩子跟家长也学会了暴怒、摔东西等。

从上述分析中,我想理性的家长都会悟出一个道理——日子很长,不用慌张。

半途而废咋坚持

问:女儿想学游泳,我给她报了班,一周一次。上完课,老师让在家练打腿和闷水。孩子觉得在游泳池里玩挺好,在家练没意思。女儿要学钢琴,我也给她报了班。老师要求家长在家督促练习。孩子觉得,随便弹弹挺好,一本正经地练习太枯燥,又没了兴趣。如今,孩子做事全凭好玩、有趣,否则就提不起劲,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刘铭

答:这是孩子的天性。不过,任何事要想取得成绩,光凭兴趣是不行的,还要反复练习,付出努力。诚然,兴趣与努力之间存在矛盾,孩子没有习得技能,就难以产生兴趣;难以产生兴趣,就不愿意练习。平衡兴趣和努力,需要一些技巧。

1.练习过程游戏化

孩子都喜欢玩水,但如果只是练习憋气就太枯燥了,我们可以将练习过程游戏化。比如跟小伙伴或家长比赛,看谁憋的时间长;在浅水池里丢一个彩色积木,让他憋气去捡。只要家长设计得好玩,孩子自然会去练习的。

2.记住三原则

内容难度适中。学习的难度应让孩子跳一跳,能够着。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有了成就感,就会坚持下来。

内容与趣味结合。如,刚学琴时,如果反复矫正孩子的手势,孩子容易烦躁。这时可以用动物形象来引导:手弓着像小黑猫要起跳,跳起落下很放松,又准备起跳。孩子特别容易被画面感吸引,会自然模仿小猫弓着背在黑白琴键上“跳”。

内容前后呼应。如,先让孩子听熟一首曲子,到学这首曲子时他会更有兴趣,学会后也更有成就感。

3.鼓励和小伙伴合作

和小伙伴一起学游泳、学琴,枯燥的练习就会有趣很多。一个孩子从小坚持练琴,乐此不疲。原因是,老师常组织学不同乐器的小伙伴们合作排练曲子,从开始的磕磕绊绊,到流畅衔接和相互应和,到最后完美地进行团体演奏,大家都能体会到自己和团队一起成长的快乐,因此很乐意一起排练和演奏,练习也充满了乐趣。

4.给孩子选择权

自发性越高,越容易有兴趣。如时间、地点、内容、和谁一起练,孩子都能够自己做主,他会更有意愿练习。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速仪式家长
辩论赛之语速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Talking strategies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