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们心中的焦虑
2018-02-28宋晨
宋晨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对于老年人而言,年纪增长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除了身体器官的老化,不少老爸老妈心理上也会出现波动,情绪低落,甚至性格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都有可能是“焦虑”导致的。
怕拖累人的林妈妈
现实生活中,不少老人会对自己的日渐衰老感到无助,他们知道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年轻,曾经做起来轻车熟路的事情,现在变得力不从心;他们害怕自己成为子女的累赘,担心子女把照顾他们看成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嫌弃他们行动迟缓、脑子变慢。因此,他们尽量不对子女提任何要求,自己照顾自己,替子女分担压力,甚至想方设法讨子女的欢心。
林大妈就是这样一位老母亲。她今年70岁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视力、听力都已出现问题,腿脚也不利索了。退休后,她帮忙照看小孙子。儿子儿媳心疼她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担心她累着,就不让她看了。可林大妈还是坚持每周陪孙子上跆拳道课。孩子们给林大妈买衣服、保健品,她总是拒绝。身体不舒服的话,林大妈担心去医院看病耽误孩子们的工作,能忍就忍。
特别黏人的张爸爸
还有一些老年人对于“变老”会做出完全相反的表现:他们极度恐惧与子女分开,认为一旦与子女分开住,子女就会遗忘他们,不会来看望和照顾自己;他们会向子女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甚至是“不合情理”的需求,以争取子女最大的关注,获得心理安慰;如果子女在应对父母的诉求时,表现出哪怕一丝的消极情绪,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打击。
张大爷最近就很生气,儿子博士毕业后,因为职业规划的原因,要离开北京去广州工作。张大爷说什么也不同意。俗话说养儿防老——自己和老伴年纪大了,就这么一个儿子,辛辛苦苦培养到博士,指望他能留在身边互相有个照顾。可儿子却要不管不顾地跑去广州。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儿子这样做,实在是不孝啊!张大爷对儿子发了狠话,要是敢离开自己身边,就断绝父子关系。
父母子女,血脉天然——这是人类最没有利害关系的社会小结构。但现实生活中,不少老爸老妈却偏偏和孩子相处不好。每个子女都有责任和义务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但想要既“顺”了父母的心,又能满足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独立人格,就需要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再“对症下药”。无论是“林妈妈”们,还是“张爸爸”们,他们上述的行为表现皆来源于“焦虑”。在临床心理学中,焦虑被定义为由现实事件引起的一种紧张不安的消极情绪,是一种对象不明、不可名状的担心和害怕。它既可能来自对本身患病的不安,也可能来自疾病本身的臨床表现。按照现实事件的不同,老年焦虑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衰老焦虑
衰老焦虑在退休后的老人中比较多见。老年人因担心自己年迈时疾病缠身而无人照料,所以终日生活在害怕衰老的恐慌中。“中国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60%的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疾病,他们对健康问题格外忧虑,另外有80%的老年人害怕晚年孤独。一些老年人从知道即将退休开始,就给自己一个“老矣”的心理暗示,担心健康问题,缺乏抵御衰老的信心,逐渐放弃过去的兴趣爱好——这种精神上的恐慌会进一步加速生理衰老。
应对父母的衰老焦虑,心理学专家提出了4点克服建议:
1.子女应督促父母积极锻炼身体,进行饮食管理。
2.子女应带父母定期做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3.子女应告诉父母要主动编织和维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多结交朋友,开拓人际圈。建议他们学学新技术,多与年轻人打交道,重新定位自己和退休后生活的新意义、新目标,保持社交网络。
4.子女应想办法让父母接受衰老的现实,让他们相信“你觉得自己多年轻就有多年轻”这句话是真的。
分离焦虑
分离性焦虑心理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的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比如婴幼儿与亲人分离独自面对陌生情境时,就会出现焦虑不安、伤心痛苦的情绪反应。孩子第一天去上幼儿园,看着父母转身离开的背影时的内心感受,那是分离焦虑。年迈的老人面对子女离开而自己孤独生活时,与“孩子去幼儿园”的经历是相同的,这种分离焦虑心理也是类似的。既然我们能给予宝宝充分的心理安抚,就也应该想方设法给自己的“老宝贝儿”——父亲母亲宽宽心,解解烦。
面对父母产生的分离焦虑,对于子女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告诉父母:“我们会为你们做哪些你们需要的事情。”如果子女能发自内心地接受照顾父母的责任,主动为父母做一些事情,父母会明白与子女分离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因为当他们需要儿女时,儿女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同时,在分离之前,子女要为父母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其中物质准备包括金钱、生活品、照顾者、医疗等保障;心理准备包括与子女分离的准备;独自生活的准备,以及面对生活上各种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