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实践价值探讨

2018-02-28关振国

东岳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无缝生态农业城乡

关振国,邓 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是党的十九大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从我国实际出发对“三农”问题提出的总体战略和要求。由此可见,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孙正东:《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定位分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农业发展的生态化及其可持续性,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之一*张敏,杜天宝:《“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16年第9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大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新业态对现代农业的双轮驱动作用*陈锡文:《落实发展新理念 破解农业新难题》,《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第3期。,大力实施和发展城乡互动共融的生态农业符合十九大的精神要旨,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那么,什么是城乡无缝对接模式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在新时代具有怎样的实践价值?

一、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

(一)生态农业的提出与界定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于一体的集约经营管理、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其特点是高生产率、持续的稳定性综合性有机性和效益性。从内容上来看,生态农业建设包括:农业生态结构的调整;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循环转化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保护并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农村能源建设的强化、绿色植被面积的扩大、森林绿地覆盖率的提高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等。生态农业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巩前文,严耕:《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展、问题与展望》,《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第9期。。生态农业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农业是一个包括生态农产品的种养殖、生态农业的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园的展示等内容和项目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和运作系统。狭义的生态农业一般仅指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本文所阐述的生态农业从狭义的角度进行论述。

(二)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

1.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的含义

所谓“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主要是指以我国农村为实施基地,以国家“三农”发展的总方针总布局为指导,在生态农业政策的鼓励支持和保护下,广大农民在政府指定或委派的生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培训指导帮扶下,经过高标准和严要求的生产和质量监测程序,在固定的农业生产区域种植养殖或加工出售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高质量农产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以及各种畜禽肉类产品,省去中间商的销售环节,直接与城市消费者对接的生产消费模式,实现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直接过渡。

2.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的特点

首先,是一种在政府宏观调控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生态农业相关的政策体系,促进和保障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使生态农业成为真正绿色的农业*张予,林惠凤等:《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2015年第7期。。要实现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这一目标,政府要出台相关支持和鼓励生态农业城乡对接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具体来讲,政府要负责协调城乡关系,组织市民与农民签订相关对接协议合同并对相关协议合同给予公证,约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避免在产品生产和城乡对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纠纷;加大生态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得生态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技能,获得生态农业的最新技术知识,对生产人员诚信和技术水平进行监督;政府要提供实现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所需资金支持;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生态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帮扶,组织专业人员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以保证生态农业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其次,没有中间商品销售的环节,产品就是“商品”。由于生态农业首先是一种订单农业,无需中间商的销售,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对接消费者。这样既避免了中间商的利润附加,又减少了处于流通环节所产生的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又保证了生态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这一种直接性的从生产到消费的程序,实现了生态农业产品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到市民家庭的有效对接。生态农业无缝对接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从产供销“三边”模式向产销“单边”模式的转化与过渡,这种经营模式省却了中间销售的环节,其实质是“预售制农业经营模式”*蔡军,王彬彬:《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农村经济》,2016年第8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经营模式的一种创新发展和进步。

第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实施有效对接。所谓对接,是指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按照合同约定直接供给城市生活区的市民。实施有效对接,一是要做到对接,二是要保证有效。一般来讲,对接的模式可以实施“农民—市民模式”、“村委会—居委会模式”,也可以采取“农民—实体单位模式”,亦可以采取“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等灵活有效的模式。从保证有效性角度来讲,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法律部门的职能,为实施生态农业的城乡有效对接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就对接区域而言,从时间、人力和资本节约的角度而言,一般主张就近原则,即同城原则,也就是本地区的农村生态农产品直接对接供应给本地区城市居民,这样的对接一是便利运输,同时对于整个生产过程便于指导和监督,减少了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实现了高效对接。

第四,生态农产品具有天然的价格优势。由于生态农业减少了化肥、农药、激素等有毒有害物的投入和使用,因此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这种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导致农产品产量的相对减少。在生态农业条件下,由于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样劳动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生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得以保障,因此,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这是生态农产品由于具有质的优势在一定时期内而产生的“垄断价格”。因此,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个价格是由生态农产品本身所耗费的生产成本以及生态农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质”的优势所决定的。

第五,生态农业城乡对接以协议或者合同做保障。生态农产品在生产之前一般由政府宣传和组织。主要包括宣传城乡生态农业合作模式,组织城乡居民(村民)或者城乡居民(村民)代表参加见面会,政府对项目进行积极说明,组织城乡居民(村民)积极交流互动并推动城乡居民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约定生产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从生产原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一直到产品的运输必须满足生态农产品的标准,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以及农产品生产者与生产品消费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包括农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品不得私自出售给第三方或者其他市场主体以及违约责任等等,并通过相关法律部门对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进行有效公证,从法律的角度来保证生态农产品城乡对接的有效性与合法性。

二、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的实践价值

首先,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建构健康的食品安全体系。不改变既有的体制机制,就不可能实现向生态农业的回归,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张慧鹏:《中国农业是如何走上石油化工道路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体制机制动力》,《开放时代》,2016年第3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与传统的过度依附于化学肥料、农药、增长剂、膨大剂等农产品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化学肥料、农药以及各种有害物资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使用和投入,以确保提高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目标和宗旨。生态农业的贯彻和实施,可以减少食品中化肥农药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含量,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和指标,减少对人体健康的伤害,从而建构起包括粮食、水果、蔬菜以及各种畜禽肉类食品在内的系统的食品安全体系,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水平,延长人民群众的平均寿命。健康的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农产品生产原料来源的健康,保证原料来源严格符合生态农业的标准,原料要来源于正规合法的渠道,具体来讲主要包括种子健康、辅料配料饲料健康;生产过程健康,在生产过程中有成熟系统的监督程序和监督主体,包括现代化的生产监控设备、专业化的巡视人员,产品生产过程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产品成熟后有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并配有专业的负责任的专业检测人员,严守检测程序;在产品加工和包装的过程中,也要以绿色生态健康的环保标准进行包装加工,做到加工过程健康,防止各种不健康的色素、添加剂等有害物资的侵入,包装用料要做到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在产品运输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全程监管,避免不必要的非生态因素的侵入和干扰。通过一系列的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运输的层层把关,最大限度和最大程度保证农产品的生态标准,将真正符合标准的生态农产品运送给广大消费者,从而真正建构起健康的食品安全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的“米袋子”“菜篮子”和“肉伴子”。

其次,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顺利有效实施。所谓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就是农民将土地的使用权或者经营权从土地的承包权中分离出来,达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从而使一部分农民在不改变自身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使自己从土地中分离出来,达到解放劳动力的目的。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顺利实施。首先,在广大农村实施生态农业,使一部分不懂技术、年龄偏大、素质不高、对土地经营不感兴趣的农村闲散弱势劳动力群体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这样就会有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权从这些农民手中分离,在不损害这部分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使这一部分土地得以顺利实施有偿流转,为生态农业的实施和推广创造了条件;其次,生态农业的实施一般要求集约化、规模化、内涵化、机械化生产经营,这样原来分散经营缺少规模经营的“条条块块”的土地就无法适应生态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这部分土地的承包者要么将自己土地的经营权承包出去,要么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钉子户”和“绊脚石”,一般情况下,只要通过耐心的疏导和教育,再加上对他们土地经营权转让的租金等于或者略多于农民自己经营的收入水平,这部分农民会愿意将自己土地的经营权转让出去,能够配合生态农业的实施;第三,生态农业的推行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政府任命和委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生态农业的指导也是规模性的指导,不可能不论土地多少对每家每户都进行统一的指导和帮扶,加之很多年龄偏大的农民缺少必要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这部分农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也很乐于接受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第四,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也迎合了少地农民的心理需求。一部分农民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数量不多,收入不高,想出去务工谋生,这“有限”的土地却成为他们思想的牵绊。他们希望找到“妥善”处理而又不失去这“有限”土地收益的机会和办法,以解放他们的身体,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给这部分农民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在农村乡土社会面貌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了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韩启民:《城镇化背景下的家庭农业与乡土社会 对内蒙赤峰市农业经营形式的案例研究》,《社会》,2015年第5期。。由此可见,开发特色农产品生态产业,是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生态产业正反馈互促发展的重要管理措施*李凤,廖晓明等:《农地流转与特色生态产业正反馈互促仿真实验——基于逐树检验参数组合仿真法》,《管理评论》,2015年第12期。,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第三,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真正落实精准扶贫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精准扶贫”最早是习近平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精准扶贫是和粗放扶贫相对而言的,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和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在农村实施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有利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是真正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首先,通过在农村实施生态农业,组织农民将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一部分在合作社就业,一部分自谋职业或外出务工*孙东升,孔凡丕等:《发展土地股份合作与三产融合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12期。。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农民,他们或者走进城市创业,或者投资其他项目,从而实现了脱贫;其次,通过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使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将自己的产品按照约定合同(协议)履约,一般情况下,由于生态农产品约定的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超出同类非生态农产品的价格,因此一部分农民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第三,在实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对农民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部分农民成为从事生态农业的“专家”,可以在生态农业的实施中独当一面,使自己成为独立掌握生产知识和技术的“行家里手”,真正实现技术脱贫;第四,从事生态农产品原料供给、生态农产品加工包装和运输工作的相关农民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充分就业和脱贫的目标。最后,通过生态农业城乡互动,加强生态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战略联盟实现脱贫走向共同富裕*魏玲丽:《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研究》,《农村经济》,2015年第10期。。因此,通过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的模式,践行了习近平所倡导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实现精准扶贫,使相当数量的农民在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的实施中实现脱贫的目标。因此,从这点来说,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落实精准扶贫脱贫,使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第四,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决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无疑创造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与思路”。实现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省去了中间商的流通环节,使农民和市民在“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过程中直接有序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从生态农产品对接合同的签订、生态农业原料的源头采购、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检测一直到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和运输,农民和市民都以不同的方式认识和熟悉对方,增进对农民(市民),对农村(城市)的认识和了解,这就为城乡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创造了城乡融合的经济思想文化资源平台。借助生态农业这一平台所实现的城乡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融合,城乡居民借助生态农业无缝对接这一平台进行的密切接触和交往交流,拉近了城乡的距离,拉近了市民与农民心与心的距离,在市民与农民交流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彼此间相互了解城乡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使城乡群众消除了由于城乡信息不对称、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彼此对对方居住生产和生活的陌生、误解、偏见与隔阂;生活习惯的融合,城市与农村在居住、饮食、娱乐和卫生习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通过城乡对接,市民与农民友好交流,市民与农民之间在衣食住行物质生活领域以及娱乐休闲等精神生活领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消除对彼此思想理解上存在的“误区和盲区”;城乡风俗习惯的融合,农村的各种民间风俗,比如婚俗、祭祀、家族会,城市比较看重的情人节、母亲节,都是对方习俗融合的资源。因此,从这点来看,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促进了城乡融合。此外,凭借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这样的机会与平台,以多功能的挖掘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张予,林惠凤等:《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2015年第7期。。比如,农村可以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农业采摘园,生态农业样板园,使作为消费者的市民有机会到农村学习、交流、居住、生活、游览、观光,使市民更多地接触农村和农民,培养对农村和农民的信任感,在信任的基础上,甚至可以吸引有思想的市民到农村创业,吸引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市民到农村投资,同时市民也给村民提供更多进城发展和务工的机会,通过城乡互动,给彼此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经济和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第五,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推进“中国大农业”的实现。所谓“中国大农业”是指与传统的中国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条块式”农业生产相对应的内涵式、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态安全绿色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由于中国农民长期以来已经适应了传统的土地经营模式,传统的农耕思想和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模式的有效推进。而且标准意义上的“中国大农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人才、经验的积累与支持。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恰恰为“中国大农业”的实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在时间上也为“中国大农业”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期。具体来讲,首先,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为“中国大农业”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过渡期,从传统农业一下过渡到“大农业”时期,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大农业”政策的宣传以及农民的内化过程、发展“中国大农业”需要研发的一系列农业机械技术以及生态原料和肥料;其次,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为“中国大农业”的发展积累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调动农民积极性、采用何种原料才能实现增产增收、采用何种农业机械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剩余农村劳动力如何安置、农民转移模式思考等等,这些都为“中国大农业”的实施和推进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第三,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为“中国大农业”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实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经过实践可以培养出一批适合发展规模农业的专业化的“专家和技术人才”,同时也可以积累发展规模农业的宝贵技术,为“中国大农业”的实施和落实做好人才和技术上的充分准备。由此可见,在前“中国大农业”时期,通过生态农业无缝对接模式为“中国大农业”的实施和落实做了时间、经验、人才和技术上的准备,有利于“中国大农业”的顺利实施。

第六,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村繁荣昌盛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指导战略,为农村的发展和振兴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美丽中国的总方针总规划。2018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即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首先,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兴旺”。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解决的不只是农民的“吃饭和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态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市场、活跃农村经济,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发达的目的。通过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城市资金“回乡”、工业经济“回流”,“资金回乡”“经济回流”能促进农村产业的兴旺,大力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为农村产业兴旺发达插上腾飞的翅膀。其次,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生态宜居”的实现。生态宜居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建构乡村社会的生态宜居实质是打造绿水青山生态良好适宜居住的美丽家园。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的大胆创新和实施,为生态农业经营的最大化作了科学合理可持续性的铺垫,对于营造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乡村、建设“宜养宜游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了最好的“保障”,是生态农业的“水到渠成”,是生态农业的“必然产物”。第三,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乡风文明”的实现。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将农村闲置青壮年劳动力组织起来与生态农业对接,根据生态农业人才需求,进行专门的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培训,把农村闲置劳动力在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的实施中培养成为现代化的职业农民,这一方面提升了农民的素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城乡思想文化的积极交流互动。遏制减少了由于农村农民经济的贫困而产生的一系列不文明的现象,包括农村赌博、“彩礼”、攀比、“随礼”等不文明的现象和风气,也提升了农民自身的文明程度,真正实现了“乡风文明”。第四,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治理有效”的实现。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治理面临的各种窘境和难题,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落实协商与选举“两个民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有效治理献计献策,充分发挥村干部的职能和作用,带领广大农民对乡村实施有效治理,真正实现“治理有效”。最后,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实现全体农民的“生活富裕”。生态农业城乡互动以及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带来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最终走向富裕。由此可见,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推动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实现。

第七,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稳定。生态农业无缝对接的模式首先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健康食品,增进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广大人民群众患病的几率会大大较少,因此,因病致贫的几率也有所减轻。人民群众因健康问题导致贫穷所引发的社会犯罪率也会有所降低,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减少了人民群众患病的几率,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次,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使一定数量的农民脱离贫困,走上生活富裕之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医疗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广大群众之间贫富差距、城乡经济、生活和文化差距大大缩小,促进了城乡在一定范围内充分融合,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充分地调动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团结与稳定;第三,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有利于提升市场经济中商人的道德和素质。在生态农业尚没有形成为“大农业”的前提下,从事农产品经营业务的商人也必将在改善农业商品质量上下功夫,以在最大程度上缩小与生态农业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上存在的差距,有利于提升商人的职业道德,提高尚未参与生态农业无缝对接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水平,与生态农业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与互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第四,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有利于解决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释了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消费品单纯量的增加和积累,而更注重生活中物质产品质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健康食品,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可以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实现城乡生态产品均衡分配供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好城乡关系,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健康水平意识的基础上,有利于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大趋势,进而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结论:中国农业经济正处在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郭素芳,刘琳琳:《要素整合与农业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适时提出来的,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思路。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它的发展还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王宝义:《中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3期。。和任何新事物一样,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从其产生到发展壮大直至被广大人民群众最终接受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信任质疑到逐步接纳并信任的历史阶段。当然,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的实现及其所具有的价值的真正体现除了广大人民群众观念的转变和接受之外,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支持、宣传和推动。只有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之下,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生态农业城乡无缝对接模式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也才能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城乡生态农业无缝对接所具有的价值。

猜你喜欢

无缝生态农业城乡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无缝衔接的对策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城乡涌动创业潮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AS SMOOTH AS YOU LIKE – HELPING YOU MAKE TRANSFERS SEAMLESSLY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